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表象与实在”

2020-09-10吴文富

今古文创 2020年12期
关键词:物质

【摘要】 认识论的基本任务就是使主体达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长久以来存在于认识论中的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表象与实在的区别问题。所以对表象和实在的区分有助于对认识论基本任务的解决,由此可见,表象与实在问题的重要性。这一问题涉及主体与主体以外世界的关系;涉及主体认识外部世界过程中的直接可能性;涉及主体认识外部世界的途径。对于以上问题,罗素在著作《哲学问题》中做出了直接和间接的论述,接下来本文将重新思考罗素《哲学问题》的第一章,以加深对表象与实在问题的理解。

【关键词】 表象与实在;感觉材料;物质

【中图分类号】B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2-0054-02

罗素是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他在《哲学问题》这本著作中阐述了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至今仍有许多哲学家为他的哲学思想所影响。在《哲学问题》的第一章中罗素以一张普通的桌子为例,从桌子看起来是什么和桌子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出发对“表象与实在”的问题进行清晰的阐述。下面,本文将根据罗素《哲学问題》中的论述重新思考表象与实在的问题。

一、罗素论“表象与实在”

(一)确定的知识

在《哲学问题》开篇罗素提道:“世界上有没有一种如此之确切的知识,以至于一切有理性的人都不会对它加以怀疑。”罗素在此提出了深刻的问题,并以此为主题开始全文的论述。寻求一种确定的,让所有有理性的人都不会怀疑的知识,这是哲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哲学问题》中的重要问题,同时更是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思考的问题。罗素在提出寻求确定的知识这个问题后,接下来就给出了他对于哲学的定义,也就是:“哲学不过是一种企图,即企图解答这类根本问题。”

(二)感觉与感觉材料

罗素认为只有深入思考才能让人们知道日常生活的许多东西中,究竟什么是真实的。所以他开始以一张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桌子为例,进行深入的、辩证的思考。他说:“看起来,它是长方形的、棕色的、有光泽的,摸起来,它是光滑的、冷的、硬的;敲它的时候,它就发出木器的声响。”这正是日常生活中的桌子应该具有的样子。

为了更加精准地对桌子进行描述,罗素对桌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对桌子的颜色的严谨分析,罗素得出:“颜色便不是某种本来为桌子所固有的东西,而是某种依赖于桌子、观察者以及光线投射到桌子的方式而定的东西。”可见,在桌子所表现出来的样子中,颜色并不是桌子本来就有的或本质的东西。此外,在描述桌子的质地时,他发现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桌子时,会看到不同的条纹。而且罗素发现通过显微镜去观察桌子时可以看见许多人类裸眼看不见的东西。在谈及桌子的形状时,罗素指出这张普通的桌子随着人在房间内的走动而在他们眼中呈现出不同的形状。最后,罗素又指出触觉也不能使人们准确知道桌子究竟是什么,他认为桌子总是使人对它产生一种硬的和耐压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总是与人们用身体的哪一部分让桌子承受压力以及人们对桌子施加压力的大小有关。在充分考察了桌子的颜色、形状、质地与触觉之后,罗素得出即使是考虑到敲击桌子的声响,也仅仅能够显示出桌子的表象而已。

至此,罗素经过了一系列的考察与分析,得出人们所看到的日常生活中的这张桌子的样子只是它的表象这个结论。因此,为了明确什么才是桌子的实在,罗素在文中首次提出两个问题重要的问题,也就是:“究竟有没有实在的桌子?”和“如果有实在的桌子,它是什么样的对象?”而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个问题,罗素阐述了两个名词,既“感觉材料”与“感觉”。感觉材料也就是像颜色、声音、形状等的感觉中所直接认知的东西。而直接察觉到颜色、声音、形状等这些东西的经验就是“感觉”。

(三)物理对象与物质

在给出“感觉材料”与“感觉”的定义之后,罗素又指出:“不能说桌子就是感觉材料,也不能说,感觉材料径直就是桌子的性质。这样,假定有这样一个实在的桌子的话,便发生了关于感觉材料和实在的桌子的关系问题。”在此,罗素又把实在的桌子也就是“表象”背后真正的“实在”称之为“物理对象”,因此必须要通过研究感觉材料和物理对象之间的关系来研究感觉材料和实在的桌子的关系。罗素把物理对象的总和称之为“物质”,因此对于“究竟有没有实在的桌子?”和“如果有实在的桌子,它是什么样的对象?”这两个问题就又可以表述成:“究竟有没有物质这样的东西?”和“如果有,它的性质是什么?”

在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解答之时,罗素批判地分析贝克莱对于物质存在的观点,他指出贝克莱是在把物质看作是和心灵相对立的,且根本不属于任何一种思维或意识的但是却占据着空间的东西的这样一种意义上否定物质的。在对贝克莱的观点进行批判分析之后,罗素指出了唯心主义者们关于“实在”的观点,他认为桌子并不仅仅因为人们看它才存在,但是它确实要以来于被某一个心灵看见才能存在。同时也说明了他们之所以会持有这样的观点,是因为他们认为所有可以被思维的东西,只是思维者心灵里的一个观念而已,所以,在心灵中的观念之外,没有任何能够被人思维的东西。故而他们坚持心灵以外的东西都是无法想象的,也就是不可能存在的。

罗素对以贝克莱和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者进行系统的分析,是因为他想要以此来说明他们对于物质存在的看法,他认为尽管以贝克莱和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者在作为和心灵相对立的东西这一意义上是否定物质的,但在另一种意义上,还是承认有物质存在的。既尽管这些唯心主义者在一定意义上是否定物质的存在,但是他们却都承认有一个实在的桌子,只不过对于桌子是怎样的对象这一问题中有了分歧也就是说他们在桌子的实在问题上具有不同意见。

(四)实在的标志

罗素把《哲学问题》的第一章叫作“表象与实在”,旨在重点分析表象与实在的区别,在这一章的最后部分,罗素清晰地表述了他的观点。他认为人类和对象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感觉材料也就是颜色、形状、质地等的东西,只是“表象”,而非“实在”,但是感觉材料却是依赖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的,也就是:“背后的某种‘实在’的标志。”至此,罗素经过系统的分析与论证,通过感觉材料清晰地表达出“表象”与“实在”的区别,既感觉材料不是“实在”,但是它却是“表象”背后的某种“实在”的标志。

二、对罗素“表象与实在”的理解

首先感觉不同于感觉材料。在针对人们日常生活中一张普通桌子的颜色、形状、质地与触觉进行了充分考察之后,罗素提出了感觉材料以及感觉的概念。罗素认为人们所看见的每一种颜色,使他们产生对这种颜色的感觉,但是要知道颜色并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感觉材料。由此可以看出,“感觉”是主体的“感觉”,它源自主体,是纯粹主观的东西,人类作为感觉的主体,在面对一种硬度时,就有了一种对这种硬度的“感觉”;而“感觉材料”则不同,在它的形成过程中,主体的认知与对象的存在缺一不可,也就是说“感觉材料”是主、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感觉是不同于感觉材料的。

其次感覺材料不同于物质。几乎所有的哲学家都认为人的感觉材料是某种不依赖人本身而存在的东西的标志,而这种东西,虽然不同于感觉材料,却可以被看作是人和实在的桌子之间产生的感觉材料的原因。罗素认为,人们不能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了某一样东西的某一种感觉材料,就直接把它看作是这种东西的本性;也不能直接把这样一种东西看作是感觉材料。罗素把这种实在的东西叫作物理对象,所以,感觉材料不同于物理对象。那么,对于物理对象的集合体也就是物质来说,也不同于感觉材料。

最后,认识到表象与实在的区别在人自身认识外在世界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上文中已经得知,感觉材料不是“实在”,但是它却是“表象”背后的某种“实在”的标志。罗素认为,感觉材料在主体与客体,也就是人本身与对象之间的关系上具有重要作用。要知道,表象与实在的关系问题涉及主体与主体以外世界的关系,同时涉及人们直接认识外部世界的可能性。通过以上本文针对“感觉与感觉材料”以及“感觉材料与物质”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人类的外在世界并不是“感觉材料”的集合体,但是它在人认识外在世界过程中也并非没有用处。“感觉材料”是区分表象与实在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感觉材料”的分析与探究,使人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将表象与实在区分开来,这就有助于人自身在认识外在世界时更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实在本质,而不是被它们的表象所迷惑,从而迷失了方向。

三、“表象与实在”问题的重要方法论意义

罗素以一张现实生活中的普通桌子为例,不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了“表象与实在”之间存在的差异问题,而且可以从中看出这个问题的两个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一方面,对事物的认识要深入到事物的实在,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表象上。人们要想准确的把握住事物,就需要科学的认识事物,而科学的认识需要透过表象以达到实在。认识可以对实践起指导作用,但仅仅对事物表象的认识却不能正确的指导实践。现实中的一张桌子,它的颜色、声音、气味等等的表象是主体对它的认识,但仅仅是对它表象的认识,并不能使人真正、准确的把握到桌子的本质,而想真正认识一张桌子,就要深入到它的实在,了解桌子的内在性质。

另一方面,认识要经历一个过程。人本身无法凭空认识到一张桌子的实在,如果想了解一张桌子,首先需要从它的感觉材料出发,这就是说,要想认识到事物的实在性质,就需要从对事物表面的认识出发。认识一张桌子就要深入观察实践,分析和了解各种各样的表象,才能科学、准确地认识到事物的实在。

参考文献:

[1]罗素.哲学问题[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胡军.试论现象与实在之间的关系[J].关东学刊,2018,(01):139-147.

作者简介:

吴文富,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物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对比学习“分子”和“原子”
专题III物质的化学变化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面面观
物质及其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