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和实施探讨
2020-09-10李琴张学昌邵仲忙
李琴 张学昌 邵仲忙
摘要:目前,源于基层事业单位中的编制有限,财务管理、审计以及内部控制管理等部门的人才配置相对较少,进而导致内部管控体系建设不够健全,面临着内控风险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事业单位要加快构建健全且科学的内部管理体系,强化内部控制模块,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改善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提升自身管理效率的同时,提升社会公众服务水平。现在要求事业单位执行政府會计制度,在使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财务核算的同时,力求做好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所有信息化衔接工作。因此,本文尝试探讨如何实现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并进行有效实施,力求为事业单位在内控管理领域实现高质量管控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管控;建设;实施
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待改善之处
(一)对内控重视不够监管不足
源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其所承担的业务范围相对比较单一,内部的管控建设也相对简单,因此,存在部分的事业单位只是过度地重视对外方向业务的发展,而忽视了更为重要且关键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工作,甚至将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直接由人力资源和财务部门进行负责,并没有设立专属的内部控制部门机构,进而导致监督与管理并没有实现分割,这无疑对事业单位的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与内部管控工作造成一定的管理风险。此外,即便是存在部分的事业单位在内部设立了独立的设计部门或者是内控部门,也往往只是迫于内外的各种压力,并不能真正实现该部门运行的独立性,其对财务管理的监督控制也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内控功能,对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不到位,进而增大了事业单位内部出现财务风风险的可能性。
(二)内控体系不健全
内部控制管理的相关工作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且所涉及到的内容也相对负责。因此,如果想要让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位,并完全实现其所应当发挥出来的监督控制工作,事业单位需要为此而构建较为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但当下的现实情况是,存在部分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建设方面并没有实现全方位的科学性开展,其所构建的内控体系并不能保障内控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所规定的工作内容也不精准科学。上述并不健全的内控体系,会使得事业单位的内控工作很难有效执行,更没有对与之相匹配的评估标准与核查细则进行设计,最终不能实现内控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有效执行。
(三)财务预算制度不完善
在内控管理领域,事业单位需要配置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匹配与辅助。这是因为,财务预算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当下,伴随会计制度与财务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就事业单位目前的财务预算工作来看,仍然存在一系列的不足。财务预算制度的不完善,将会导致事业单位在内控管理工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如存在部分的事业单位在进行财政支出的时候,并没有严格按照内部财务预算的编制情况进行准确执行,并在此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或者在预算过程中因信息不畅或者考虑不全面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后期所发生的财政支出中临时性地增加预算项目到导致超出预算额度的现象非常频繁。
二、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作用
(一)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主要来源是政府对其的财政支出。因此,事业单位如何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设,实现内部对财务资金配置使用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是尤为关键的管理内容。具体来讲,相对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利于实现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资金使用的监督,控制其使用的合规合法性与配置效率,以有效避免可能出现的非法使用、挪用甚至占用的情况,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效率与效能,进一步有效减少可能出现的贪污腐败问题的发生,保证自身财务管理合规合法的同时,实现管理效率的质变提升,最终为实现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服务提供更有力地保障。
(二)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
近年来,政府的各项规定使得事业单位在财务资金的使用方面更加地合规合法,降低了贪污腐败等违规违法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与概率。但是,也存在少数事业单位仍然为了自身的利益,存在做假账、偷税漏税、虚报财务报表等不良现象,进而无法实现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能够进一步强化内部的财务的监督与控制,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合规化,最终实现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强化内部制度的建设,能够有效地对事业单位内部员工进行有效的约束与控制,为政府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内外信息的对称也能够实现外部社会群体对事业单位的监督。
(三)实现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使得事业单位通过严格规范财务管理流程与财务资金的配置,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具体来讲,面临变化不断的市场经济,以及差异化的社会需求,事业单位在运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因不确定性而造成的风险。因此,如何真正实现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实施,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与保障。事业单位能否科学预测风险、规避风险以及处理风险,都与内控制度的构建息息相关。因此,事业单位需要通过构建相对完善、科学、系统的内控制度体系,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事业单位通过建立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自身的内控管理机制,进而可以实现对内部各部门权力使用的监管与评估,进而起到控制的作用,同时,可以在防止权力滥用的基础上,在根源上反之财务风险的发生,降低贪污腐败的可能性,最终更好的发挥事业单位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质量与水平。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值得构建,是保障公众服务水平的基础。
三、如何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
(一)强化内控意识并成立内控部门
为了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与效率,应重视内部控制部门的构建与完善,各层次管理人员都应当在强化内部控制意识的基础上有效执行内控制度。具体来讲,一方面,事业单位内部应当通过宣传、参与制定内控制度等方式,强化每一个工作人员进行内部控制管理的工作意识,并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有效执行,以求在执行的过程中实现内控意识的巩固。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也应该悉心接纳中基层工作人员在内部控制制度构建及改进方面的意见,充分尊重其建言行为。此外,设立内部控制部门,并将其与财务部门进行明确区分,进而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基于此,充分发挥内部控制部门的内控管理职能,并督促其定期向高层管理者汇报内控情况,为事业单位决策提供精准的信息支持与借鉴。
(二)完善内控制度体系与风险防控体系
事业单位内外环境的变化与波动,使其不得不在综合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借助完善的內部控制体系与风险防控体系,保证自身经营管理的正常健康运行。具体来讲,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设,需要与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匹配性与契合性,具体表现为内部控制对象的更新、控制方法的改良,以保证能够随时对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有所洞察并进行风险预警,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与纠偏。这需要在内控岗位设置的过程中,严格遵循“权责分离”的基本原则,保证内控中的各个关键性岗位都能够实现彼此之间的协同与监督,进而保证整个内控体系运作的规范化与系统化。此外,在内控体系构建的基础上,也要辅助性地构建风险预警体系,以求事业单位能够在综合各方面数据信息的基础上,通过预警分析对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与防控,进而保证其能够及时对风险进行有效处理,为内控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健全预算管理体系
根据上文分析,预算管理体系是事业单位实现内控管理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因此,健全该体系是事业单位的重要工作之一。具体两江,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应当综合性地分析单位内自身的经营管理现状以及单位外的市场环境进行评估与分析,并对所编制的预算进行严格把关与审核,防止执行过程中超出预算的情况发生。而且,一旦制定了预算方案,在后期执行的过程中没有特殊情况,不得随意进行改动,严格按照预算进行精准执行。而针对超过预算或者没有预算的项目,在预算管理体系设计中应当禁止对其拨款,以最终保证预算管理的规范性。
(四)科学制定考核体系
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效能直接关系到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因此,人力部门应当有针对性地科学制定考核体系,对内控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不定期考核与评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奖惩,最终保证内控管理的有效执行。
参考文献:
[1]谢东霞.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和实施探讨[J].财会学习,2019(01):189-190.
[2]任晓洁.浅谈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19):49-50.
作者简介:
李琴,江苏省洪泽湖水利工程管理处;
张学昌,江苏省洪泽湖水利工程管理处;
邵仲忙,江苏省洪泽湖水利工程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