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国现代艺术文化的结构形态

2020-09-10李红梅

今古文创 2020年29期

【摘要】 本文主要是对中国现代艺术文化的结构形态进行科学分析和阐述,从东西方的文化融合发展关系、殿堂与民间文化关系这两方面展开详细分析和阐述,同时结合不同领域的发展实况,对中国现代艺术文化加以总结,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中国现代艺术文化;结构形态;东西方文化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9-0056-03

中国现代艺术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体,其中高度融合了东西方不同时期的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并在西方文化影响下,在保留东方文化内涵和意境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优化,构建独具一格的中国现代艺术文化,为我国艺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一、传统与现代

我国现代艺术文化的发展与传统艺术反思和批判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现代戏剧命名中,便展现了新戏剧思潮对传统戏剧的批判。

新文化运动时期,这种批判性尤为明显,新文化倡导者反思了我国传统戏曲的腐朽,这也被视为脸谱化的戏剧。此后,中国现代文化始终以批判的视角来看待传统文化,但是批判力度较新文化运动时期较轻,现代艺术发展也始终与传统要素有机结合。

中国新闻学及现代艺术发展初期,文学艺术家已经意识到在发展现代文化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开发传统艺术元素。新闻学建设初期,郭沫若的《女神》当中就涵盖了老子、孔子和庄子的传说。在五四运动时期也展现了传统文化艺术的特征。

闻一多以《女神》為核心提出了两篇高质量的评论,在文学评论当中展现出作品的精华,并成为现代文学和现代艺术最初的价值形态和文化结构,基于传统文化根基抵制现代思潮,基于传统与现代的深度融合构建全新的艺术文化形式。

鲁迅在新文学创作的初期也被传统的神化吸引,以此生动地展现出现代文化理念和批判主义精神。鲁迅的《不周山》《补天》收入故事新编当中,《故事新编》以古喻今,借古讽今,以事实和历史演义选取一点,在发散性思维的支持下讲述完整的故事,这也成为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批判精神的重要著作。

抗日战争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也以正面和积极的形象融入现代文学艺术创作中,如《新水浒传》《新儿女英雄传》等作品成为当时最具先锋思想的文学作品。抗日战争相持期,民族团结和共同抵御外来侵略的作品引领了当时的文学创作方向,如郭沫若的《屈原》。

解放战争时期,现代文艺工作者十分关心共产党的发展和革命事业建设,以李自成起义等多个历史事件创作了甲申文化系列文学艺术及学术作品,而郭沫若发表的《甲申三百年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20世纪40年代,郭沫若的这一学术成果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高级干部学习的材料之一。

现代文化建设和发展中,需始终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充分体现出中国现代艺术文化的价值形态。

新中国成立后,党十分关注传统艺术文化因素的开发和利用,并以此为基础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排斥存在历史唯心主义倾向的传统艺术文化因素,同时也开展了多个批判运动警示我党。1950年出现了批判电影《清宫秘史》和《武训传》,1960年代出现了《海瑞罢官》,1970年出现了评《水浒》运动等,这都全方位展现出基于传统文化的负面效应为党和社会引领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的目的。

这种批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但是有针对性地批判传统艺术文化和学术文化显著减弱了现实文化和现实文化人的冲击,并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批判传统艺术文化的不良内容与现实正面文化对意识形态的引领和塑造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为党确立意识形态奠定了坚实基础。

群众的文化活动需要党的领导层利用读书活动等正面宣传传统艺术文化的行为进行引导。毛泽东同志也多次指出高级干部应认真阅读《红楼梦》等经典著作,甚至认为读五遍才能略知一二。毛泽东早年也要求高级干部欣赏《三打祝家庄》,甚至亲自组织评《水浒》等活动,引导中国现代政治及文化建设。

现代政治文化建设中充分开发并利用了传统艺术文化,也基于时代特征重新评价了传统艺术文化,构建了现代艺术文化和学术文化的新面貌。现代文化建设对现代文化批判做出了重要调整,这也是重新审视新文化的必然结果,全面展现出中国现代艺术文化及学术文化的价值认知。

二、东方与西方

从空间结构方面分析中国现代艺术文化可知,其是东方艺术文化和西方艺术文化的结合体。其中东方艺术文化侧重点在传统艺术文化上,西方艺术文化的侧重点则在传统的欧洲艺术文化及少量的美国现代文化上。

通过东西方的有效结合,为我国现代艺术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音乐领域

中国现代音乐文化是古老的东方音乐内涵和西方音乐表现形式与元素的融合体,这两种的有机融合,使中国现代音乐文化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从曲调上分析,在新文化时期,中国现代音乐的表现形式就开始以西方音乐的曲调和表现方案,诉说着带有东方思想及情感的内容,体现出一种自由、民主之风,如当时较火的《送别》,既保持了西方音乐的感伤风格,也充斥着东方音乐的古典之美,将西方音乐中宁静、肃穆之感与东方特有的诗性思维完美结合起来。

从唱腔上分析,西方有声电影、教堂歌唱、西洋歌剧等的引入,将美声唱法和西洋乐器融入中国传统音乐中来,使演唱与演奏的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中西结合的表达形式,也让中国现代音乐文化更具独特性魅力,并打破单一发展格局的限制,为中国现代艺术文化的持续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音乐载体角度分析,也可充分看出东西方文化间的密切交流。

最开始的音乐载体是从西方传入的留声机,之后随着国内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收音机、半导体、电视、LED显示屏等可播放音乐的载体应运而生,这为音乐的传播及人们精神层次的满足提供了途径。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音乐播放载体的外在体积也在逐渐缩小,已经可以达到人手一个的情况,更是为音乐播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环境。而现今电子音乐的流行传播,人们不仅能够欣赏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还可自主进行音乐的创作,更是将东西方音乐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二)电影领域

电影作为几个世纪人们文化生活、政治生活及社会生活的重要展现形式,在历史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电影最为明显的特征优势就是创造了政治文化和明星文化。前者主要是受到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当时社会发展充分利用电影这种较为开放性的传播方式,阐述中国经历的一系列变化,且具备一定的艺术色彩。

后者则是现代社会发展下的产物,利用明星效应在宣传电影的同时,也为人们传播一种新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方式,人们通过观看明星出演的电影,了解到电影背后的故事,掌握历史文化特征,感受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发展变故,增强人们感悟情感的能力,进而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有深层次的理解,并借助电影文化,不断尝试创新和优化,推动了社会的前进与变革。

电影文化是立体的、多棱的,在过去的二十世纪,以时间和空间方式赐予我们精神上的享受,以艺术和文化之维笼罩我们的感官与神志。电影文化,以它完整的形态与几乎完全的过程,让我们对那个已经过去的世纪充满敬意,充满怀想。

中国的电影艺术文化,体现着利用西方艺术文化和科技文化表达中国经验和中国审美风格的时代印记。

(三)美术领域

中国现代美术文化重点体现在泥塑和绘画两方面上。泥塑艺术主要是受到西方艺术文化的影响。西方泥塑艺术文化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故事性意境的雕刻,直观反映当时的政治现状及存在的阶级斗争,在宣传过程中,直接带动我国泥塑艺术的前进,很好地展现我国美术文化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体现出东西方的融合思维。

我国绘画艺术则是受到西方油画发展的影响不断进步的。在改革开放之初,出现了很多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作品,如《父亲》《江山如此多娇》等,为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现代美术艺术提供创新动力。

从美术文化分析,我国很多民间的美术表现形式均与西方艺术文化相关联,很值得人们研究和深思。至少从艺术文化建设层面而言,特定的年代对西方文化的包容性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由此可见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影响力,还需要更加充分地评估。

三、“殿堂”与民间

现代文化艺术中殿堂艺术可概括为创作型的文化艺术,民间艺术则是具有人民特性的艺术种类,而中国现代艺术文化多是以人民性为核心,体现其开放性的同时,还包含了殿堂艺术的内涵和特征,提升了中国现代艺术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一)娱乐文化意义上的戏剧戏曲

以娱乐文化意义为主的古代戏剧戏曲从周代就已经产生,之后经过汉代、唐代的进一步发展,不过当时的戏剧戏曲多是为宫廷服务的,民间戏曲相对较少.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存在的礼仪文化逐渐隐退,民间娱乐功能日益凸显。不过初期的以民间娱乐文化为核心的戏剧内容较窄,阐述的内涵也存在局限性,虽然发展较为稳定,但缺少创新。

在大众意识水平提高后,以文学剧本创作为核心的编剧性的戏剧藝术风格逐渐出现在人们眼前,这一格局继承了元杂剧时代编剧家主导戏剧的艺术殿堂传统,开启了戏剧文化相对于民间文化的殿堂艺术一脉,体现在现代戏剧文化领域,主要是西方戏剧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现代话剧形式和西洋歌剧形式的强势进入。

文明戏运动落幕后,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开始以文学创作为主导,艺术形式也从古代戏剧戏曲转变成话剧和歌剧等具有西方特色的表现形式,表达内容也从原有的社会批判,逐渐转变成社会问题的探讨和说明,加深了艺术形式的殿堂意义。

(二)民间戏曲

在电影最初传入中国时,内容的编辑就是借助于民间戏曲资源实现的,这不仅是我国电影艺术的一次进步,也是我国民间戏剧受到重视的关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电影为《火烧红莲寺》。

在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中国戏剧发展中,民间京剧和昆剧也得到较大的发展空间,其中梅兰芳的美洲之行更是引起了世界轰动。

抗日战争期间,我国民族文化戏剧和曲艺获得了较大的创作空间和机遇,并为日后话剧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新中国成立后,戏剧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直接将民间戏曲融入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娱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音乐剧和炫艺剧

音乐剧是从西方引入我国的,起源于现代舞台艺术。进入我国后,与我国民族文化和精神融合起来,以民间歌舞等表现形式为人们带来更加赏心悦目的体验。

炫艺剧同样是从过去引入的,通过民间音乐表现形式,融合高新技术、杂技等表演形式,为人们提供良好的视听盛宴。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以《水舞间》《梦》为主,酷炫的舞台布置,高超的杂技技术,既将西方文化特色融入其中,也凸显出我国民间风采及民族特色,甚至还融入了水乡的清幽雅致,提升了当代戏剧艺术的魅力。

由此便可体味到,在文艺市场的驱动下,中国在戏剧方面的创作力、演出能力、艺术和技术含量甚至文化内涵的发掘、处理能力,同样也能体味到中国戏剧文化在不断变化的时代环境下自身的适应创造能力。

(四)融入民间文学的戏剧艺术

民间文学包含的内容较多,如东方主义文学、新历史主义文学等,将其融入现代文化艺术的创作中,不仅可以丰富作品内涵,还可直观反映社会现状,借助抽象表现形式,激发人们对文化艺术的热情,了解其表达的深层次内涵。

民间文学将中国现代艺术文化的价值形态凸显出来,并利用不同风格的艺术表现形式,让人们感受到不一样的文学世界。

如老舍的《骆驼祥子》《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等作品,让人们从另一角度欣赏现代文化内涵,民间、民俗文化的发掘与文学家、艺术家创作高度融合的可能,这之间构成的文化关联和逻辑关联,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文化的基本规律。

几乎没有一位杰出的文艺家可以离开他所浸润其中的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之水,而畅游于文学文化的海洋。这足以说明,民间文学的应用为中国现代艺术文化的丰富及厚重性的凸显提供了强大助力。

四、结语

希望通过本文论述,相关人员可对中国现代化艺术文化的结构形态有深层次的了解,并在未来中国艺术文化发展中,能够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促使我国艺术文化再上新一层台阶,加深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朱寿桐.中国新文化的基本品质与历史进程[J].广东社会科学,2017(01).

[2]陈思和.民间的浮沉——对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尝试性解释[J].上海文学,1994(01).

[3]杨清.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当代价值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4]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5]陈瑞林.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李红梅,女,汉族,山西太原人,现从教于太原旅游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方向:方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