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社区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若干思考

2020-09-10茅惠芳朱晓芳

环球市场 2020年3期

茅惠芳 朱晓芳

摘要:2019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临疫情重大挑战,如何更好提升基层社区治理能力,应对公共突发事件,需要不断总结和思考。

关键词:公共突发事件;预警体系;基层社区治理

疫情防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各条战线和每一个人。只有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兼顾、协调联动,才能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坚实基础。

一、发挥社区在突发事件管理中的防线作用

突发公共事件一般影响面广,且会产生一系列后续负面影响。社区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优势在于:辖区居民之间具有内在互动关系,且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共同的文化维系力和价值导向,社区是他们活动的主要领域,承载着维持公共秩序的重要作用,是社会稳定的“最后一公里”防线。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基层社区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重要的防线,守住这道防线,才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

(一)及时掌握信息的动态情况

应对突发事件,关键在于掌握最精准的动态信息,这个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进行追踪和确定。疫情发生后,湖北以外的各省,把防疫重心自觉下沉到社区,分不同的层面进行多轮人员摸排工作,全面精确掌握从湖北回来的人群信息,并监督其完成居家隔离14天,为防止疫情扩散打好社区保护第一枪。

(二)发挥基层社区的有效治理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心,也是党的执政基础所在。本次疫情防控中,社区的网格化管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乡村,用大喇叭宜传防疫知识,以横幅标语、打油诗等形式做防护提醒,为村民提供体温测量、口罩配备、房屋消毒等服务……各种举措多管齐下,有效减少了人员流动,最大程度实现了对病毒传播的物理阻断。

二、基层社区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短板和不足

(一)多元交错,制度层面协调保障不够

一是制度衔接不够,有些地区甚至出现朝令夕改的情况。由于新冠肺炎属突发性公共事件,在一些问题的应对上确实无章可循,只能按变化而变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多头管理。尤其是基层社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战疫过程中,为应对来自各部门的数据搜集,基层社区往往需要填列各种表格,他们加班加点,工作量非常大。

二是部分群众麻痹大意,抱无所谓的态度,甚至觉得小题大做。具体表现为防疫知识欠缺、防疫意识薄弱。尤其是老年人等重点人群防护意识尤其松懈,他们不习惯戴口罩,行动上不配合、不服从应急管制。

(二)重治轻理,应对方式简单温情不足

治即整治,具体措施带有行政约束性,以“堵”为主;理即理顺,重在提供各种便民服务,以“疏”为主。许多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后,社区工作人员人手有限,无法及时满足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需要的医疗、送餐、购物等需求,凸显了社区服务能力的薄弱性。防疫安全需要保证,但执行过程不能简单粗暴,不能只强调疫情防控的责任,而忽略民众的合理需求。

(三)应急防控,有效资源力量储备不足

一是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由于对公共事件突发状况预期不足,基层社区储备应急防护物资的财力和心理准备都明显不足。新冠肺炎来袭后,许多社区才忙于想办法购买口罩、额温枪、消毒液等必要防疫物资,应对极其被动。二是人力资源力量相当短缺。一般社区的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应付日常工作尚可,遇到突发公共事件,明细感觉捉襟见肘,防疫初期秩序较为混乱,社区工作人员只能通过加班加点来抢时间与病毒赛跑。

(四)实战演练,专业应对程序规范不够

受人财物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社区平时很少有条件组织居民进行公共突发事件实战演练,使得一方面居民对此类问题整体的参与度和关注度不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知识了解不多;另一方面,社区对公共突发事件的相关宣传不到位。比如疫情初期,很多人并不知道戴口罩能很好防疫,有相当一部分群体不会正确佩戴口罩,有的甚至分不清口罩正反面,无法正确进行防护防疫。

三、提升基层社区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路径方法

(一)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提升基层社区凝聚力

首先是加强政治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社区党组织要坚决服从上级党组织要求,按照中央统一战略部署,打好本区域防疫战。新冠肺炎防疫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是党员,我先上”,基层社区党员用实际行动回应着自己的庄重承诺,他们冲锋在防疫一线,很好地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其次是强化制度建设,补好补齐短板,提升基层社区防控作战能力。如优化社区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壮大社区医疗服务队伍,加强基层社区防疫防控能力建设等,充分织密织牢社区第一道防线。

再次是健全统一的社区物资保障体系。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集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对物资做到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二)坚持依法防控,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社区工作的重心和着力点应该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切实推进依法防控、科学防控、联防联控。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理中,要协同职能部門做好治安管理、市场监管等执法工作,防止辖区出现哄抬物价、制假售假、造谣传谣等情况发生。

(三)强化网格治理,突出精细化程度

一是网格划分科学合理,配齐配强网格长。二是借力社区范围内的各类社会组织,扩展社区志愿者队伍,尤其要尽量吸纳本社区居民加入,确保关键时刻能派得上。三是提升网格技术化水平,确保网格无死角。尤其要做到大数据互联共通,深入摸清每一网格的具体情况。

(四)完善体制机制,提升社区自治功能

社区既要有“统”的概念,确保全国一盘棋,也要注重突出社区个性特质,更好发挥社区自治功能。首先是强化公共突发事件知识培训,提升居民综合应对能力,尤其要着力构建相对职业化、专业化的社区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人才队伍。其次要建立民主自治的有效平台和硬件设施,架构合理的社区组织体系,夯实社区自治的群众基础,完善政策、服务和保障,打牢自治的物质和经济基础等方面的工作,提升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2020年2月3日)

[2]贾波.社区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研究[J].绿色科技,2016(22):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