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古代诗词和音乐的交融性

2020-09-10高梦涵

中华儿女·海外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音乐

高梦涵

摘要:不论作何发展,诗词和音乐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本论文将从诗词和音乐的起源说,诗词和音乐共同的审美性和功能性来阐述古诗词和音乐的共同点。同时论证中国古诗词和音乐的交融性。

关键词:中国古代诗词;音乐;交融性;共同之处

一、中国古代诗词和音乐的共同之处

(一)中国古代诗词和音乐本是孪生姐妹

自上古时期人类文明初现之时,诗、舞、乐三者便密不可分,水乳交融,息息相关。中华民族的华夏文明历经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的积累沉淀,不论诗词亦或是音乐都有着丰富多样、各具魅力的体裁形式。“夫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自序》)可见我国古代语言文明的繁荣昌盛。而音乐更是在历史文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便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六艺成为了奴隶社会主要的教育形式,其中“乐”便是包括音乐,诗歌与舞蹈;而在西方古代社会的教育则是以“三科”和“四学”为主要内容,其中“四学”便包括算数、几何、天文、音乐;可见不论是古代中国文明还是古代西方文明,音乐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诗与乐的珠联璧合可谓是金风玉露相逢,胜却人间无数。诗与乐本是同根生,两者源于劳动亦源于情感。关于劳动起源说,在上古时期,人类还没有语言时,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从生产劳动中衍生出来。人们集体劳作时没有语言交流,为了沟通便产生了类似于吆喝形式的呼叫声,这种呼叫声渐渐形成有规律的、一唱一和的、抑扬顿挫的、有韵律的声调,这便是诗词艺术与音乐艺术最初的起源。从外因的角度来看诗词与音乐皆起源于社会生产劳动,而从内发的角度来看,诗词和音乐皆源于人类自身的情感。“诗,言其志也;歌,永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乐记·乐象篇》)可见不论是任何文学或艺术形式,统一且恒常的功能都是抒情言志,任何的创作都是由作者内心情感而发经过实践过程形成了作品。故音乐和诗词也不例外,皆源于创作者的内心情感。

(二)中国古代詩词和音乐的共同点

在中国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诗词和音乐从创生到继承发展再到创新一直紧密地联合在一起。古代社会自西周时诞生的《诗经》到而后三百年的《楚辞》到汉魏乐府再到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时期的小令,以及近代社会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到现代社会形成的独特的“中国风”流行歌曲。这些创作实践无不证明着中国古代诗词和音乐有着息息相关的共同点。中国古代诗词和音乐拥有着共同的审美性和功能性。从审美角度看古诗词和音乐的共同之处,在于情感美、声韵美、线条美。首先从情感美的角度来看,不论是古诗词还是音乐,都受到创作者的主观影响,创作者的主观情感、当下的情绪状态都直接影响着古诗词或音乐作品的风格。创作者的情感,或喜悦或悲伤或思念或报国无门或愤世嫉俗,皆呈现在诗词和音乐作品中,可见诗词和音乐作品都一定拥有情感美。其次从声韵美的角度来看,诗词和音乐都是建立在声音的基础之上,我国的古诗词吟咏起来娓娓动人抑扬顿挫,有着独特的声韵美。这是由于我国古文中声调讲究“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其中后三者“上,去,入”属于“仄”;此外,我国的古诗词中十分讲究押韵,韵脚的整齐排列使得古诗词极具音乐性。这种中国古诗词特有的韵律美不正是与音乐中的节奏调式调性等基本要素不谋而同吗?最后从线条美的角度来看两者都属于时间上的艺术形式,有着整体性顺序性结构性的审美特征。不论是上古时期形式自由浪漫的古体诗,还是从隋唐时期产生的平仄有序,结构工整的近体诗,都有着自身时代特色的线条美。而音乐的曲式结构,即音乐的线条美。音乐与古诗词的情感、线条结构、声韵交相辉映,两个作品才能得到完美的充分的结合。以上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此外中国古诗词和音乐还具有相同的功能。两者都具有抒情言志的功能,娱乐功能,社会交往功能,审美欣赏功能,生产劳动中的实践功能。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体现,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人类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音乐和诗词,两者相辅相息,共生共存,水乳交融。

二、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相互交融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此乃万物发展所无法逃脱的规律。古诗词和音乐在千古流传中也遵循着这一客观规则,两者不仅各自在历史进程中发展创新,同时也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诗乐结合无疑是一种极高的艺术形式,诗只有通过吟诵歌唱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才能引发欣赏者心灵上的震动;乐只有通过诗词的叙述,才能具体形象的阐述创作者心中所感所悟,单纯的文字或音符都无法带来这种直观的体验。可见两者不论是在审美体验的角度上、还是在情感表达的角度上都缺一不可。为了使两者的结合有更多的可能性、更高的审美性,诗和乐的产量以及质量都大大提升。创作者为了考虑受众群体的审美需要,为了入乐而唱的诗开始有了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体裁形式。从自由浪漫的古体诗发展到了严谨归整的近体诗;从描述生产劳动风俗到表达爱恨情仇;从供王公贵族欣赏到市井民众玩乐;从文化到娱乐到商业,诗的发展因乐的需要而愈发蓬勃壮大。而诗对乐的发展也功不可没,音乐作为一种没有具体形态的艺术只有才言传身教的基础上才能得以流传,而诗的文本形态成为了记录音乐最好的形式。诗歌对乐器和歌曲,音乐美学思想,以及演唱演奏方法的记载都成为了后人传承音乐最好的依据。并且随着诗词文化百花盛开局面的出现,音乐发展也不能固步自封。西域少数民族的音乐和中原音乐元素的融合,不仅仅打破了我国固有的五声调式;乐器的种类也日渐繁多。古诗词和音乐为了适应彼此,可谓共生共荣。诗词属文本形态,音乐属声像形态;两者虽异形而存,却异形同质。诗词的可颂性融合音乐的可歌性;诗词的韵律融合音乐的节奏;诗词的意境融合音乐的情感。两者琴瑟和鸣,珠联璧合,早已融会贯通成为一体。正是中国古诗词和音乐的交融,才使得两者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不可磨灭的宝石。

参考文献:

[1]程向兰.论诗歌和音乐的交融性[J].音乐时空,2012(6).

[2]李雯睿.古曲之韵,韵从何来? ——论如何表现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的韵味[D].武汉音乐学院,2014(6).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上派学区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音乐
奇妙的“自然音乐”
3D环绕音乐
“音乐之国”
音乐快感缺失
音乐
音乐
有一群人,他们用视觉听音乐
音乐部落格
父亲的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