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柬埔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与机遇

2020-09-10张超

农产品加工·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柬埔寨机遇现状

张超

摘要:介绍了柬埔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机遇。介绍柬埔寨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农产品加工业在现阶段存在供给不足和规范化程度较低等主要特征,研究发现法规和标准不完善、基础设施落后、制造业薄弱和人力资源不足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并通过对历史数据分析展示出未来   30年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黄金期。

关键词:柬埔寨;农产品加工;现状;机遇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693/j.cnki.1671-9646(X).2020.01.059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agro industry in Kingdom of Cambodia was introduced,as well as the existingproblems and future opportunities. Specifically,the development of Cambodia's domestic economy was introduce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ro industry at the current stage included the insufficient supply and low degree of standardization of the enterprises. The main obstacl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o industry were found to be the incomplete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poor infrastructure,weak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insufficient human resources. Finally,the next 30 years could be the golden peri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o industry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data.

Key words:Cambodia;farm products processing;present situation;opportunity

柬埔寨地处东南亚中南半岛,面积181 035 km2,人口为15 288 489人(截至2019年3月3日),是世界上51个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2018年,农业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5%,2015年农业从业人口占全国人口41.5%,占全国贫困人口93%[2]。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促进农业发展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的有效途径。农产品加工业跨越了农业、工业和健康卫生等多个领域,各国定义略有不同,一般认为农产品加工业主要是以农业物料、人工种养或野生动植物资源为原料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总和,其涵盖范围比较广,包括制糖、造纸、制革、家具、纺织服装等行业[3]。文章所谈的农产品加工业主要是指以谷物、果蔬和畜产品为主要原料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主要产品是日常消费的食品,比如谷物早餐、果汁、果脯、香肠、腊肉、乳制品和豆制品等,不包括餐饮业。

笔者是受中国商务部、农业农村部和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派遣,在柬埔寨执行农产品加工援助项目的背景下对农产品加工业进行深入调研,主要目的是分享对柬埔寨农产品加工业了解,为同行或各位企业家提供参考数据。

1   柬埔寨经济发展现状和农产品加工业产业结构

1.1   柬埔寨经济发展现状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数据分析显示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1 000美元时,主要面临农产品供应安全问题,农产品加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以家庭作坊为主;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 000~3 000美元时,主要面临农产品食用安全问题,加工业处于发展阶段,出现现代农产品加工企业;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 000~10 000美元时,主要面临农产品质量和便利性等问题,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以现代农产品加工企业为生产主体;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于10 000美元时,主要关注产品的营养问题,农产品加工业趋于饱和,以现代农产品加工集团为生产主体[4]。

柬埔寨1960—201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见图1。

图1显示柬埔寨近6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其中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的数据由于政治原因而缺失;在2000年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迅速提高;2018年,柬埔寨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 512.127美元[1],农产品加工业处于发展阶段,正在由家庭式作坊生产向现代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过渡。

1.2   农产品加工业产业结构

柬埔寨在国家经济普查中将企业依据从业人数数量分为微型、小型、中型和大型企业4种类型,其认定标准分别为员工人数1~10,11~50,51~100,101人以上。

柬埔寨农产品加工企业、员工和总产值分布情况见表1[5-6]。

农产品加工业由大型企业主导,但国内市场供应不足。大型企业数量占比为0.6%,使用了63.3%的劳动力,并贡献76%的总产值,而微型企业数量占比为97.3%,使用了29.3%的劳动力,仅贡献12%的总产值[6],所以大企业是加工业的生产主体。但是,大型企业主要源于日本、韩国、法国或中国等直接投资,产品也主要是面对国际市场,因而真正服务于国内市场的是小微企业,这些企业生产能力有限,产品品质不稳定,存在一定的食品质量安全隐患,国内市场供应不足,需要进口补充。

农产品加工企业注册率和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自201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政策,但是国家政策或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对象均为具有正式注册、财务报表和企业管理记录完整的规范化企业。但是,有98.6%,62.8%,28.6%,7.04%的微型、小型、中型和大型企业尚未正式注册。同时,大部分企业缺失规范化的财务报表和企业管理记录,微型、小型、中型和大型企业拥有规范化记录的数量仅为0.02%,3.89%,24.1%,66.2%[6]。这些规范化记录的缺失导致企业难以进一步获得业务扩展或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企业的目标市场划分明确,大企业主要面对国际市场。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大企业中的63%和中型企业中的37.1%是以外国直接投资,而微型和小型企业的大多数是柬埔寨所有的,分别占比99%和94%。根据柬埔寨《2014年投资环境评估报告》数据显示在164家出口公司中,有93%的公司在运营的第一年就开始出口[7],这反映了其投资的目标是国际市场。而大部分的微型和小型企业的目标就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聚集效应明显。2011年,68%的大型加工企业位于金边,13%位于坎达尔省,12%位于磅湛、磅庞、西哈努克省和斯瓦里恩省,其中金边和坎达尔省份成立的农产品加工区成为大型加工企业的聚集区,有利于产业的发展。与大型企业不同,微型和小型企业的分布则与地域的人口密度相关。

大部分企业从事农产品的初加工或半成品生产,产业效益较低。在稻谷行业,主要产品即为大米,鲜有深加工产品。仅有少数碾米厂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大部分碾米厂的设备和技术落后、生产率低、碎米率高;从事米糠油、谷维素、大米蛋白和多肽等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的企业极少。

2   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2.1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和相关标准不  完善

2000年以来,政府工作重点在于解决贫户居民民生问题,鼓励和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不足。2003年,全国贫困人口比例为50.2%(贫困人口是指收入在国家贫困线以下人口的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例)[8]。

2003—2012年柬埔寨贫困人口比例见图2。

政府陆续出台了保护农民土地和林地的政策、对部分农产品生产进行农资补贴等政策,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到2012年全国贫困人口数量降低至17.7%。忽略對农产品加工业的投入,导致多年来农产品加工业停滞不前。

大部分农产品加工品缺少国家标准,企业无据可依。截至2019年7月23日,国家标准委员会共颁布了859项国家标准,标准内容涉及到农业、食品、服装、机械制造、建筑等行业。其中,66项标准由国家标准委员会主导制定,793项标准主要参考“国际标准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国际电工委员会”等制定的对应标准[9]。国家标准数量少,大部分的农业加工品缺少国家标准,从而导致农产品加工企业无据可依、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行业发展混乱。

2.2   基础设施有待提升

全国公路密度低、等级低,铁路、水路和航空未充分利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5—201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柬埔寨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在140个经济体中,列第108位。公路作为柬埔寨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占客运运输总量的65%,货运运输总量的69%。截至2014年年底,路网总长度为52 239 km,其中国道5 622 km,省级公路6 617 km,农村公路约4×104 km,尚无高速公路。公路密度为0.25 km/km2,沥青路面仅为0.011 km/km2。全国仅有2条铁路,总长649 km,分别为建于1931年的北线铁路(全长385 km)和建于1960年的南线铁路(全长264 km),火车平均时速为15 km。柬埔寨内陆水系主要包   括湄公河、洞底萨河和巴萨河,雨季总长度约为   1 750 km,旱季缩减为580 km,基本上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柬埔寨国内电力供应缺口大、电价高,无法   保证所有居民用电。2012年柬埔寨全国电力需求为32.5亿度,其中国内发电15.1亿度,进口电量17.4亿度(包括向泰国购电4.46亿度,越南12.9亿度,老挝783万度),电力供应缺口为54%。电价偏高,92.7%的电力平均价格为1.57元人民币/度,5.87%的电力价格为1.65~2.68元人民币/度,1.39%的电力价格为2.68元人民币/度以上。由于缺乏电力设施或电力设施落后,电力供应主要限于大城市和主要省城,农村基本处在缺乏电力供应、仍依靠燃油灯或电瓶照明度日的状况。目前,全国电力需求年增速约为12%,预计到2025年,全国电力年需求将达到367.5亿度,还有较大的缺口需要填补。

2.3   制造业薄弱,农产品加工业大部分生产资料需要进口

柬埔寨的制造业基础薄弱。2010年,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从业人数分别占总从业人数的54.2%,16.2%,29.6%,制造业的占比最低。整个制造业仍处于现代化发展初级阶段,制造业发展水平较低,纺织服装和制鞋业是占主导地位的制造业。2011年,柬埔寨制造业总产值仅为19.3亿美元左右,其中纺织服装及制鞋业约占67%,食品、饮料及烟草业约占15%,其他所有制造业仅占18%的份额,很多制造业领域属于空白。

由于制造业落后,大部分生产资料需要进口。在笔者走访的企业中,绝大多数生产设备是从外国进口,这些设备主要来自中国、越南、日本或韩国等,其中中国和越南的设备占比超过60%。由此带来的后果是,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就需要面对等待维修和高昂维修费用的窘境。另一方面,一些基本生产物资采购也比较困难。比如产品包装箱,由于当地的包装箱生产企业少、生产规模小,所以常常难以保证包装箱及时供货。因此,企业常常不得不在国外采购,生产成本提高[10]。

2.4   人力资源缺乏

柬埔寨劳动力数量短缺。2010年,从事农业、制造业和农业的劳动力分别为415万,124万,227万人,其中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仅占全部人口16.2%。纺织服装和制鞋业作为制造业中的主导行业,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根据劳工部的统计显示,从事纺织服装和制鞋业是制造业的直接从业人数为70万人左右(根据购买劳动保险个人的数量),而根据柬埔寨制衣厂商会的统计直接从业人员应该在85万人左右。因此,制造业中从事纺织服装和制鞋业以外制造业的劳动力仅为39万人左右。农产品加工企业同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数量严重短缺。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目前,柬埔寨从事高等教育的共有26所大学,其中8所为公立大学、18所为私立大学,2014年,总招生计划为2.9万人。受过高等教育人才比例不到千分之一,每百万人中科技开发人员仅为18人(2002年)。而从事农产品加工主要就是皇家农业大学、波雷列国立农业学院和磅湛国立农业学校3所学校,每年毕业生在100名左右,不能满足生产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波雷列国立农业学院和磅湛国立农业学校的主要培养目标定位于专业技术工人,因而发展为专业技术人员还需要进一步在生产企业进行培训。

3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潜力

3.1   政策支持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源动力

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发展领域。2015年8月,柬埔寨发布了《2015—2025年制造業发展规划》,该规划中指出:农产品加工业、中小微企业、运输及物流业和技能培训是未来的主要发展领域,政府计划通过订单农业和金融服务等多种形式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计划在2025年将农产品加工比例提高至12%[10]。《规划》中指出农产品加工业未来将以中小微企业为主,政府将在技术培训和政策鼓励等方面大力扶持中小微加工企业发展[11]。

农林渔业部作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牵头单位,将从以下4个方面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建立农产品加工业园区,促进加工企业的集群式发展;建立出口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专项扶持基金;建立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以促进产品出口,包括解决物流问题、废除隐性收费和建立贸易平台等;进一步确定优先发展的产品,制定发展规划。

3.2   充足的原料市场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石

柬埔寨属于农业国家,部分特色农产品供应充足,比如胡椒、腰果、香蕉和芒果等,均以生鲜农产品形式出口为主。随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原料,开展农产品加工,将生鲜产品出口现状转化为最终产品出口,将更有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腰果产业为例,2017年,全国腰果产量约为4.9×104 t,8%的腰果在国内加工,80%的腰果出口至越南加工,剩余腰果出口至欧洲和中东等   地。因此,仅腰果加工产业就还有92%的充足原料可以进一步释放。并且,随着腰果加工产业发展,农业种植领域也会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活力。

3.3   基础设施改善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催化剂

国家大力投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国家计划通过外国援助、合作投资和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投资,预计2030年公路、铁路、航运和航空运力将显著性提升。柬埔寨已经规划新建6条高速公路,覆盖全国10个省市,累计里程2 200 km,促进重型运输服务和现代化产业发展。其中,中国援助建设的“金边-西港”高速公路是柬埔寨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已经于2019年3月22日正式开工建设。起点为金边市三环路,终点为西哈努克省斯登豪县,全长190.63 km。该项目预计于2023年完工,通车后将现在4~6 h旅途缩短为2.0~2.5 h。

铁路建设一方面是修复现有的路轨,另一方面是新建高标准新线。2009年,政府停止所有铁路客运和货运服务,开始对铁路设施进行复建,目前已经修复现有2条铁路,并新建一条48 km的铁路。同时,泛亚高铁项目在中国倡导下如火如荼推进,东线计划从南宁出发,经过河内、胡志明市、金边、曼谷、吉隆坡,达到新加坡,全长5 328 km。整条高铁横穿柬埔寨东西,将会成为连接越南和泰国重要经济走廊,预计2030年通车。

航运业通过疏浚河道和建立码头港口等方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1月22日,由中国援建的金边港新建集装箱码头项目竣工,该集装箱码头距金边市约21 km,年集装箱吞吐量12万个标准箱。已建立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总体规划面积11.13 km2,与当地经济发展深度融合。2015年西哈努克港货物吞吐量达376.33×104 t,增长9.91%,货柜吞吐量达39.18万标准货柜,增长17%。

航空业计划新建6座机场。政府计划投资37.48亿美元,在未来5年新建和修复至少6个机场,包括金边市新机场、暹粒省新机场、七星海新机场、王家军市机场、卜迭棉芷省波贝市机场和东北省的   机场。

政府大力投入完善国家电网,计划在2020年基本实现全国农村电力化,2030年实现全国至少70%家庭有电可用。政府规划显示,以油料、煤和天然气为原料,在沿海建设热电生产基地;积极吸引外资,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加快大中型水电站建设;鼓励中小型柴油发电,解决农村偏远地区用电问题;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沼气等再生能源,减少对热力能源的依赖。同时,随着中国企业投资水电项目于2013—2020年陆续投入运行,一个全国互联的输电网络规划展露雏形。主要项目包括:基里隆I号水电站(2002年5月29日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   1.2×104 kW)、甘再水电站(2011年12月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12.39×104 kW)、基里隆3号水电站(2013年4月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1.8×104 kW)、斯登沃代水电站(2013年6月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12×104 kW)、额勒赛河下游水电站(2013年12月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33.8×104 kW)、桑河二级水电站(2017年12月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40×  104 kW)等。2014年中资电力企业发电量20.5亿度,同比增长95%,发电量占柬埔寨总耗电量的70.2%,成为电力市场绝对主力。

3.4   制造业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速

柬埔寨的制造业发展加速。2016年,柬埔寨国内生产总值提高7.0%,其中农业产值增长1.8%,制造业产值增长10.5%,服务业产值增长6.7%[1,8]。制造业的增长速度分别是农业和服务业的5.8和1.6倍。

农业和工业配套物资丰富。随着国内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法规制度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开始在柬埔寨投资制造业[11]。产业呈现集群式的发展,常常是一个项目的投资,会带来多个项目进行配套。另一方面,国内物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可以实现商品的大规模交换,从而为物资的丰富提供保证。

3.5   充足的人力资源为农产品加工业保驾护航

农产品加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充足的劳动力市场才能满足农产品加工业的需求。一方面柬埔寨劳动力数量增加。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柬埔寨人口增长率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了历史最高   峰[8],15~64岁之间的劳动力数量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迅速提高,并有望在2050年左右达到顶峰,因而未来30年内会有充足劳动力。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从事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人数分别约为415万、124万、227万人,2015年从事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人数分别约为346万、212万、275万人,从事制造业的人数比2010年提高了71%,即新增劳动力88万人进入制造业;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占全部人口  25.5%,比2010年的16.2%提高了57%[1]。

2010年和2015年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从业人数对比见图3。

另一方面,国民受教育程度和教育水平提高。柬埔寨的大学入学率从2000年以后,迅速增加,在2011年达到15.9%历史最高值。

1971—2018年柬埔寨大学入学率见图4。

预计在2025年以后,会有大量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缓解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口。同时,世界银行统计显示,2015年柬埔寨每100万人中的科技开发人员仅为30人,在全球的140个国家中排名116位,但是已经比2002年的18人提高了67%。预计到2025年,该数字将上升至50人[8]。

4   结语

随着农产品加工业制度和标准的健全、基础设施的升级、制造业水平提升、人力资源的充足,柬埔寨的社会发展将迎来大发展的30年。借助中国“一带一路”的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技术优势,落实李克强总理在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所作的承诺、推动“一带一路”有关倡议的切实落实,提高柬埔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促进双方共赢发展。

参考文献: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 http://www.fao.org/faostat/en/#data.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柬埔寨王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http://cb.mofcom.gov.cn/.

戴小枫,张德权,武桐,等. 中国食品工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 农学学报,2018(1):125-134.

戴小枫,张德权. 从农业现代化看我国农产品加工业[J]. 中国食品学报,2013(5):6-10.

柬埔寨商业部,Cambodia Micro,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rategy 2015-2020, 2014.

王向社. 柬埔寨第一季度200万t农产品走出国门[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9(4):30.

鄢波,杜军,刘宇娟. 中国-柬埔寨农产品贸易现状及竞争力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2017,44(9):139-147.

黄艳. 柬埔寨橡胶高价促进扩种橡胶[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0(9):8-9.

王向社. 柬埔寨盼中国进口更多农产品[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9(4):33-34.

柬埔寨商业部. Cambodia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olicy 2015-2025[S]. 2015.

王向社. 2018年柬埔寨腰果喜获丰收[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9(4):30.

王向社. 柬埔寨農业概况与近期农业舆情简述[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9(8):8-9. ◇

猜你喜欢

柬埔寨机遇现状
柬埔寨·贡布
柬埔寨·金边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柬埔寨日报》因欠税宣布关停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