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观察

2020-09-10杨学云

新教育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观察思考作文

杨学云

摘要:要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做到以下几点: 全面观察、细致观察相结合,比较观察,反复观察相结合,静态观察、动态观察相结合,长期观察、有序观察相结合,在观察中要认真思考。引"材"激趣,唤醒学生观察意识;以文引路,提高他们富有个性的观察能力,使其学会观察方法,从而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关键词:作文;观察;思考;有效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切文章都源自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观察。老师经常要求学生细观察,巧作文,然而,不少同学虽然知道观察,但不会观察,观察生活时不是“视而不见”,就是“见大不见小”。写出来的观察作文往往平淡如水,不见生气。究其原因,一是观察不够仔细;二是没有认真思考。这些同学片面地理解了“观察”,认为“观察”就是“看”,于是写观察作文,从起步到终篇,就是一个劲地“看”,对观察对象一味地状其形,绘其色。最结成文,留给读者的只是人、事、物的形色、方位、过场等表象,不能使人感受到人事、物的独特风貌,更甭提事物的内涵底蕴了。可见,“观察”含有在观看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感官所得进行分析判断的意思,“观察”是一个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那么,如何有效地观察事物,写好观察作文呢?

一、全面观察、细致观察。

老舍先生曾说过:观察事物,必须从头至尾,寻根追底,把它看全,找到它的“底”。观察首先要做到“全”与“细”,要观察事物的全过程,观察事物构成的各个部分、事物之间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了解其全貌。凭借人们的感觉器官,事物留给人们的印象不外乎是“形”、“声”、“色”、“味”这些表象。抓住事物的这些方面,就能把事物写具体。当然要写某一事物,并非同时从这四个方面着笔,根据表达的需要,是可以有所侧重的。如:作家秦裕权在《高大的皂树》一文中这样描写皂树:“皂树的六小的,有点像槐树的叶子。小小的叶子一串串,一层层,长得密密麻麻,结成了一顶巨大的绿色的帐篷。”这就是根据文章中心思想,从“形”、“色"来侧重描写皂荧树的。正是作者对皂树的叶子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所以写出的景物形象传神、生机勃勃、井然有序。

二、比较观察,反复观察。

同学们观察事物往往容易浮光掠影,只看表面现象。这样,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自然就写不出好文章来。因此要在全面细致地观察的基础上,还要全神贯注地进行比较观察和反复观察。“比较”是认识事物差异的一种好方法。常言道:有比较才能有鉴别。经过比较观察,才能发现事物间的差异,才能抓住它们各自的特征。而多次反复地观察,方能“明察秋毫”、“洞察一切”。即如春天的花事演变、秋日的草木凋零、残冬的冰雪消融,其完满的观察都有一定的时间量及次数值。如:《瀑布》一文中,作者对瀑布的景象作了全方位的扫描,感知其声、其色、其形、其动,贴切地表达了在不同地点的观察感受。作者从远、渐近、近处,从声、色、形方面,感受到瀑布给人的感受:浪涌岸滩,风吹松林,背山衬白银,珍珠的屏,如烟、如雾如尘。这一幅生气盎然的图画,是作者多次比较了在不同地点观察到的瀑布的特点的劳动结晶。

三、静态观察、动态观察。

观察写作的对象不外静态事物、动态事物两类。静态事物的观察为文,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要由表及里,由形到神,善于联想,触及到人,使文旨升华。动态事物的观察为文,应情趣盎然地去注目、体察、感受、表现,点面结合,呼应烘托,升华文旨。如:《火烧云》一文属于动态静态结合而写的观察作文。对文中的静态事物霞光,作者从地上写到天空:地上的人、动物变了颜色,天空像着了火。廖廖几笔简略地写出霞光照在人和动物身上的顔色变化,间接地表现了火烧云绚丽的色彩。接着,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直写文中的动态事物云彩。对这个观察点,作者又安排了一略一详两层:先略写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概括描写了“红通通、金灿灿、半紫半黄……”的场面,造成绚丽多彩的氛围,既具体又准确。以此为衬托,引出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像马、狗、狮……”等特写镜头,点染出变幻莫测的深邃美,与色彩美相映成趣。文中的动态观察描写没有停留在事物运动的表层,而是把火烧云的顔色、形状及其变化的词语作了排列,在实写的基础上,对描写点作了由此及彼的联想,采用虚写的方法,写出它“像什么”使平时对彩霞感觉美妙又描述不出的现象得以再现。写得形象生动和感染人。

最后,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在观察中要认真思考。观察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通向目的的必由之路。因此,观察时和观察后都要把观察到的内容同观察目的联系起来,开動脑筋,进行思考。比如,你走在家乡山村小路上,那普普通通的山梁、庄稼、河水、公路举目可见。如果熟视无睹,则会一无所获。而如果一方面细致观察,一方面认真思考,就会发现家乡的纯朴自然之美;如果进而把这种美同家乡人民的革命斗争传统和建设成就联系起来,就会理解眼前这并无惊人之处的景致的意义,从而激发热爱家乡、赞美家乡人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学会观察,学会联想想象,作文方能入正门》指尖教育帝国,发布时间:18-10-13

[2]刘砚梅,《怎样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陕西教育》1996年Z2期

[3]李碧寒,《 指导小学生写观察日记的策略研究》,《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年11期

猜你喜欢

观察思考作文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