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与共情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

2020-09-10李艳

新教育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共情幼儿园教育

李艳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中,爱和共情是培养师生感情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幼儿园教师与小朋友进行积极互动的一个主要方式。本文主要分析如何更好地在幼儿园教育中,做好爱与共情的工作,从而推进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爱;共情;幼儿园;教育

引言:

在当前的幼儿成长过程当中,对于情感的需求正在不断的提升。这就需要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基于幼儿的心理不断地进行爱的输出以及共情建设。本文尝试探讨在幼儿园教育中爱与共情的主要应用思路,对于促进该领域相关研究的深入与完善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爱与共情的内涵

目前,在学术领域关于爱与共情的内涵并没有达成较为广泛的共识。从幼儿园教育的领域来看,爱主要是指在日常的幼儿园教学中,幼儿园教师能够理解、接纳、关心、关爱小朋友。这是实现理想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也是促进小朋友在幼儿园更好地融入集体的一个重要方式。在进行爱的输出过程当中,一方面,需要注重个性化的差异。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输出方式的优化与提升。

共情,共情是一個心理学名词。简单来讲,共情就是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对于幼儿园小朋友来说,从家庭到幼儿园是一个与父母分开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自我、探索世界的过程,存在着恐慌紧张的心理在所难免。另外,在日常的幼儿园生活与学习过程当中,小朋友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一些摩擦和冲突,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只有基于这一点,开展相应的引导工作,才能够更好地获得小朋友的接纳和认可。

总之,在幼儿园日常教育开展过程当中,基于爱与共情可以更好地缩短教师与幼儿园小朋友之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达成预定的成长目标。

二、爱与共情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主要应用思路

为了更好地实现幼儿园教育效果的提升,满足幼儿成长的需求,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培养教师爱的能力

在日常的幼儿园教师工作过程当中,由于受到工作压力以及家庭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不可能全天都保持一个较好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面貌。有的时候存在一定的焦虑心理或者一定的负面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幼儿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中,应该将爱的意识和爱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的培训体系中,让更多的教师能够感受到爱的力量。当然,爱的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地进行爱的输出以及爱的获得的互动。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可以从幼儿园小朋友天真无邪的笑容中获得工作的乐趣,从小朋友的一点一滴的成长中获得成长的价值,这种点滴积累都会成为爱的源源动力。

(二)提高爱的专业性

相比较而言,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园小朋友的爱与父母家长的爱是有所差异的。这种爱,更多的是一种有秩序的爱,有规则的爱以及有引导的爱,让小朋友在幼儿园日常的生活中能够按照幼儿园的规则进行学习!能够更好的和小朋友进行相处,不撒谎,不打架,不破坏环境。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爱的输出过程当中,更好地从专业性的角度进行相应的提升。当然,这种专业性的提升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经验的积累。

(三)营造爱的环境

让更多的小朋友喜欢上幼儿园,不仅需要教师在自身的爱的能力方面进行系统的提升,也需要在进行日常的幼儿园硬件建设方面进行爱的环境的营造。无论是在音乐氛围的营造方面,还是在场地游戏、玩具的设置方面让更多的爱的元素融入其中。借助这种多元的环境影响,产生爱的合力,提高学生以及幼儿的安全感,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效果。

(四)积极进行换位思考

随着幼儿的不断成长,其自我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开始逐渐地进行规则的挑战。在这个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从小朋友自身的心理成长出发,积极地进行共情。在进行共情过程当中,一方面,需要了解某个小朋友做出某些错误动作背后的原因。从家庭成长以及营养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例如,有的小朋友上课的时候喜欢乱动,缺乏规则意识,不仅影响了自己上课,也对周遭的小朋友的上课秩序构成了负面的影响。这一点就需要在课上以及课下进行引导,同时,与幼儿的家长进行互动,了解小朋友在家中的表现,帮助其建立规则意识。这种共情中规则的融入是为了帮助小朋友更好的成长。

(五)积极地进行师生的互动

共情并不仅仅是一种心理层面的共识,更多的是一种在身体、语言,行为等方面的互动。在日常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充分地运用教学主题设计,引导小朋友理解和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现象。例如,遵守交通规则,遵守上课规则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运用游戏环节让小朋友和教师能够打成一片。通过这种方式来更好的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更好的营造良好的氛围,达到共情的目的。

(六)不积极地进行经验的总结和积累

在进行爱与共情的运营过程当中,对于新老师来说是一个很陌生的领域,尤其是很难进行发自内心的爱的输出。这一点就需要老教师从自身的经验出发,不断地进行分享,帮助新教师进行成长。同时,在进行共情的过程当中,一方面,需要从共情的基础理论出发,了解共情的内涵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另一方面,还应该不断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围绕共情的环境建设以及共情的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提升。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爱与共情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需求。

总之,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今后的幼儿园教育开展过程当中,爱与共情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角色,应该不断地基于爱、输出爱,更好的共情,从而实现幼儿园小朋友健康成长。

结语:

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爱与共情是实现幼儿园小朋友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帮助幼儿园教师成长的一个主要方向。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运用爱与共情的主要思路。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有助于促进该领域相关研究的深入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曾玲丽, 阳泽, 王宝珠. 幼儿园教师共情能力发展特点及与师幼关系的联系[J]. 幼儿教育, 2018(Z6).

[2]阳泽, 胡洁. 教师对幼儿认知复杂性与师幼关系的关系:共情的中介作用[J]. 学前教育研究,2017(8):41-49.

[3]吴海龙, 秦晴, 孙民从. 职前与职后幼儿园教师共情能力的比较研究[J]. 教育参考, 2018(4):60-67.

[4]覃丹婷. 从一个案例看如何通过“共情”建立和谐师幼关系[J]. 学前教育,2019(11):57.

猜你喜欢

共情幼儿园教育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爱“上”幼儿园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想念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