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产动画的“中国风”历史变迁
2020-09-10田珂艳
田珂艳
摘 要: 国产动画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时期的变迁,体现出的“中国风”也是不断发生着变化。现如今,“中国风”动画的创作更多的是体现在改编传统的文学剧本或神话故事,以及服饰造形上的古典元素设计,这些都是比较浅显的“中国风”体现。而动画角色造形、标志动作及固有风格等因素才是形成动画风格的更主要因素,国产动画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原因,其风格也是几经变迁。
关键词: 国产动画;中国风;变迁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264(2020)01-0079-02
动画属于一门综合艺术,是集合了漫画、绘画、数媒、摄影、乐曲、文学等众多艺术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动画起源于十九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兴盛于美国,在二十世纪初期传入中国时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论体系和产业体系,严格来说,动画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舶来艺术,不同的是动画这门艺术传入各国后慢慢融入了不同的民族特色形成了各民族特有的动画风格。
回顾国产动画的发展历程,从诞生到发展,经历了鼎盛时期又戛然而止走向没落,到如今的尝试走向新的辉煌。期间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体现出的制作风格也是大相径庭。
一、国产动画风格的发端
中国动画起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万氏兄弟制作的《大闹画室》是第一部国产动画。而后直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国产动画长片《铁扇公主》的诞生并发行,为国产动画走向国际作了很好的铺垫。因动画同电影艺术一样属于舶来品,发源于美国并走向世界,在形成自己的风格之前大多是学习和借鉴别国之前的成功经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可以说是国产动画民族意识的觉醒时期,此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也就开始了国产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之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虽然也有我们自己的动画作品产出,其风格大多借鉴美、日、苏的动画风格。
《骄傲的将军》可以说是动画民族化的发端,是具有中国风格动画作品的开山之作。这部动画的内容源于成语“临阵磨枪”,造型和动作借鉴了很多京剧的元素,所以民族感十足。其人物形体和场景的焦点透视原理更多的是借鉴了美国动画的制作经验,是最初的动画“中国风”的体现,这也证明中国动画片是有实力的,有适合它发展的艺术规律。
二、国产动画风格的完善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国产动画塑造中国特色的完善時期。在一九六零年,“水墨动画”横空出世,代表作品有《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国产水墨动画至今为全世界所称颂。水墨元素也被贴上了中国风的标签,被认为是中国动画的独特体现,也从侧面证明了国产动画的成功。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这一时期的国产动画影片收获了一颗甜美的果实—— 《大闹天宫》。这部影片出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由万氏兄弟中的万籁鸣导演的,片长长达一百二十分钟,至今是中国动画史上难以超越的经典之作。其成功之处在于充分吸取了中国传统绘画、戏曲等艺术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影片中对中国古代建筑、绘画、雕像等艺术均有体现,人物形象借鉴了传统国画的绘制,线条更加柔和流畅,人物造形也更加单薄平面化,影片中大量的打斗场景也是中国特有的散点构图,跟国外动画影片注重透视及夸张效果有很大区别,其优美凝练的人物造型,行云流水的动作设计,还有戏曲音乐的完美结合,充满浪漫想象的细节处理,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
这一时期动画创作的成功也催生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进一步尝试,其将剪纸、敦煌壁画、木偶等元素加以利用创作出了一系列动画影片,动画《骄傲的将军》《渔童》《孔雀公主》等就是动画民族化的深入尝试,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风”体现趋向于成熟并且多样化。
三、国产动画风格的成熟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是中国动画的辉煌时期。经历了十年的动荡时期,国产动画迎来了复兴,这一时期国产动画百花齐放。
动画人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国产动画创作当中,秉承 “民族风格”的道路,而且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大型宽银幕动画《哪吒闹海》,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根据我国古典神话故事《封神演义》改编。
动画长片《哪吒闹海》的人物角色性格设计、情感设计及故事的矛盾冲突设计都是非常成功的,由于不同民族的传统观念影响,影片中的矛盾冲突也是国外观众所不能理解的。也正是突出体现了我们的民族传统观念,才使得这部影片充满了中国特色,本国动画风格的形式究其根本离不开民族文化的熏陶和传承。例如迪士尼的动画影片总是出现夸张的表情和随时随地的歌舞表演,其原因是借鉴了百老汇舞台剧的表演。
之后创作的动画长片《天书奇谭》就是对民族题材的进一步挖掘,这部影片改变了之前国产动画一贯的刻板印象,开始探索动画影片中的娱乐属性。该片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独立完成,绘画风格具有浓厚的中国民俗味儿,大量汲取了年画、戏曲、泥塑等民间艺术形式的精髓,美术设计上具有民族风格和中国气派,是完全的“中国风”动画的巅峰制作。
四、国产动画风格的新出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是国产动画的一个转折期,这个时间段国产动画发展缓慢。这一时期的中国动画经过了十多年的加工时代,而后至九十年代末再一次迎来了的民族意识的觉醒。首先是一九九九年的《宝莲灯》动画电影的制作,这部影片耗时四年投资一千两百万元,它的特点是制作方式与国际接轨,并且大量运用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结合,这对于当时的国产动画来说是一次创举。
近年来的“中国风”动画影片与之前巅峰时期的国产动画影片相比,更多的是浅显的中国元素,像《功夫熊猫》的制作,虽然有了中国元素的体现,夸张的动作表演、不同的价值取向都与我国传统文化大相径庭。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冲击造成了观众的不同需求,所以国产动画影片的“中国风”进入了一个新的探索时期,不能说完全回归巅峰时期的国产动画,也不能是完全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
纵观国产动画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国产动画始终致力探索“中国风”之路,即便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被国际市场冲击、人才短缺、市场管理不健全的情况下也没有放弃这一宗旨。国产动画的“中国风”总是被提及和追捧,实际上动画制作的“中国风”并不像迪士尼、梦工厂、宫崎骏系列的动画影片那样有固定的风格走向、表演方式和绘制手法。
正因为如此,国产动画的民族特色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做的应该是保持中国民族艺术特色,结合国外先进的动画创作理念,探索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角色造形、动画表演和场景表现手法,使其形成更高艺术水准的共同认知,推动“中国风”的产生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春蓉.美国动画电影的“中国风”解读[J].电影文学,2016,(09).
[2]李俊华. 国产动画电影的“中国风”表达[J].数字传媒研究,2019,(11).
[3]娄晓阳.中国风动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视听纵横,2019,(10).
[4]张蕾蕾.新时期中国动画学派的审美转变[J].电影文学,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