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原则、方法及实施策略
2020-09-10袁芳
袁芳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习英语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文分析了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原则、方法及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语法教学 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2.092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阶段要进行一些简单的语法教学。小学英语教师如何才能既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又让学生掌握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枯燥的”语法知识呢?我认为,可以根据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人为本”,让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生动起来。
一、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原则
1.Implicit(隐性原则)。在语法教学方面,外国教育专家提出了两种方法:“Explicit grammar teaching”(显性语法教学)和“Implicit grammar teaching”(隐性语法教学)。前者侧重在教学中直接谈论语法规则,语法教学目的直接明显;后者则提倡在教学中避免直接谈论所学的语法规则,主要通过情景让学生体验语言,通过对语言的交际性运用归纳出语法规则。“Explicit grammar teaching”需要运用抽象的思维能力,对智力还在发展的孩子采用“Implicit grammar teaching”的方法更为合适。不少教师的英语课堂枯燥乏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巩固所学的语法项目时,采用了过于机械的练习形式(mechanical drills),也可以说是采用了过多的“Explicit grammar teaching”。此类练习只让孩子重复操练所学的语法项目,并没有提供机会让孩子了解应用这个语言点的情景,容易使学生所学的语言形式与语言的使用语境、语言的意义脱节,不能很好地达成语法教学的最终目的,无法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
2.Meaning go first(意义先行原则)。英国教育专家Jayne Moon(2000)的研究表明,孩子具有“Go for meaning”的天性,即在学习语言时,孩子的注意力通常首先放在语言的意义(meaning)上,他们很少注意到语言形式(form指vocabulary,pronunciation,grammar structures)或语言规则。而且,孩子在特定的情景中理解语言的意义的能力很强。由于孩子的关注点在语言的意义上,如果在开始授课时,教师先谈论语法规则,势必导致他们不感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孩子的天性来帮助他们学习语言,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3.Economy(适量原则)。除以上两点外,在解释语法项目时还要注意“economy”原则,即讲解要适时适量,解释清楚就可以了,不要过多重复,过于费时费力,反而弄巧成拙,导致学生感到厌烦。有些教师认为只有把语法尽可能详尽地解释,才能保证学生运用的正确性,而且往往把孩子犯的语言错误归因于语法(语言点)讲解得不够。其实,学英语就像学计算机或学驾驶汽车一样,太多的理论解释反而适得其反,最关键的是实践、实践、再实践。
二、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1.先例后法,意义领先。这句话是说在接触足够实例的情况下解释语法现象,不脱离实例讲结构。解释语法现象的时候首先要从意义出发,结合语言使用来解释,不离开意义讲结构,更不要背“口诀”!
2.提醒注意,点到为止。提醒注意是在听说读写实际语言材料中遇到需要处理的语法现象时,教师要明确点明这种用法,适当地解释其形式和意义。点到为止是仅仅结合当时具体例子解释,不作不必要的拓展。比如第一次接触名词复数的时候,学生遇到了apples,可能会问这个s是干什么用的?这时候告诉学生这个s表示“不是一个”就行了。遇到teeth时教师告诉学生这个单词代表牙齿,学生会问牙不是tooth吗?可以让学生先记住,表示一个牙的时候oo,表示多个牙的时候就ee了,不必把名词复数的各种情况和变化形式全部展示给学生。
3.随遇随点,适时归纳。这句话是说前面接触过的语法现象后面再遇到,比如名词的各种复数形式,每次遇到都应该结合当时的例子向学生做出明确的提示。“适时归纳”是当一类语法现象学生遇到的实例已经足够多了,比较熟悉了,教师就可以对这类语法进行简单的总结。比如学生接触了名词复数的几种形式变化后,教师可以把学生以前学过的例子集中到一起,总结归纳,找出规律。但是不必要“求全”,没接触过的没必要急着“补充”。
三、小学英语语法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1.编儿歌教学法。对小学生来说,语法知识的讲解,不仅枯燥乏味,还是种负担。所以,我们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把语法知识编成儿歌,使那些文字富有节奏感、音律感,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住。比如在教学名词单复数时,我就教了他们一些歌词:英语名词分单数和复数,单数名词前不忘a或an,复数名词后不忘s或es。通过这些歌词,学生学起来更省力,也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情景教学法。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注意力是先放在意义上的,因此,进行语法教学时要采用意义先行的原则。首先,让学生在一个情境中理解语言的意义。其次,创造机会让他们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交际活动。最后,在理解并会运用的基础上,教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语法规则上来。
3.模拟情景法。在学习形容词的比较级bigger和smaller时,教师伸出自己的手,然后叫前排的学生伸出手来进行比较:My hand is big,your hand is small,so my hand is bigger than your hand.接下来老师就让学生进行pair work。此时学生就会仿照老师的话说:“…is big/small,…is small/bigger,so…is bigger.”在這样真实的情境中,语法知识由抽象变得形象,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法的积极性,学生学得快、记得牢、用得好。
4.完全肢体反应教学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学”即用完全肢体反应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保持其兴趣。现在进行时和情态动词can的句型都可以用完全肢体反应法来教授。比如,在学习现在进行时的时候,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请两名学生到教室前面来,学生A随意抽取一张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小纸条,每张纸条上写着不同动作的词,如“reading”“running”“dancing”等,然后躲在学生B后表演某个动作,其余学生问学生B:“What’s he/she doing?”学生B试着猜“He/She is reading/running/dancing.”猜对了,教师发给学生B一个小奖品或贴画,然后全班同学一起做这个动作。在活动中,教师应给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鼓励和欣赏学生,让学生在井然有序的互动中愉悦身心并掌握语法知识。
总之,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交流的工具,所以教师在教学语法时应基于日常交流情景来进行,而不是用语法去规定人们怎么说话。我们教师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钻入牛角尖就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仲辰.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