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听是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的关键

2020-09-10张玉

今古文创 2020年12期

张玉

【摘要】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与人交流、理清思维的重要技能,也是学生一生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工具。在作者从教二十九年的经历中,探讨思索了很多关于上好阅读课的方法,涉及的一些技能例如:如何提出有助于甚于理解文章的文题和语言表达形式上的问题,这些都围绕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来进行。针对不同难度的文章,老师给予的指导程度是不同的;同样,针对不同学力的同学,老师辅导的方式也会变化。但是目的是一致的:让学生先在老师辅导下读懂最终走向独立阅读,总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倾听”“倾听作者”“倾听同学”“倾听学生”。

【关键词】 三倾听;倾听作者;倾听同学;倾听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2-0095-02

阅读教学的三方是课文、学生和教师,而学生是这个过程的主体,熟读和理解课文也是教学的关键所在。根据课文的难易,教师给予的辅导会有区别。当然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老师更是会灵活掌握进度。现在把自己教学经验简称为“三倾听”:反复阅读课文——倾听作者,认真听完同学发言——倾听同学,老师跳出框框在学生的讨论中找出闪光点——倾听学生。

积极发言是学生上课认真活跃的表现,目前语文课堂中,不少学生只是想着比别的同学更早发言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很难静下心来倾听别人。虽然是孩子竞争的天性,但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倾听别人的发言是一种礼貌,同时也是吸取他人智慧的重要途径。学会倾听,是学习的基本技能和人际交往的必要准则,应该也成为语文课堂始终的追求。

一、倾听作者

首先要让学生自己了解作者都说了些什么。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要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引导他们学会“倾听”作者,让他们沉浸于课文之中,才能理解课文,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理解课文赞扬的是什么,批评的是什么,要说明的是什么。能收入语文课本的文章,其人文内涵及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读懂的前提是多读,读透的前提是多读、思考、疑问、生活体验。学生对一篇课文的体会又往往是不同的。显然,这是建立在“读懂”课文,“倾听作者”的基础上的!边读边调动个人的生活经验,自然就有了自我解读和体会,把书本上文字符号转换成其脑海中一件件事、一处处景,读得越多就越来越清晰,这些成为课堂有效讨论的基础。加上与同学的讨论交流和教师的引导,学生才能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境界之中,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感染,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最佳效果。

例如,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童话时,学生很自然地沉浸在“小猫要睡觉、小鸡要孵蛋、小蜘蛛要抓虫子吃……”这一个接一个的事件中,感到老屋就像自己的爷爷奶奶,抚养大了爸爸又要带自己。虽然温馨,但是也觉得挺烦:为什么老屋想倒下的要求总是被打扰?老师笑而不语,让学生们多读几遍:当老屋问:“小蜘蛛吃饱了吗?”“没有,没有!”进而要给老屋讲故事,一个接一个地讲,一直没讲完。“因此,老屋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生命就是在相互需要中延续,如同家中爷孙,学生们在阅读中领悟到了身边的亲情。

“倾听作者”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几个方面:首先要给足阅读时间。虽然阅读也要强调速度,但这个阅读课中的文章不仅仅要求知晓内容,还要求学生能与作者心灵碰撞。需要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联想自己的生活经历。其次,要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同学之间又有程度上的差异,有些问题设定是有帮助的。比如:文章讲的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这四个方面从基础到创新是不同层次的阅读要求。

有的学生阅读几遍后也只能说出现象:如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并不能联想到做人该有的品质。这时可以对班级的学生做些阅读能力测量,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文章做阅读练习,毕竟这项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当然,根据文章难度的不同,老师指导的着重点也不同。先教会学生读懂,再让学生自己会读到。最终学生独立阅读是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水平自己把握的。特殊的阅读技巧,老师还可以先做些示范,教给学生相关“倾听作者”的基本方法,可以较快地让学生掌握与作者沟通的方法,尽可能多地从文章中吸取养分,提高阅读能力。

二、倾听同学

《小狗学叫》是一篇尝试开放性的教学课文,讲述一只不会叫的小狗不知怎么到了一个没有狗的国度,分别被小公鸡、杜鹃教它如何叫,它也差不多都学会了,却遭遇许多可笑的经历。课文要求学生讨论小狗几种可能的结局。课堂里的学生们七嘴八舌,多半在嘲笑一只小狗怎么可以学鸡叫、鸟啼?一部分在说狗叫是本能不需要学。还有学生问:问什么狗学别的叫声反而会惹麻烦?为什么一旦遇到同类的叫声学起来就很快……这堂课讨论的点比较多,面也比较广,比如小狗不会叫,它自己并没有觉得有啥毛病。学生们就这个问题开始七嘴八舌了。有的说不缺胳膊缺腿,仅仅不会叫不算啥毛病。有的说狗叫是它看家的本领之一,不会叫就等于没有这个能力。但学生们一致觉得一条小狗只会学鸡叫或杜鹃叫肯定不受欢迎,除非它已经学会了狗叫,那些技能只是小狗的口技,只能锦上添花。其实学生们的讨论中不知不觉地出现了浮出了“认同”这个概念。教师只关注学生们讨论的过程和方式,并不给出“统一答案”。

兴趣、自主和探究是教学主要方式,语文阅读也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来达到“倾听”的效果:

鼓励“好为人师,挑错找茬”。尊重他们这个年龄段的表现欲,每一次点学生朗读时,教师都要提醒全班其他学生注意听朗读的同学有没有读错,同学们就听得特別认真,他们会静下心来倾听的。这样一来,就达到了最基本的倾听。

“相互表扬,相互欣赏”,努力“找茬”的同时,教师也要求学生必须说出对方发言的优点,有点强制。习惯了这样的要求,学生渐渐养成了捕捉同学优点,“相互欣赏”的发言风格。久而久之,就想倾听、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在讨论中收获更大。

“组织好语言再发言”。这一点是比较难的,弄不好会打击学生们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但又是很重要的,语言就是把自己的零星思想理顺再合乎逻辑地表达出来,这会是受教育的重要标志,也是磨炼思维的重要手段。讨论没有标准答案,但是表达是否合乎规范是有标准的。最终达到“朗读的正确流利、口语交际的合乎规范、回答问题的准确完整”。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真是太重要了。

三、倾听学生

在阅读的课堂里,老师这一方的重要性也体现在“倾听”,切不可以上帝视角来对照标准答案来评判学生的发言。思维的凝练程度和生活经历的差距,每个学生的发言都是站在他的真实视角来理解这篇课文。预设的框架或模式会阻碍学生们的心灵表达,从而影响他们对阅读的兴趣。课堂上可能会出现老师没有预设的问题,老师也要学会倾听学生们的心声。

例如,在上《童年读水浒传》这课时,就有学生认为文中的作者没有认真读《水浒传》,因为,他不到一个星期就读完了全套《水浒传》,这是教师当时没想到的,听了学生的发言,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读书,认真与课文对话,学生才渐渐感悟到作者是认真地看了《水浒传》全套小说的,不然他不会把《水浒传》的内容记得那么清楚。由此看来老师如果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没有及时发现学生对课文的错误理解的话,就不能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课文,就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不可以把学生“意外”的结论或问题一概视为“杂音”,往往在认真倾听后你会发现有些学生独特和新颖的思维,要及时给予鼓励,增进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反而更便于打造精彩课堂。例如在上《伯牙断琴》一文时,就有学生发言说,伯牙凭什么就认定不会再有知音?他不该断琴,应该留着琴,继续提高琴艺,同时扩大自己的生活圈,说不定在以后的生活中,还会遇到比钟子期更好的知音呢。再说,人应该多交朋友,才能见识更广,才能从更多的朋友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呀。教师及时肯定了这个学生的发言,告诉他,在我們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的确需要多交朋友,从朋友那里获得信息,扩大信息量,更有利于我们的学习与工作。

还有传统课文《落花生》,主要讲述了作者家利用后园的半亩空地种花生收花生的经过。通过说花生丑却有各种利用价值,寓意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只好看而无用处,表达了作者想要踏实做人的愿望。但也有学生会问:怎么就不可以又好看又实用呢?你可以读到学生们对完美的追求,并不能苛责这个年纪的学生去面对人生不可事事如意。

作为阅读题或许是有标准答案的,但作为阅读本身其实是没有所谓标答的。小学的学生没有太多的生活经历或深刻的人生体验,但他们的思维确实最活跃最具创造力的。阅读是他们人生的重要能力,教师只希望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而不是扼杀他们的创造力。

所以,阅读课的三方里,课文是教学的媒介和载体,也是思想和人文的源泉,读懂它、倾听作者才能与之沟通;学生是整个教学的对象,是最活最灵魂的存在,希望他们在美文的熏陶下建立好自己的知识能力和语言能力;而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老师一定要首先认真倾听,积极鼓励和肯定发言的同学;另一方面能捕捉许多可以成为亮点的地方,促进课堂生成精彩;还为学生做了一个倾听的榜样,让学生感悟“倾听”、注意倾听,也只有认真地倾听了才能促进知识增长、人生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