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土地整治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2020-09-10徐艳

环球市场 2020年3期
关键词:土地整治土地管理策略

徐艳

摘要: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强化土地资源的开发整理,科学解决土地增减挂钩指标问题,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促使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并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尤其对于农村土地整治来说,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但是落实农村土地整治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存在着诸多问题,急需进行有效解决。因此,本文从土地整治的一些问题入手,分析并提出解决土地整理工作问题的可行性措施,为有效提升土地整治成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管理;土地整治;社会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目前土地整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观念和认识问题

对我国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土地整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一些管理部门的领导认为土地整理投资大,见效慢,不出政绩,因而对土地整理漠不关心,有的甚至认为土地整理是土地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农村干部思想观念落后、认识理解不足,无法在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村的干部的重要引导作用,不愿意负担相应的责任,不能有效完成分内工作,没有对农村的村民进行有效地宜传说服工作,使得村民对于实施土地整合工作难以理解,进而不愿意配合工作的实施。

(二)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土地整理应该是追求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在土地整理过程中,部分部门追本逐末,片面追求高效率、高品质,土地平整完全采用机械化,道路、沟渠完全硬化,造成土壤板结、自然植被破坏、生物物种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同时,土地整理工作开展中对于工矿企业进行安置与开发、村镇归并及新集镇建设,带来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问题,严重影响了整理区内部及其周边水环境质量。除此之外,大多数未利用土地自然环境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在片面开展土地整理工作的过程中,采用砂石、灰渣对于田间道路进行填埋和修整,损害了生物栖息地、破坏了生物资源的多样化,稍有不慎可能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三)土地整理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协调共同推进的问题

土地整理具有综合性、区域性、整体性的特点,会涉及到土地、农林、水利、交通、城建等诸多部门,各部门必须密切配合才能做好。但是各部门在土地整理中职责不明确,各自为政,行使职权,导致资金重复投入,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各级政府在具体实施土地整理过程中无所适从,成果分析无从下手。如何界定各部门在土地整理上的管理权限,使之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土地整理工作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土地整理缺乏资源保障

农村土地整治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其实施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农村土地整治的资金来源仅仅是政府财政,没有其他来源,所以,在整治过程中随时可能会出现资金短缺,无法保障土地整治工作的进程。

二、解决对策

土地整理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需要在总结以往工作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土地整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据此提出以下提升土地整治效果的建议: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立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好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深化和补充,是搞好土地整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制定要强化农业的主体地位,同时兼顾工业、乡镇建设等需要,把规划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

在国家层面出台土地整治的配套政策法规;结合地方实际,创新整治模式和相关配套措施;强化规划统筹实施,严格将规划作为日常用地的依据。

(三)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型运作体系

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庞大、工作繁重且涉及到许多方面,紧靠单一部门难以完成整个任务,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多个部门协调合作,从而有效推动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进行。

(四)健全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机制,扩大土地开发整理投资渠道

由于体制的原因,规模可观的土地开发整理资金被“化整为零”地分散至近20个部门,造成了同样项目重复投资的局面。为此,健全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机制十分必要。首先要通过争取国家、省土地整理专项基金,配套使用好市、县两级土地整理专项资金,在“资金来源不变、用途不变、整合集中使用”的原则下,按各类子项目的原审批渠道、原实施办法进行申报审批。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和出让金设立专户作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专项资金,各级各类支农资金用于整理后土地建设的配套资金,力求用最优的资源配置,取得最大的土地开发整理成效;其次设立以土地资源为载体,为了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进行重新规划与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目标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的土地整理基金。动员一部分土地出让金、部分宅基地整理流转升值、部分财政转移支付以及社会资金注入,建立土地开发整理投入的长效机制;第三要扩大土地开发整理投资渠道。政府应在宏观调控下,以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运用市场手段,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投资土地整理,增强社会力量的参与,减少政府在土地整理项目建设的初始资金投入。并通过运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方式抵押融资,有效改善和提高土地整理項目的建设、经营和管理水平。

(五)健全长效机制

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多方联动明确分工,规范操作流程,将工作推进列入考核内容,狠抓长效机制的落实。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将基本农田提升为永久基本农田。

(六)建立用地信息管理系统

首先是搭建用地大数据平台。依托信息技术,实施自然资源、环保等部门数据共享,实现用地数据与各类规划等数据的关联。其次是开展土地集约利用和效益评价。根据大数据平台,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及年度更新工作,设立农业耕地自动预警模块,在全过程动态监管中,有效推进整治提升工作。

参考文献:

[1]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3》363号[S].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实施)[S].

[3]李长江,王国丽,刘刊.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与可持续发展[J].管理观察,2019(14).

[4]马俊,王湃·土地整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2009(14).

[5]杨慧,陈华飞,李鑫.低效工业用地整治提升策略分析[J].中国土地,2019(9):50-51.

猜你喜欢

土地整治土地管理策略
改革土地管理方式 创新土地管理机制
关于农村宅基地土地管理工作探究
浅析山东省临沂市耕地保护与利用
基于统计学理论的中国土地整治框架体系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城市开发区土地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