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音乐元素的学前幼儿体适能游戏设计核心要素探究
2020-09-10李宁宁刘建东
李宁宁 刘建东
摘要:体适能游戏是幼儿阶段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活动,音乐具有舒缓疲劳、愉悦心情、提高运动水平的作用,探索将音乐元素融入传统体适能游戏设计的核心要素,有利于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幼儿愉快、健康、全面的成长发展,为幼儿园课程设计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音乐元素;学前教育;体适能游戏;行动研究
体适能游戏是幼儿提高身体素质必要的游戏活动,对幼儿的身体发育与心理健康发展都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体适能游戏在幼儿园中不断得到重视,但在体适能游戏与音乐元素的融合中,国内幼儿园成功尝试的案例较少,更缺乏研究实践的深入性与科学性。项目组根据在幼儿园中的调研与实践,调查一线幼儿教师对音乐元素融入学前幼儿体适能游戏的看法意见以及自身的实践经历,设计教案并多次实践进行修改,以此探究在幼儿体适能游戏设计中融入音乐元素的核心要素。
一、当前幼儿体适能游戏设计的问题分析
随着“健康中国”的概念在党的十九大以后被多次提及,尤其是在报告中多次提到要对儿童群体作重点关注后,幼儿园的体适能游戏活动与健康教育活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1]。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均开设了体适能课程,但囿于硬件设施与师资条件欠缺,体适能活动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一)游戏设计缺乏专业性、科学性
科学的体适能活动能有效的提高幼儿大小肌肉群、心肺功能以及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由于各种条件限制,目前大多数幼儿园的体适能活动除了外聘体适能老师外,均为本园教师自行组织。教师对体适能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受其专业性水平的限制,对体适能游戏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把握不到位,主要体现在:设计的体适能游戏不适宜当前年龄段幼儿发展水平;体适能活动中教师设计的板块过多,缺少幼儿自主设计的环节;幼儿主体性被忽视等。在项目组调研的过程中,有些幼儿教师甚至违背了体适能游戏“科学性、适量性、循序渐进、身体全面协调发展、游戏性”五原则,例如在游戏设计过程中,将小班的体适能游戏活动设置为30分钟,违背了活动设计的科学性与适量性。
(二)游戏设计缺乏整合性
体适能游戏活动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是提高幼儿身心的发展水平,因此除了必要的体能锻炼以外,提高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也尤为重要。但当前幼儿园的体适能游戏中较少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等心理层面的发展相联系,忽视了幼儿的学习在于“广”而非在于“专”。幼儿的天性是接触与认识新鲜事物,一味地强调动作训练的标准性与运动技能掌握的规范性,幼儿会对缺乏整合性、趣味性的体适能游戏活动产生厌倦情绪与抵触心理,对幼儿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音乐元素在幼儿园教育的运用现状分析
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嘉兴、温州等地区幼儿园与幼儿教育机构在岗一线教师进行问卷投放,共投放問卷67份,回收有效问卷67份。通过分析问卷数据与整理访谈内容,当前音乐元素在幼儿园教育中呈现如下现状。
(一)对音乐教育逐渐重视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音乐的在幼儿教育的独特作用逐渐被社会各界所重视。根据项目组的问卷调查,在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艺术领域中,音乐是教师最常接触的教学领域。接受调查的一线教师中,有83.6%表示自己在艺术领域中最常使用的是音乐元素。此外,教师不仅会在音乐活动中运用音乐元素,在社会、语言等其他领域也开始逐渐产生使用音乐元素,但在健康领域体适能游戏中的使用较少,仅为8.96%。
(二)对音乐元素持有刻板印象
《纲要》中对幼儿的音乐教育,以培育兴趣以及表达情感为主。但在幼儿园中的音乐教育中,多将幼儿音乐教育的重点放至培养幼儿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巧,忽视了幼儿音乐教育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感悟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能力的重要途径。[2]对音乐元素的使用领域音乐元素的使用范围也存在着一定的理解误区。74.6%的教师会在除艺术领域的其他领域中运用音乐元素,但他们认为音乐的可使用范围较为狭小,适合在社会、语言领域使用,如在社会活动《爱洗手》中,多数教师已经会熟练、灵活的运用音乐元素《洗手歌》,但他们普遍认为音乐与健康领域中的体适能游戏结合的可运用程度不高、使用的灵活度不足,忽略了音乐的使用可以有效增加体适能游戏的表现力与戏剧性、减少幼儿的疲惫感与体能消耗、帮助幼儿理解与欣赏体适能游戏的真正内涵。
(三)音乐元素使用产生误区
少数教师已尝试将音乐元素融入体适能游戏,但其持有的音乐教育观念较为单一,在音乐元素的融入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使用误区。一些教师会在体适能游戏的某个环节通过播放背景音乐等形式融入音乐元素,他们片面的认为只要使用到音乐即是正确地运用了音乐元素,但在运用音乐元素的过程中,却出现主题选取不当、音乐类型不适合幼儿、不够吸引幼儿兴趣等问题,例如有教师在播放游戏的入场音乐时,选取了当下一些流量明星或“网红”歌曲,这些音乐大多对幼儿的正面影响不足,会导致音乐元素的融入达不到既定效果,甚至对体适能游戏的正常开展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三、基于音乐元素的幼儿体适能游戏设计核心要素
根据项目组对音乐元素融入于幼儿体适能游戏的调查研究以及相关实践的探索分析,将基于音乐元素的幼儿体适能游戏设计的重点要素总结如下。
(一)选择与体适能游戏匹配的音乐主题
体适能游戏较少具有鲜明的主题与情境性,而音乐大多具有鲜明的主题,能够营造特定的游戏氛围。在体适能游戏中,多采用环境音乐匹配主题。环境音乐能够营造出轻松舒适的背景氛围、满足幼儿的精神需要,在幼儿的体适能游戏活动中合理有效地运用环境音乐,能够创设舒适愉悦的游戏环境氛围,缓解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紧张感与焦虑感,保持身心愉悦,提高游戏水平。环境音乐的选择可以根据游戏节奏的快慢而相应的有所改变。例如在进行体适能游戏“击鼓传花”活动时,便可以播放相对快节奏的环境音乐,使幼儿在音乐的驱使下集中注意力,在音乐营造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速的进入游戏状态。
(二)运用音乐元素巧妙连贯体适能游戏环节,增强整合性
在体适能游戏设计中,丰富多彩的游戏环境、生动有趣的情节引入、戏剧性的剧情设定是吸引幼儿注意力的重要方式,适当的使用音乐元素可以较好的达到上述效果。音乐的风格多种多样,如轻松明快、欢快活泼、温暖安宁等,教师在进行体适能游戏时可以利用音乐制造戏剧性冲突,增强游戏的情节性。例如在融入音乐元素的体适能游戏《爬来爬去》活动中,幼儿根据自身喜好选择想要扮演模仿的动物,教师播放节奏不同的音乐,幼儿根据听到的节奏与旋律自主控制爬行的方式、速度,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探索与发现的欲望,提高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以及大小肌肉群的发展水平、提升幼儿感受音乐韵律美、节奏美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三)重视传统体适能游戏,提高体适能游戏韵律感、音乐性
教师在设计融入音乐元素的体适能游戏时,需重视传统户外体适能游戏的独特作用。传统体适能游戏大多在户外环境中进行,幼儿伴随着户外温暖舒适的阳光与清新的空气,身体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舒展,保持长时间的心情愉悦。同时涉及奔跑、跳跃、蹲起、爬行等调动全身肌肉群的活动,对增强幼儿心肺功能、提升肢体协调性、促进身体各器官发育有重要帮助[3]。
传统体适能游戏集合了艺术、语言、社会等多领域的综合性游戏。很多传统体适能游戏配有儿歌或童谣。有些为了说明规则,例如“丢手绢”游戏中朗朗上口的歌词,通过吟唱儿歌使原本不熟悉游戏的幼儿能够迅速理解该游戏的玩法,有助于活跃游戲氛围,增加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与期待感。这些儿歌短小精悍、易于理解,配合表情、动作、神情,可以激发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与理解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与审美能力[4]。教师可以留意传统体适能游戏的相关童谣或儿歌,如“红灯停绿灯行”、“老鹰捉小鸡”、“跳皮筋”等。在游戏前采取一些策略,例如现场示范法、参与模仿、同龄幼儿示范等。可以教幼儿学唱相关的儿歌,或是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边玩游戏边学唱该类儿歌,在理解儿歌的歌词内容的同时理解游戏的玩法,增加游戏过程的乐趣性,延长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帮助幼儿通过自身的努力从老师引导改变游戏中的角色过渡到自己尝试改变,逐步建立起参与社交活动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余榕,曾思麟.浅析儿童体适能课程开发[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4):81+152.
[2]钟超.幼儿音乐教育形式单一的现状及其解决策略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6):226.
[3]冯雅晶.音乐元素运用于5-6岁幼儿儿歌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以S市N幼儿园为例[J].北方音乐,2019,39(22):90-91.).
[4]韩佳.传统游戏点亮幼儿快乐童年[J].黑河教育,2018(10):79-80.
基金项目:2019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音乐治疗对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矫正作用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R41700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宁宁(1999-),男,浙江温州人,嘉兴学院师范学院学前教育17级学生;刘建东(1971-),男,浙江嘉兴人,嘉兴学院师范学院艺术教研部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