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兴趣点亮语文课堂

2020-09-10唐广

新教育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想象语文

唐广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不仅学起来轻松,而且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高,如果教学得法,便可事半功倍。小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正是趣味教学考虑的出发点。

随着统编教材的推广使用,我们不难发现语文学习正在向课外阅读延伸,向语文生活延伸,更加重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知识体系的建立,因此,学习需要兴趣,接下来就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分别做论述。

一、注重对学生人文关怀,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语文教学是爱的艺术,是一切高尚情操的载体。语文课文里的许多篇目,就能让学生感受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文关怀,从而提升对语文课堂的兴趣。例如:在教授课文《传统节日》时,我们有序地组织学生参加了清明祭先烈活动,了解传统风俗和缅怀先烈,师向学生讲述先烈事迹,传播正能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可谓一举多得;此外,还收集了班级群里春节时学生贴对联的照片,不仅提高了课堂氛围,还能感受浓浓的年味。教师通过对教材的阅读感知,品味领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尊重文化,尊重自己,关爱他人。

二、注重学科之间的衔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科之间有互通性,富有科学性的衔接各学科,能轻松自如地敲开新课的大门,巧妙的激发学生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授《操场上》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通过和体育老师协商,让学生感受运动项目,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升语文课堂效果。在指导学生写生字时,和书法老师沟通,让孩子感受中国汉字的美妙、传统文化的熏陶。遇到枯燥的口语交际课时,例如《难忘的第一次》,可以和班队课老师一起,师生共同自制美味,配上学生甜美的笑容就是我们的幸福,亲身的经历,记忆犹新的实践活动更利于学生的口语表达,此外,在教授古诗时,部分古诗被谱成了歌曲,还可以利用音乐课,让學生感受钢琴、二胡、葫芦丝等不同乐器带来的美妙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熏陶的同时,重返语文课堂,轻松、愉快地学会古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学科衔使学生精神饱满,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也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受益匪浅。

三、善于留出想象空间,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语文教学的妙处,在于其多义性和模糊性带来的空白现象,它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使学生进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境。所以,我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选准能启发学生想象的“触发点”。如在教学《春天来了》一课中,让学生自己寻找发现身边的植物,然后课堂上展开想象,分小组让学生合作拼出孩子眼中的春天,加深对春天的直观感受,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也极高。又比如在教学《礼物》一课时,文中老婆婆真诚的微笑感动众人,不禁让我们想到了街上养老院孤独的老人,于是我利用课后时间,组织班上学生到养老院慰问老人,让孩子们自己展开想象,以自己的方式陪陪老人,也许只是简单的聊聊天,也许只是帮忙做做清洁,纯真的童心遇上孤独的老人,也能擦亮心灵的火花,更是把书本延伸到生活,送给老人、孩子的一份礼物。所以,在教学中,应把握文章特色,抓住关键巧妙引申开来,帮助学生开启想象,调动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填充知识的空白。

四、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为之心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语文素养的培养更是脱离不了生活和实践活动。我班学生在学习完《悯农》一课后,主动走进了学校的少年宫实践基地,和老师一起播种、一起耕耘,分享一起收获、一起成长的快乐。孩子们不只坐在教室里学习,更是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语文。在学习完口语交际《保护环境》后,我班住校生主动向老师申请,带领全校住校生当起了环保小卫士,让人万分感动。此外同学们还积极参加校内校外各种演讲比赛,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高低,关系着学生智慧的启迪和智能的培养,而且影响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外活动,使教学全方位地为学生服务,让学生心为之动,情为之倾。让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条条大道通罗马,“文无定法,教无定法,而贵乎得法”。一堂好的语文课就应该像一幅意境深远的画,浓淡相宜,虚实相间。只要我们能够坚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就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想象语文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快乐的想象
一生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