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研究生思政教育第二课堂体系建设探究

2020-09-10吕贺

新教育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我国社會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及全方位、立体化育人方面,持续进行了有效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第二课堂。由于第二课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成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

一、第二课堂的内涵及作用

“第二课堂”概念最早出现在朱九思、蔡克勇、姚启和主编的《高等学校管理》(1983)中。“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形成良性互动,涉及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其宗旨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利用这些时间有效地开展研究生第二课堂活动,既是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研究生课程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境,对高校培养高素质研究生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中的研究生第二课堂,指根据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课程和教学之外、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平台的旨在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生活。第二课堂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由外而内的渗透,其作用在于:

1.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延伸

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在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中得以体现,以占领第一课堂之外的育人阵地为目的,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第二课堂活动之中。培养学生成长成才从根本上说,来源于实践。第二课堂相对第一课堂来说,有更广阔的空间,不仅局限于校内及课堂内容,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类文体活动、学术竞赛、学术讲座交流、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接触社会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陶冶情怀,是对课堂教学转时间和空间上的延展、广度和深度上的强化。

2.第二课堂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党和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最新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工作,高校作为主渠道、主阵地,必须加强实践育人环境,发挥实践育人作用。第二课堂在第一课堂之外,形式更为丰富多样,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空间和舞台,有效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发掘同学自身潜能,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培养坚忍不拔品格。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研究生教育大国。建设“双一流”,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目前,研究生总体是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群体,但部分研究生存在集体意识淡薄、理想信念模糊、知行不统一、学术道德不端等问题。

首先,有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统性。部分高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设计、落实过程中,有些高校管理者与学科教员对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内涵价值认识模糊,对第二课堂的实效性没有充分系统的认识,使得“立德树人”这一宗旨在落实中存在断层现象,后果便是重智育轻德育、重学术轻思政、重科研轻课堂的现象。这样培养出的研究生“一条腿”走路,由于端正的道德观念和思政基础,不容易在未来的路上禁得起诱惑。

其次,学工队伍建设尚待提高。有些高校对研究生数量增长的现状准备不足,甚至有些高校将与研究生相关的事务性工作直接强压给研究生辅导员,如此,使其在面对研究生日常事务管理的同时增加了很多额外行政管理工作,进一步挤压研究生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时间。

再次,大部分高校奖励机制重科研轻思政。因思政教育成果难量化而未纳入或很少纳入考核范围,很多高校在评奖学金、评优评先主要考察的是研究生的学术成果,忽视思想政治教育。

三、积极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

1.提高认识,统筹部署立德树人

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学校要站在“大思政”、“大德育”的高度,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导向,进一步推动德育、思政与第二课堂融合,形成“既有智育,又有德育”的高校思政教育格局。

2.加强建设,建立指导教师管理机制

建设一支素质高、师德好的教师队伍,是做好思政工作的前提保障。高校根据自己情况,按照1:200要求配足一线辅导员,建设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思政队伍。另外,建立指导教师管理办法,鼓励学工人员、研究生导师、专任教师等深入第二课堂中来,将指导活动、社团、参赛等获奖情况纳入绩效,全方位激励老师组织开展更多高质量第二课堂活动。

3.强化考评,加大第二课堂在激励机制中比重

建立“第二课堂”学生考评机制,将“第二课堂”数量与质量进行量化,按模块划分权重。加重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生奖学金评定、评优评定中的比重,为研究生提供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行为价值导向,使研究生的文化活动在“有意义”的同时也“有价值”。

四、总结

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维护高等学校和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将第二课堂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实际要求和必然趋势,对高校思政工作整体发展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余韵,曹伟. 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策略[J],教育评论2018(10),86-89.

[2]郭慧超,刘克. 新媒体时代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10),106-107.

[3]陈大勇,罗敏,刘清才.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生第二课堂体系建设[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4),38-43.

[4]赵岩. 论高校“第二课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3),76-77.

[5]徐勇,尹建龙,包福兵,陈飞. 在新形势下,浅谈工科硕士研究生基于社会需求的“第二课堂”建设的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2018(15),29-30.

[6]邵珍珍,彭波,李慧. 浅析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思想政治教育[J], 课程教育研究2017(51),90-91.

作者简介:

吕贺(1989年10月-),女,汉族,籍贯辽宁,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大学,专业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