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如何让科学教学充满活力

2020-09-10王战省

新教育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电磁铁科学实验

我们都知道,新的课程标准对于科学学科有着明确的要求,强调科学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新课程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阵地,是师生学习、讨论、交流、合作的最佳场所。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而科学课程又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科目,学生的学习潜力务必要在自我实践中才能够不断提升。所以教师也要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来进行科学探索,使得学生树立起相应的科学观。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科学教学富有生机、充满活力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下面我就将我的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以求共勉。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的动力。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第一锤指的就是导入。一节科学课要想上出好的效果,导入环节一定要精心设计,争取新课伊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起来,让学生愉快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所以在导入课题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的热情。因此,挖掘学生的兴趣作为导题的引点十分有效。例如在教学《变色花》时我就利用魔术导入,课前我用白醋在纤化纸上写好“祝同学们学习进步”。上课伊始,我告诉学生:“今天老师不用墨水写一句话送给全班的同学。”看着学生疑惑的目光,我自信地拿起没有蘸墨水的毛笔在纸上龙飞凤舞起来。写完后学生没有看到字,就小声地议论起来。我拿起装有紫甘蓝水的喷壶一喷,几个红色的大字便跃然纸上。学生兴奋起来,急于解开其中的秘密,于是他们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下面的探究活动中。这样巧妙地利用“魔术”这种导入方法,通过小魔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这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尚有许多环节可用到情境的创设、兴趣的激发,只要我们处处留心都可以做得到的。

二、大胆质疑激发探究热情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许多科学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的。科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提问能力尤显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教学生学会在本节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良好习惯。如,在教学“铁钉生锈了”时,我先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鐵锈,再让学生比较没有生锈和生锈的铁制品的不同,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得出:“铁锈是一种新的物质”,我接着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另外一些新的问题:“为什么商店里完好包装的铁钉没生锈?”“瓷盆为什么瓷掉了就会生锈?”……此时,学生的探究热情很高。通过这样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自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三、主动参与注重探究过程

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这就要使我们的学生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科学课不仅仅是简单地向我们揭穿谜底,而是将引导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探索这些科学现象。初步体验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所以,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探求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内化为学习研究的能力。如教学“声音的产生”时,我让每个同学先找出周围出现的各种声音,再让学生想办法使一只保鲜袋发出声音,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想出了不少方法让那只保鲜袋发出声音,亦激发了学生想主动探求声音产生的原因在哪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科学现象经常就在我们身旁出现,如果能认真地思考、讨论,将会加深理解,活跃思维,师生将在这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感到欢愉,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注重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加强科学实验教学,特别要加强探索性实验的训练,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由教师提出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科学规律。如在教学“电磁铁”时,我首先提出课题,让大家猜想一下什么是电磁铁?然后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做一个电磁铁,但这个电磁铁只能吸引一些小物体,你想用什么方法能让电磁铁的磁力大一些呢?学生们都积极思考,提出了这样一些猜想:与电池节数有关;与导线粗细有关;与绕线圈数有关等等。然后我适时让大家针对自己的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实验,并作好观察,记录好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很显然采用探索性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成为科学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使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五、课外拓展联系生活实际

科学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书本和校内,而要延伸至课外,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课外实践的机会,灵活运用学科知识,广泛进行阅读涉猎,进而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今年的河南省“空中课堂”的科学课上有关《植物的一生》和《土壤,生命的家园》这两个单元,同学们特别感兴趣感兴趣。于是我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自行选择种养植物,并把种植的过程和想法及时发送到班级群中进行交流,我也对同学们的兴趣点和疑问进行及时的解读。通过种植花草,了解植物的形态、生活习性、种植栽培技术、适宜生活的土壤特点等,帮助学生获得关心环境的感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领学生积极参加科学实践活动。

这样的一个个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自己身边处处都有科学现象,培养学生形成善于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知识和规律能力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这些情境中主体意识得以体现,创新意识得以唤醒,情感意识、科学态度等品德要素得以陶冶,实践能力得以锻造。既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作者简介:

王战省(1984.12-),男,汉族,河南省安阳市人,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科学和信息技术教学。

2019年度安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课题名称:小学科学自主探究的课堂实验教学的研究,项目编号:ayjky19104。

猜你喜欢

电磁铁科学实验
自制电磁铁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活学活用电磁继电器
最酷的太空实验
科学拔牙
创新更需结合实际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