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2020-09-10周成武

体育风尚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一体化探索

周成武

摘要: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影响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的稳步提升,更对其品德培养、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意义,因此必须重视高校体育课的开展质量与有效锻炼量。调研发现,高校学生自主锻炼意识和意愿不强,缺乏专业健身指导和制度约束,难以培养体育意识及体育习惯。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有效延伸课堂、约束学生课下体育锻炼率等作用,因此值得深入研究、广泛推广。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所谓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是指通过一定的机制打通课内外时空限制,二者形成有效结合,实现联动效应,以提升体育运动技能培养或教学目的的高效实现。

高校作为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最后一站,高校体育开展成效不仅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对其体育意识、体育锻炼习惯的最终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着力探索高校体育成效提升办法,构建富有价值和时代发展意义的教学模式。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研究一直局限于传统课堂+“阳光体育”单一模式,难以对学生的课下锻炼产生约束和有效指导,导致学生课外体育自主锻炼意识缺乏,锻炼量严重不足,课外体育流于形式。而虽然近年来建设“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呼声及科研活动越来越多,也从不同视角提出了相应发展策略,但由于课制未变则难以发挥实质性成效。因此,本文就课制设置、考核机制、成效监督三个层面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体系化探索,以切实提升高校体育的培养成效。

一、当前高校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现存主要问题综述

(一)课外体育自主锻炼缺乏约束机制,学生自主锻炼量、锻炼意识不足,难以落实成效

虽然“阳光体育”等一系列校园体育活动在高校开展多年,但由于学生的养育环境的优渥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单靠校园文化建设等外部影响并没有让大学生产生较强的课下自主体育锻炼意识,78.9%的高校课余体育锻炼处于无序、无组织、无机制状态,教师群体几乎不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指导,师生难以实现互动,学生周有效平均锻炼次数不足1.5次,有效锻炼时长不高于3小时。

(二)功利性教育思想下高校领导层对课外体育价值认知不足,缺乏开展动力与制度约束

高校“阳光体育”、“校园体育”等活动之所以开展成效不足,根本原因就在于当前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仅处于自觉与状态与自主发展模式,在设计之初就缺乏开展成效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而当前高校的主流指导思想仍然是功利性教育思想,在功利性教育思想下,高校体育难以彰显政绩,导致高校领导很难真正去审视课外体育的价值并缺乏开展动力,最终难以保证真正的开展实效。

二、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优势分析

(一)严格落实开展质量,重在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和体育兴趣,兑现“阳光体育”活动宗旨

由于当今学生身心发育水平、兴趣、爱好存在差异,因此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需求和发展要求各不相同,鉴于高校当前的体育设施和开展条件,很难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则可通过打通课内体育与课外体育之间的联结,使课外体育成为课内体育的延伸与补充,进行统一课程规划,则对提升课外锻炼的目的性、学生素质发展方向性等锻炼成效则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师生之间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则在保证课余体育锻炼的有序开展的同时,提高辅导效果。

(二)提升教师的参与意愿与指导水平,从而保证课外体育的开展成效

通过笔者大量调研发现,当前“阳光体育”专业教师参与比重与指导次数都非常低,基本处于学生自发性活动,在缺乏教师指导和监督机制制约下,高校学生主动锻炼次数屈指可数,还养成了网瘾等多种不良生活习惯,更影响了大学生群体阳光、积极、健康的形象,而课内外一体化体育开展机制的建设则通过机制约束与激励,极好地提升教师参与课外体育开展的意愿和提升课外体育指导水平,从而保证高校课外体育开展的成效。

三、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现模式探究

(一)教育职能部门加强开展机制与考核机制探索,从顶層构建上提升一体化教学的地位

构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现模式,提升高校体育课外锻炼成效,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教育职能部门对课内外体育一体化的开展机制与考核机制进行深度探索,从顶层构建上提升一体化教学的地位并加强教师群体的思想认知。只有从制度上进行约束,在机制上进行激励才能使高校管理层及体育教师对课外体育的开展价值及运行机制进行正确认知,主动探究探讨课内外体育之间的教学内容、教育目的、教育成效之间的联结,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分割和重点强化,使课外体育真正发挥课堂有效补充途径、实现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目的和落实“阳光体育”的开展宗旨。

(二)建立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体育竞赛三位一体的互动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时多为18课时,从紧张的课时安排上很难实现体育技能、体育理论及体育价值认知等多个层面的教学,体育教师往往只从最能体现教学成效的体育技能入手,进行大量教学与重复练习,加之教学手段僵化与课堂氛围的枯燥,学生的体育兴趣与课堂参与意愿越来越低,甚至有的学校连出勤率都难以保证。而建立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体育竞赛三位一体的互动教学双向考核机制可大大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达到延伸课堂教学的目的,使体育课内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可进行体育理论、体育价值和体育技能学习,将体育技能的习得放在课外,通过竞赛等多样化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愿,最终形成理论与实践、体育兴趣与运动技能相得益彰的发展趋势,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为实现“终身体育”的教育宗旨奠定基础。

(三)构建课内外双向考核机制,提升体育教学的活力与发展动力,营造扎实的运动氛围

良好考核机制是促进教学模式有效开展的重要约束手段。构建课内外双向考核机制,对于提升体育教学的活力与发展动力,营造扎实的运动氛围是非常有利的。该双向考核机制不仅包含教师对学生的课内外体育兴趣、能力、综合素养的考核,更有学生对教师和学校开展体育课内外教学的成效、教学手段、教学开展水平的评价,以激励双方不断提升参与意愿与开展能力,最终落实并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

三、结论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对高校体育的开展具有多重价值,因此值得奋斗在教学一线和教学改革理论研究者的深度探讨与解析。笔者就笔者的认知能力,分别从顶层制度构建、执行层面和落实策略三个层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三条构建高效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义:首先,教育职能部门加强开展机制与考核机制探索,从顶层构建上提升一体化教学的地位;其次,建立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体育竞赛三位一体的互动教学模式;再次,构建课内外双向考核机制,提升体育教学的活力与发展动力,营造扎实的运动氛围。这三个要义是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的。只有进行顶层架构设计,才能从制度上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设想提供最坚实的政策保障,为高校体育现有课制、教学体系的重新构架提供制度约束,敦促教师重新规划体育教学设计和各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使课外体育真正成为课堂体育的有效补充手段;而“三位一体”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从执行手段上进行的探索,对于课外体育的真正开展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价值;双向考核机制是该模式的核心和最终落实点,使该模式的开展价值得以彰显。

参考文献:

[1]徐金双,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福建体育科技,2015(4).

[2]毛晓荣.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4).

[3]李征.普通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实施[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6).

猜你喜欢

高校体育一体化探索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