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辛油田辛23多类型储层油藏差异化开发

2020-09-10周静

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水平井

周静

摘 要:东辛油田辛23断块纵向上含油层系多,包含多种储层类型,层间地质参数及开发规律差异大,导致层间干扰严重,开发效果变差、稳产基础薄弱。针对这一状况,对根据地质和开发因素综合评价,进行储层分类,对每类储层采取适应的开发技术,进行单层水平井开发、相似组合划分层系等方法,并采取不同的注采强度设计。实施后有效减缓了层间差异,提高各类储层处理动用程度,采收率获得大幅提升,对同类型油藏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差异化开发;多沉积体系;开采规律;水平井

1 油藏地质概况及开发简历

东辛油田辛23断块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境内,构造上处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东段辛镇长轴背斜北翼,含油面积3.2km2,地质储量717×104t。

滨浅湖相:发育于沙一段1-6砂组、沙二段1砂组。曲流河相:发育于沙二上2-3砂层组,又划分为:主河道砂坝、天然堤、泛滥平原等微相。三角洲平原:发育于沙二上4-7砂层组,又划分为:分流河道、天然堤、心滩、分流间湾等微相。三角洲前缘:发育于沙二下8-稳砂层组,又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等微相[1]。原油地面相对密度0.90g/cm3,原油地下密度0.829g/cm3,原油地面粘度188MPa.s,原油地下粘度7MPa.s,油层原始地层压力:23.11MPa,饱和压力:6.1 MPa,属于属于常温、常压、低饱和、稀油、中高渗透的断塊油藏,具有多套油水系统,油水关系复杂。

辛23断块1968年投入开发,分5个开发阶段:①天然能量开发阶段(1968年-1984年)。1968年3月,辛23井试采日产油53.5t。至1984年末共投油井17口,阶段末开12口,日液639方,日油372t,综合含水46.4%,采出程度8.7%,表现出主力油层天然能量充足的特征;②初期注水及井网加密阶段(1985年-1987年)。采取低注高采的井网形式,对主力油层进行注水开发,地层能量有所恢复,但含水上升快稳产期短。阶段末开油井13口,日液1589方,日油201t,综合含水87.6%,开水井7口,日注820方,采出程度13.4%;③一次分层系开发阶段(1988年-1994年)。单元划分为沙一6-沙二3、沙二4-11、沙二12-稳三套层系开发,储量动用程度有所提高,实现了阶段稳产。阶段末开油井31口,单元日液4669方,日油286t,综合含水93.9%,开水井18口,日注3464方,采出程度23.1%;④细分层系开发阶段(1995年-2002年)。重新细分为沙一6、沙二1-3、沙二4-11、沙二12-14、沙二15-稳1、沙二稳2-稳3六套层系开发,继续保持了高速开发,但后期主力层含水较高,油井逐步卡封高含水层。阶段末开油井35口,单元日液1602方,日油168t,综合含水90%,开水井21口,日注2848方,采出程度33.4%;⑤注采调整、控水稳油阶段(2003年-2010年)。利用措施以及零散井加大层间非主力层潜力挖掘,虽有效控制了含水,但储量动用程度大幅下降,特别能量充足的主力层,稳产风险高,目前开油井31口,单元日液1553方,日油146t,综合含水90.6%,开水井19口,日注1142方,采出程度36.9%。

2 存在的问题

2.1 层系内部层间差异大

层系划分采取相邻以砂层组为单位划分原则,由于纵向各层沉积特点不同,导致储层物性差异大,六套开发层系中,沙二1-3渗透率级差为10.4,沙二12-14渗透率级差为4.2,沙二15-稳1渗透率级差为6.3,超过层系划分的界限标准,导致层系内部吸水状况、能量状况及储量动用状况差异大,层间干扰严重。

2.2 当前储量动用程度低

开发初期以物性好、能量充足的油层动用为主,含水上升后逐步转向物性相对低的油层生产,导致主力油层储量损失严重。单元累计储量动用程度可达86.9%,但是目前储量动用程度61.2%。

2.3 井网井型适应性差

沙二稳三角洲前缘沉积相沉积,发育厚油层同时兼互相对薄油层,原井网考虑多油层利用直井或斜井同时开发,但是水淹规律厚油层水淹为底水锥进、薄油层为边水推进,一方面直井开发厚油层底水锥进影响含水上升快,井间剩余滞留区动用效果查;另一方面厚油层含水上升干扰薄油层潜力发挥。

3 储层分型开发思路及设计

3.1 储层差异化分型

根据不同沉积环境下,储层厚度、渗透率、砂体展布等不同,导致水淹规律的差异、井网适应程度差异,综合运用吸水剖面测试、新井多功能解释、饱和度测井等资料,进行储层类型划分:I型储层砂体厚度大(>20m),储层物性好,天然能量强,以底水驱动为主,水淹规律表现为底水锥进,井间滞留区富集剩余油;II型层状油藏砂体厚度小,一边水驱动为主,其中II-1型储层物性好,吸水能力强,采出程度较高,水淹规律表现为舌进;II-2型储层物性相对较差,由于合注合采受I-1型干扰,地层能量供应不足,储量动用程度相对较低;III型储层油砂体较小,连通性差,不能形成完善的注采井网,储量动用状况较差。

3.2 差异化开发思路

在储层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根据水驱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不同类型油层采取不同的井网方式和注采强度,对于I型厚油层实施单层水平井开发,在剩余富集的滞留区部署水平,控制底水,底水能量充足可以利用天然能量驱动,无需人工注水;对于II型薄油层按照“同类型、相邻近”的原则进行层系细分,II-1型与II-2型实现分层系开发,在同一类型的基础上进行跨空间组合,II-1型选用斜井井型大井距注采,地层能量略有亏空,采取0.7-0.8的注采比,地层能量稳步回升;II-1型选用斜井井型小井距注采,地层能力压力水平低,需要强化注水,初期恢复地层能量注采比为1.1-1.3,能量恢复后稳定注采比为0.8-0.9;III型储层由于油砂体较小、连通性差,无法形成单独注采井网,采取就近挂靠的原则与II型油层组合层系。

3.3 差异化开发技术界限

同一开发层系渗透率级差应控制在3以内;同一开发层系原油粘度级差控制在2以内;同一开发层系内的油层厚度不超过12m;同一开发层系内主力含油小层一般小于3个;同一开发层系内主力含油小层分布形态和面积相近;同一开发层系内油层较集中,对开采方式要求基本相同;同一开发层系各小层压力系统相近。

层系重组可行性研究:由于辛23断块纵向各含油小层原油粘度相近,根据渗透率细分,将沙二12小层划入沙一层系,沙二12小层与沙一段主力层含油面积叠合性较好,同时将沙二1-3层系底界划到沙二5砂层组(即沙一至沙二12层系和沙二13-5层系)。原沙二12-14、沙二15-稳1、沙二稳2-3三套层系结合储层物性等因素可实施重组;一类储层厚层底水,天然能量强,不需人工注水,实施单层开发;二类储层渗透率级差1.7,Ⅱ类层平均启动压力在5-6MPa;三类储层渗透率级差1.94,Ⅲ类层平均启动压力在8-10MPa。

3.4 差异化开发设计

按照以上思路原则,I型沙二稳11、22、31利用水平井单层开发,II型层系划分为沙二12-稳Ⅱ-1类、沙二12-稳II-2类、沙二6-11Ⅱ-1类、沙二13-沙二5II-2类、沙一-沙二12Ⅱ-1类层系,III型沙二12-稳Ⅳ类储层就近挂靠。根据设计,部署方案设计新井21口(采油井16口、注水井5口),利用老井44口(采油井26口、注水井18口)。

3.5 开发效果

采取储层分型采取针对性开发策略后,效果明显变好:①产量大幅度上升,日产油量由145t上升到231t,采油速度由0.61%上升到0.97%;②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明显控制,综合含水率由90.5%下降到87.7%;③地层能量逐渐恢复,动液面深度由923m上升到886m;④采收率大幅提升,断块整体采收率由42.6%提高至47.7%,提高5.1%。

4 结论

①根据储层地质参数以及开发规律等因素,全面对储层进行评价,借助吸水剖面测试、新井多功能解释、饱和度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划分储层类型,根据每类储层的特点,制定更加有效的开发策略,实现了层系井网的适应性的提高;②同类型储层跨空间组合,按照相似的原則进行层系划分,大幅降低了储层渗透率级差,减缓层间干扰,解决了潜力层释放潜力、强化层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程世铭,张福仁等.东辛复杂断块油藏[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水平井
三塘湖油田马中致密油水平井大修技术研究与实践
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地质优化设计技术
HD高含水油田水平井适应性评价研究
低效水平井防砂治理技术
杜84块南部兴Ⅰ组吞吐水平井效果改善分析
浅谈水平井开发中油藏工程技术的要点
利用均匀注汽技术提高水平井动用程度
利用均匀注汽技术提高水平井动用程度
L区块水平井开发方案优化研究
水平井开发优势以及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