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鉴赏视域下高中古诗词意境式教学模式初探

2020-09-10姜虎

新教育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语境意境诗词

姜虎

摘要:古诗词独有的艺术价值及学习方式,使其理解、融会、探索等存在一定难度。本文将研究古诗词教学方法为主题,以审美鉴赏视角作入路,分析高中古诗词意境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提升教学有效性而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以期学生能在古诗词语境还原和融通的过程中完成个体經验和传统文化的对接,从而产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关键词:审美鉴赏;

古诗词是我国中华文化之精髓所在,具有世界独一的艺术风格、特色及价值[1]。高中是古诗词学习的重点阶段,重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及逻辑思维转化能力。而现阶段随着课改不断推进,但高中古诗词教学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因古诗词发展久远,导致与现代语境的现代化审美有机融合不足。意境是抒情性文学作品中可高度呈现主客观结合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化系统及其可催生及拓展的审美想象空间。运用到古诗词教学中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探析思维,从而提升教学有效性[2]。本研究尝试以审美鉴赏能力提升作入路,通过诗词意境分析及推理,深入了解诗词内涵,以提升教学有效性,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及热爱。

一、以《将进酒》为例分析古诗词意境式教学的主要问题所在

首先,古诗词教学方法单一固化,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仍然存在,相对淡化引导学生融入诗词语境,激发其自我审美鉴赏[3]。古诗词拥有其独一审美特点,且主观思维占据主要,客观思维作为补充。因而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多维结合的教学方式,尤其重视带动学生参与语境模拟分析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但笔者就听课观察而言,有些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不论开篇诗句剖析或末期归类总结分析,大部分均由教师讲解及单向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不足,课堂氛围缺乏生气,未对古诗词语境作出有效分析。

其次,教学模式的模式化现象突出。笔者听课分析发现,大多教师的古诗词的教授模式偏向于“引题—精读字面理解——分点分层次解读—总结归纳分析感受。而诗歌鉴赏更多倾向于模式化记忆引导,尤其总结分析阶段,尽管要求学生挥发思维讲解,但最终仍是给出相对标准答案并记录。

最后,教师教学理念偏差,过分侧重理性分析。如笔者听课《将进酒》为例,该诗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下文分析两位老师的不同讲解模式:

教学情境一:A教师从学生字面理解视角出发,直接指出诗句所示意境实为正常地理现象,黄河源产青海,地势颇高,流入平原形成巨大落差,“黄河之水天上来”则是以夸张修辞手法为主,衬托诗人豪迈思想情感,且有效提升文章生动形象表现力使其更具美感;教学情境二:B教师引导学生大力想象,以电视剧或电影剧情作入路,想象中国神话中仙人或银河跌落人间的宏大、虚幻景象,进而体会黄河水从高处流向平原的高光、雄壮情境,而后以思维导图形式解构诗句,鼓励学生进行课文仿写或撰写诗句感受。

A教师教学方法是普遍现象,属于常规教学模式。而相较于B教师,其语境感受层面而言,B教学模式则更胜一筹,更有效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转化能力及思维丰富能力。

分析两种教学模式:A教师侧重于理性思考,一定程度上符合高效课堂理念,但结合古诗词教学而言却极度缺乏美感。其直接向学生传达诗句本质—属于正常地理现象,不过是诗人夸张修饰而已。如此操作,学生更多学习到地理知识及夸张修辞手法运用,丰富想象力未得到有效开发培养。整节课堂侧重于分析诗人的写作手法,使之成为知性的真理性课堂,未有效拓展课堂美感,可见严重不符合新课改下对古诗词教学发挥传统文化特色的要求。

二、审美鉴赏视角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探析

(一)视听双相结合,增强学生感观体验

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视听传导手法[4]。借助多媒体工具,以图引题,解读诗词内涵;同时可配以音乐刺激,进一步促使学生入景”,为古诗词解读构建近乎身临其境的动态意境,以实现审美情趣培养。例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人紧抓竹、桃花、戏水鸭子等景象,营造春林初盛、春水初生的春江美感。讲解时,教师可播放春江景色相关图片或视频,辅以搭配轻柔古风音乐,增强学生视觉与听觉的双效感受,从而提升语境感受,以更难有效体会诗词内涵。同时,教师在运用视觉及音乐烘托与创设诗词情境中,应合理采取具有高度感染力的散文式语言表现而解构诗词意境,有助于激发学生主观思维而更开放化想象,深入体现诗词意境之美。

(二)以作者境遇视角出发,深化体验诗词意境

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知人论世”,以作者时代背景、所处环境及其经历等,深入感受诗人作诗感受[5]。例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一课,笔者首先剖析诗人数次出仕而不愿同流合污乃至于放弃名利选择追求真我、归隐田园的起起伏伏返璞归真的复杂情感,促使学生明晰诗人的文人正道风骨、对自由清爽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大同社会的向往等,并要求学生讲解对诗人作出该行为的认识、换做自己会如何处理等等,以激发其主观思维而进一步深化感受诗词意境。进而促使学生更有效理解“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句所指和谐、美好自然的意境。此外教学中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重视并学习同类意象解读并予以类比分析,从而体会相近诗句不同语境,以更深入理解诗词内涵,且有助于提升理解及融会贯通能力。

结语

意境式教学是针对古诗词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观察显效并总结分析,重视问题挖掘、经验积累及其他方案的融会贯通,结合课程具体内容制定多元化课件,从多个角度提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促使学生多视角、多维度深入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人文价值及古风文化特色,实现多元化培养。

参考文献:

[1]魏青林.深挖古诗词育人价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青海教育,2019(Z2):55.

[2]王佳林.循序推进,引导学生体悟古诗词的深度意境[J].华夏教师,2019(28):54.

[3]周慧.新课程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现状[J].才智,2019(14):86.

[4]胡素芬.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116.

[5]马为,姜波.探析“知人论世”在中学古诗词教学的运用[J].理论观察,2019(08):140-142.

猜你喜欢

语境意境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春色满园
一朵花的意境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