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

2020-09-10朱云翠

南北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朱云翠

【摘    要】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自然学科,是初中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在整个初中的教学工作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新课标的提出给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指出了新的任务,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  有效性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2.056

新课标的提出和社会的发展进步都给教师的教学工作指出了新的任务——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学设备的更新使得教师需要结合新的时代特征改进教学模式,让教学工作有效且高效。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笔者针对当今的化学教学现状及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做出以下讨论,希望对初中化学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

初中化学教学主要以理论及书本知识的传输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而化学又是一门对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通过理论及书本知识传输这种教学形式教学,学生很难理解需要掌握到的化学要点。教师采用书本理论知识教授的方式,很难让学生产生代入感,久而久之学生会对学习化学产生厌恶情绪,无法在课堂上提起学习化学的兴趣,造成课堂学习氛围沉闷,无法达到教学所想要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率低、效果差。

(二)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实验教学不足

某些初中化学教师对化学实验不够重视,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的化学实验很少,缺乏引导性。许多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背化学方程式,学生并不理解其内在的物质规律,所以由此得来的理论知识记忆不深刻,很难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长久的记忆。化学是一门在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学科,是一门研究自然变化规律的学科。学生在进行化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但要理解、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对该理论或该物质的形成及化学反应有充分的了解,但由于这些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导致实验教学不足,使得学生实验实践受限,不能有效地使用化学实验室的资源,这不利于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升。

(三)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教师与学生定位不准的问题,新课标的提出再一次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领导者的位置,而学生常常被置于被动的地位。比如在化学实验教学时,很多教师都是采用自己做、学生看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学生只是一个旁观者,这样的方式很难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主体的这种认知,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会产生被动的思想,老师不说学生就不做。这严重地影响了化学教学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因此教师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

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丰富教学形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学形式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在不断地丰富。随着科技的发展及教学设备的更新,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育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几乎每个学校都配备多媒体设备,教师的教学要与时代相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比如由于场地或者化学实验器材受限,某些化学现象教师不能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展示给学生,这时教师就能够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来搜索相关的实验场景展示给学生看。这比单纯的教师的口述要直观有趣得多,在给学生带来视觉感受的同时还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趣味性,为化学课堂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重视实验教学,增加化学实验时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化学要点的教学都需要通过做实验让学生对化学有具体而形象的认知。新课标的提出要求初中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要做到由重知识到重过程、由抽象到形象的改变。化学实验是辅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最容易、直观的一种方法,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做化学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做实验这种直观的学習方法,能够得到比传统的口头教学、书面传授方式更加有效的学习效果,大大提高了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加深了学生对相关化学现象的记忆。实验教学能使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得到简单的理论传授所得不到的效果。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组织化学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要实现化学实验给教学带来的有效性,不但需要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还需要学校的支持与配合。学校应该打造半开放式实验室,让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突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特点

在1990年,美国会计教育变革委员会在其公告中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成为主动的参与者而非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应该注意和解决需要利用更多信息的那些管理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动方,而非被动的接受者,在初中化学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亲自投身实践,做实验的操作者,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还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化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学生需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若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禁锢,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就会感到非常吃力。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由于入门较晚并且化学本身知识点较难理解,若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很容易养成依赖性思维。这就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锻炼学生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让学生作为实验的操作者,教师在一旁适当地指导,对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

初中化学的教学工作是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教育工作改革的提出并不是说说而已,这需要各位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与协作。初中化学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与时俱进,重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以提高化学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为教学目标,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尹东燕.浅谈如何高度重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数码设计(下),2019(007).

[2]陈仕凤. 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化学教学[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3(6).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