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扶贫问题研究
2020-09-10孙晨宸
孙晨宸
摘 要:十八大以来,各地贯彻落实关于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一系列举措,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但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还可能存在一些返贫现象。笔者对吉林市永吉市万昌镇花家村进行有关贫困户在扶贫结束后能否顺利脱贫展开调查。
关键词: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扶志;返贫
1 永吉县花家村现状分析
花家村位于永吉县万昌镇北,距镇中心5公里,幅员面积6平方公里,下辖9个自然屯、6个社,共有530户、2346人。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5户73人。从16年末村集体收入的5.3万元剩余已脱贫23户未脱贫12户、到17年的5.6万元已脱贫7户未脱贫5户、再到18年末的12万元已脱贫3户未脱贫2户。现有产业项目:农机项目和光伏发电项目,一定程度的保障了贫困户的项目分红。现有政策:房屋改造、饮水改造、项目分红、养老保险代缴、农合报销、庭院经济、环境提升、包保帮扶等一系列政策。
2 花家村贫困的原因分析
2.1 基础设施差制约发展
交通不发达,建设滞后,公共基础设施较差。人们收入普遍偏低,这些都影响着他们的生产、生活,也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
2.2 受季节因素影响,可耕种时间受限
花家村地处东北,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决定了耕种熟制为一年一熟;种植利润不高,导致农民缺少积极性;为了维持生计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导致人口流失,花家村缺少劳动力。
2.3 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严重
花家村常驻人口更多的是一些老弱病残,他们无法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病致贫,贫困看病难,贫困人口脱贫及实现致富的问题突出。这些贫困人口的问题比较典型,普遍存在的还要是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一些老人不愿为子女加重生活负担,甚至寄希望于偏方,延误治疗加重病情。
2.4 脱贫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
“分红式”扶贫,效果好脱贫快,但存在返贫的可能,也助长了部分贫困户的“等靠要”想法。严重的“等靠要”思想,使贫困户缺乏脱贫的内在动力,甚至有部分贫困户为享受扶贫政策,不急于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这些因素使脱贫攻坚工作难以的顺利进行。
2.5 产业扶贫仍需加强
(1)种植业利润不高,难以吸引外来企业。而且多数贫困县地域条件相近,会选择发展相同的种植业,难以体现品牌优势,且同类型竞争压力大,收益不稳定。
(2)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县村经济的发展缺少大企业引领带动,缺乏品牌效用,二三产业的发展滞后或能够容纳的就业人员不足。扶贫工作中创造的易地搬迁的安置等问题也受不同地域各方面条件所限,难以通过依托企业安置就业,这也使得搬迁家庭成员难以获得稳定的工作收入。
3 针对花家村现实情况提出的相关对策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利用率
脱贫攻艰任务繁重,意义重大。需要群策群力,通过整体推进,一以贯之,绝不松懈。要采取整村推进,大力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对于农村贫困地区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根源问题,要保证农村道路畅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建设步伐。通过道路畅通建设,万昌镇的交通得到了极大改善,解决了车难进、农产品难卖、商品难流通等问题。村里引入了光伏发电的项目,用电得到改善,贫困户也能得到相应的项目分红。水资源方面背靠石头门口水库,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也不成问题。要加快实现互联网在农村贫困地区的接入,探讨适度减免贫困户的上网费,鼓励和支持有志于脱贫致富的贫困户开办网店,开展相关物流配送等业务,促进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
3.2 对丧失劳动力贫困户进行集中安置
(1)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因病致贫返贫”人员,实行参保缴费补贴,提高报销比例,拓宽报销范围,对大病人员实施专项集中救治,对因病返贫对象要包保到位。
(2)妥善安置老年残疾贫困人口,根据现实情况在乡镇建立公办养老福利院,建立集体养老院安置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贫困人口,让家中其他有劳动能力的人在养老院工作或是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既节约成本,又节约人力物力,能使家庭早日摆脱困境。
3.3 加强对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1)建立更灵活科学严谨的贫困户识别制度。实现扶贫系统数据与相关系统数据全面联网互通,及时把握贫困人员实际情况,杜绝已脱贫还不摘帽的现象出现。
(2)“扶贫先扶志”,把提高贫困户内生动力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定期开展思想教育课程,培养贫困人口脱贫意识;“治贫先治愚”,要大力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建立奖补机制,转变简单给钱送物方式,多创造和开辟工作机会,鼓励自谋职业创业,对贫困户进行劳务补助,激发贫困户人群的内生动力和脱贫意识。
3.4 因地制宜,强化产业扶贫。
(1)引进与本地资源相关联的产业,如冰雪产业,通过利用本地区独特的地域优势、形成规模,并对外推广,为本地区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继续发展适合当地环境且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大米种植产业,并开发其他特色种植业,大力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大幅提高当地农产品附加值。
(2)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精准扶贫模式。改变财政给予贫困户一次性扶贫资金的扶贫模式,变成多次周转使用得信贷资金方式,将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作用。
(3)加大对返乡创业人员的支持力度。重点扶持和鼓励创业人员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要更多地吸收贫困人群参与,政府部门要在政策方面给予这些创业人员和机构适当的资金、政策倾斜,大力扶持本地的乡镇企业与外来优秀企业加强技术合作,不斷提高扶贫产业的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为扶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提供成功范本。
3.5 “脱贫不脱政策”
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保持现行政策不变,对一些实在无法脱贫的家庭,实行“兜底保障”,确保所有人都能过上“两不愁三保障”的生活。希望更多的贫困户可以通过国家帮扶和自身的努力,拥有自我发展意识,早日脱贫,在扶贫工作结束后不要重返过去。
参考文献
[1] 王梓桐.经济新常态下金融旅游扶贫模式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山西农经, 2019(05)::86-87.
[2] 廖怡群,刘怡,舒澜,等.基于农户感知视角江西精准扶贫实施效果调查——以兴国县为例[J].市场周刊,2018(10):3-3.
[3] 黄希韦.聚焦金融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对话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宋海[J].当代金融家,2018(1):10-10.
[4] 牛禄青.精准扶贫催生新动能[J].新经济导刊,2017(12):6-6.
[5] 张雷声.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8(2):12-12.
[6] 宋海.关于加大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力度的研究[J].全球化,2017(2):12-12.
[7] 沈扶.中央对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作出重大部署[J].农家致富,2018(12):2-2.
[8] 曾劲.集中力量 紧扣标准 扎实推进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兴国县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J].老区建设,2018(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