巧用诗词成语典故激活初中历史课堂
2020-09-10罗雪
罗雪
摘要:在初中阶段,虽然历史这项学科不是主要学科,但是历史学习对初中生来讲还是很重要的。而有的学生却由于历史学科不是主学科,就松懈了的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致使在进行历史课程的过程中,一片死气沉沉的氛围。对于此种情况,相关教师要想改变此种现象,就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历史学习中。而教师在进行历史课程中,可以考虑将诗词、成语、以及典故,引入到历史课程中,次用此种方法能将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其中教要在课堂上多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氛围。
关键词:诗词;成语;典故;初中;历史;课堂;教师;学生
引言:
历史学科是初中生必须学习的一项学科,其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了解中国以及世界上的历史知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初中历史教师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注重激活初中历史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多引用诗词成语典故,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中,这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水平,同时,还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下文就阐述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该如何运用诗词成语典故激活初中历史课堂。
一、巧用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詩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押韵并且富有美感,诗词本身带有很深的意蕴,所以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而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技巧的将诗词带入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如此就能让学生互动投入历史知识学习中。
举例说明:在初中阶段,有这样一节课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在讲述此节课程的时候,可以在课堂上适当的引入屈原的《离骚》。而为了能将诗词带入历史课程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可以考虑适当性的利用多媒体等辅助设备,播放一些战国时期的视频,通过音频以及视频来引发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视频是战国时期,音频是屈原的《离骚》,通过洪亮并且有气势的音频,学生瞬间就会将注意力放在视频上,这首诗具备多样的表现手法,包含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学生因此能够被吸引,认真地观看视频,仔细地听这首诗。在诗朗读完后,笔者便会让学生说一说对这首诗词的感受。当课堂陷入一片寂静,全部学生都静静的看着视频的时候,就说目的已经达成了一半。当学生阐述完自己的感受后,教师就可以讲解诗词的背景,在介绍到作者屈原,继而在讲述整个战国时期。如此环环相扣,教师就能顺利完成任务。总而言之,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引用诗词进行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全身心的状态投入到历史学习中。
二、巧用成语,拓展学生视野
将成语运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相对来讲其难度并不高,并且其实用效果也是很不错的,能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并且丰富学生的知识量。
举例说明:在历史课程教学中,有一项历史课堂内容是“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在讲授此项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指鹿为马”的词语,并且这个词语不只是词语,还是一个故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去讲解这个成语的出处,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同时还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量,当学生深入好奇心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延伸课内容,带入历史知识。另外,在此项课程中还讲到了秦末时期,农民起义的故事,而在讲述到此项历史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带入“揭竿而起”此类成语,对此成语,教师就可以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此故事是源于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事件,进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有类似于“四面楚歌”“破釜沉舟”等等也可以引入到历史教学中,同时教师要进行内容讲解,让学生明白成语的主人公是谁,具体故事情节,这样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就会增多如此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具体来讲,在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引用成语的过程中,要多运用一些多发生在当代历史课程并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成语,这样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积累量,也能让学生更好的学好历史知识。
三、巧用典故,提升课堂导入有效性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包含着多种多样的教学环节,课堂导入就是其中之一。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导入的好坏将会直接性地影响学生整节课的学习状态。初中历史教师要想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可以巧用典故,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课堂导入,使得学生能够在导入的影响下,集中注意力听笔者的讲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授“三国鼎立”这部分知识时,笔者在课堂开始时,并没有直接性地对学生进行本节知识的讲解,而是引入了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典故。当然,为了使得笔者的课堂导入能够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笔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现了改编自“三顾茅庐”这个典故的影视作品。生动的画面使得学生受到了直观性的视觉刺激,学生因此更好地了解了这个典故,并对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知识产生了十足的兴趣。见此情况,笔者便对学生进行了知识的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以主动性的姿态向笔者提问问题,使得课堂学习氛围十分的活跃,学生的学习效果十分的好。总之,初中历史教师应该着重关注课堂导入这一个教学环节,巧用典故进行课堂导入,使得学生因生动的故事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到课堂导入,让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结合上文所述,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我国对教育事业越发重视,而当前的教育理念就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对于每一科教学内容,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都应起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而所有的教学项目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教师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就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而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入诗词、成语、以及相关典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欣.巧用诗词成语典故激活初中历史课堂[J].中华少年,2019(15):273.
[2]刘琛.巧用诗歌成语典故激活初中历史课堂[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02):7-8.
[3]何滋.巧用诗词成语典故激活初中历史课堂[J].学周刊,2018(03):99-100.
(天池镇初级中学校 四川叙永 646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