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建立内控制度的必要性及构建路径

2020-09-10侯桂丽

财富生活·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内控制度必要性风险管理

摘要:中小企业在实际运营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如果没有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就可能会导致中小企业遭受经济损失。所以,为了不断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要立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杜绝风险问题发生。本文从中小企业建立内控制度的必要性展开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借助信息化平台、规范化内部控制体系、开展全面的风险评估与控制工作等几个方面的措施,希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中小企业的综合性发展目标。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控制度;必要性;风险管理

一、引言

基于社会经济体制不断健全与完善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市场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小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也面临许多竞争与挑战。就许多中小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进行分析,企业都没有建立健全的控制制度,导致内部管理出现失误。基于此,中小企业的领导者要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在加强风险管理力度的基础上,提升企业的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在优化内部管理组织的基础上,促进企业的科学化发展。

二、中小企业建立内控制度的必要性

(一)明确内控目标

内部控制主要就是由监事会、董事会与经理共同实施的。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就是保证各项经营活动的合理性,保证资产的安全性,编制财务报表,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不断提升经营效率,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在遵循基本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优化内部框架,进一步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

(二)保证资产的安全性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资产的安全是债权人、投资者与其他利益相关人员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基础。只有保证财务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并对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才能保证经营决策的合理性,打造良好的形象与声誉。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经营活动的管理效率与盈利能力,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制定出符合中小企业战略发展的经营决策,杜绝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发生。

三、中小企业建立内控制度的构建路径

(一)开展全面的风险评估与控制工作,做出正确的风险管理决策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搭建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能够保证中小企业经营决策的合理性。结合市场环境的变化与企业的目标,将风险分析与鉴定工作作为基础,结合企业的现状编制正确的解决方案。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对自身的资源状况进行考虑,并结合现状及预期的目标,了解企业可以承受风险的范围。管理者要了解企业的风险是与内部各个部门的因素,还是与外部的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在加强风险管理力度的基础上,考虑到限制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因素,开展全面的防范与策划工作,实行全方位的风险管控。在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的基础上,整合风险点,并注重事前的风险评估、事中的验收管理活动与事后的优化与监督措施,尽可能杜绝发生风险问题,将中小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通过合理的承担风险与规避风险问题,促进后续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加强对各个岗位约束力的基础上,保证员工明确自身的基本工作职责,提升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实处。

(二)明确内控审核标准,引入信息化技术

中小企业在实行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上,要经过正常的审核手续,不仅仅单方面的使用管理权利。在实施各项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为了杜绝出现严重的风险问题,就要在经过相关部门执行允许的基础上,实行风险控制预案。在此基础上,建立岗位不相容制度,从全局性的角度开展分析,例如会计人员与报表的编制人员,就不能由同一名员工担任。通过对企业的相关经验内容进行分离处理。中小企业在落实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不仅是要消除无关紧要的环节,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对市场环境的分析与调查,还要整合企业的资源。结合企业的发展情况,对资源进行整合,制定战略性的发展规律,打破传统思维的局限性,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实处。在利用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了解会对中小企业成本产生影响的因素,在自身的资源、技术与能力都满足的情况下,采取正确的开发形式。各项经营活动也要经过管理层与各个阶层员工的探讨与交流,经过审核之后,开展对资源的分配工作。

针对于日常的正常范围内的业务,也会涉及到利用ERP信息化系统进行管理权限的调整。在对企业各个部门工作人员权限进行限制的基础上,开展全面的审核工作,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问题。由于当前的信息化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力度的基础上,就可以依托于信息化平台,逐步加强各项经营活动、财务收支与资金管理的控制力度。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人为核算的失误。在统一的核算平台中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不仅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压力,还能够提升工作效率。中小企业合理利用ERP信息化系统,采用固定程序执行命令的方式,能够实现电子化的运行与控制,直观地了解到企业的资金分配情况,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准确地了解生产运营活动情况,优化内部的资源。

(三)借助信息化平台,规范化内部控制体系

中小企业借助信息化平台的优势,能够对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动态化的监督,并开展合理的预算编制工作,及时发现预算目标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的原因。在明确企业经营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抓住业务流程更新的基本特点,建立合法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并加强监督与控制力度。如果评估系统体系不够健全,就会影响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在规范化内部体系的过程中,要保证全员都参与其中,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在与员工进行建议交流的基础上,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为内控体系的构建奠定稳固基础。另外,中小企业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对内部控制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以五大要素作为基础内容,采用量化分析的方式,了解各个流程中可能蕴藏的风险问题,开展全面的绩效考核工作,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约束。

(四)强化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内部控制属于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与内部审计监督互相配合,并不断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才能有效提升执行效果。在加强内部监督力度的基础上,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提升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从传统的被动型审计转变为主动型审计,意识到内部审计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领导者只有以身作则,才能够将审计工作落实到各个环节当中。在提升审计监督效用的基础上,加强资金的管理力度,避免财务人员出现徇私舞弊的问题。不仅仅是对财務部门与业务部门进行审计,还要针对于企业的各个部门,从人力资源、经营决策等多方面入手,促进各个部门的交流与沟通,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与刚性。在加强监督控制力度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内控的管理效果,提出逐步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价体系,实行对各个环节的优化与控制,将员工的基本绩效与内控制度的建设情况直接挂钩,进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只有保证资金的稳定性,才能够将员工的工作价值发挥出来,进而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小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优化企业的资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就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进行分析,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为了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财务人员就要从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力度入手,不断提升内控管理水平,建立单独的审计机构,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在树立风险预警机制的基础上,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财务信息的整合,杜绝不必要的风险问题发生,为企业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葛丽娟. 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 2019(13):141-142.

[2]石勇. 新形势下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与执行[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7(12):239-240.

[3]吴博. 企业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的优化路径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17(20):139-140.

[4]熊文婧. 浅析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 全国流通经济, 2019(10):59-60.

作者简介:

侯桂丽,四川华文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内控制度必要性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