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走太平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2020-09-10王娟程瑞艳
王娟 程瑞艳
中图分类号:G85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7-022-02
摘 要 民俗是民间的一种风俗,是具有当地特色,而且广为流传的一种民俗文化。滁州“走太平”民俗则是依赖于民俗,根据滁州当地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需要,在体育基础上进行发展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进行的“走太平”这项民俗体育活动,它在传承悠久的历史文化过程中达到了健强人民体魄的积极作用,因此民俗体育文化我们也不仅仅称它是体育文化,更认为它是一种生活文化。
关键词 民俗 体育文化 强健体魄
民俗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的风俗习惯,浓厚的风俗习惯只有在当地才能展现的它别有的韵味,也仅在当地才能真正显示出民俗活动的正向价值。同时“走太平”民俗体育活动意义深刻:走三桥,是指今后生活中遇到灾难和困难都能够平定;走两街,则是希望今后生活中“团圆”、“平安”;这条传统路线长约2.5公里,且三座桥一桥更比一桥高,有步步高升的意义,走太平桥能够给人以心平气和,身心放松的愉悦感受,是老少皆宜的一项健身走活动。
一、“走太平”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的意义
(一)“走太平”民俗体育活动背景
“走太平”是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独有的一项传统民俗,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传承时间最长的一种健身走活动。《汉书》载有“澄日太平”之谚,此为全椒走太平之肇始。南北朝宗懔《荆楚岁月记》对正月走太平桥这一习俗还有专门描述,称之为“走百病”,因为桥的谐音是“瞧”,走桥也被称为“瞧病”,是百姓为了能够消灾祛病,逐渐流传下来的民俗。此项健身走活动将会越来越深受广大群众的追捧,新时代青年应当不断宣传并发扬同时继承这项民俗体育活动,这样它才会显得富有生机和朝气。
(二)“走太平”民俗体育文化重要意义
传承民俗文化的同时,增强了体育锻炼,这项健身走民俗活动不仅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同时增强了人体生理机能中的心肺功能,肝脏功能和内分泌功能等;还改善了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的机能状况;最后还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和有机体的适应能力。降低了儿童在成年以后患上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的机会。而体育锻炼则是增强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二、“走太平”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过程
(一)民俗体育文化的“低谷期”
滁州全椒走太平民俗体育活动中,相比于以往,加入活动当中的人确实不够多,有的人因为自身工作时间来不及参与进来;有的因为自身想法的变化觉得自己不需要这种活动参与来达到强健体魄的作用,更倾向于去健身房,这大多是年轻人的想法;有的则是思想领域的改变,认为民俗活动与自己无关,这种想法普遍存在,这就导致这项民俗活动想顺利进展的话则是比较困难,因为缺少青年人和小孩的民俗体育活动也确实是缺少了一部分活力。
(二)民俗体育文化的“高潮期”
滁州全椒“走太平”民俗活动的健身走其实就是一种民俗体育符号,在当人们研究民俗体育和大众的互动过程时,大家都是怎样通过对符号的理解以达到互动的目的呢?其实是在“走太平”民俗体育活动中,通过健身走这种形式,在人们脑海里形成一种健身想象,现代人对待健身的积极看法促使人们乐意参与其中,从而达到他们真实健身的意义,可是真正参与其中的时候,会被大家一起游街这种景象所吸引,会想去了解这段民俗的历史,从而越来越乐意参与其中并且积极宣传继承和发展。
三、民俗体育文化的创新研究
(一)民俗体育文化融入高校体育的研究
传承发展了“走太平”这项民俗活动,将民俗体育与高校体育的充分融合发展,能够为创建特色性学校进行调查研究,逐渐找到适合本校传承的途径,然后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不断丰富“走太平”民俗体育在高校体育的价值,为高校校园增添一股民俗风潮,民俗体育在高校体育的发展则具有教育价值。在这当中不仅需要同学的配合,更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教育,教育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要自己可以领悟到民俗体育的精髓,还要用语言直观的表达出民俗体育对我们高校体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学生需要如何去学习理解,以至于可以更好的吸收理解和传承,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以身作则,保护发扬民俗文化,也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但当要把民俗体育在高校体育领域深度研究以及打算长足发展的时候,也需要高校、政府和社会始终不渝的努力和坚持,因为在得到高校、政府以及社会的支持与帮助下,民俗体育在高校体育中才得以健康成熟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继承发扬民俗文化的发展需要与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景。
(二)民俗体育文化融入高校体育后发展
将“走太平”民俗体育活动融入当地高校后,不仅可以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强健体魄。在进行“走太平”这项民俗体育活动的时候,学生已经充分了解了这项活动进行的目的和意义,是为了祈求平安幸福以及健康行进。因此大家都怀揣着这一份心踏上太平桥,想必也是一番独特的美景。走路顺便锻炼了身体,有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以及提高抗御疾病的能力,同时保持心情舒畅,路途愉快,更有利于民俗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的分支,是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如今也被大家广泛接纳和认可。滁州全椒,风景宜人,“走太平”这项民俗体育活动与旅游积极联合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附属带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旅游产业服务,给当地的服务业也会带来福音。民俗体育文化的健康传承,也需要旅游业的带动,因为优质的旅游业会带来大量的人流量,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不断汲取新的文化,融入到“走太平”民俗活动当中,与滁州全椒当地的文化融合,丰富了滁州本地文化资源的丰富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民俗活动中,参加健身走活动,大家在积极且努力将自己所推崇的民俗文化不斷发扬和传承,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人们对“走太平”民俗体育活动也会有新的了解与感悟,”走太平“民俗活动不仅可以带来旅游给与人们愉悦心情,同时增强体质,实现传承发展民俗体育的最终目的。体育旅游也作为一种文化,它也是需要人们去传承和研究的,文化就是在不断更新研究下变得越来越先进,同时也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取其精华,吸收旅游文化中带给本地的经济和社会条件,这样体育旅游和”走太平“民俗活动则是不仅锻炼了身体,促进了经济,更是传承了当地的民俗文化。
四、结语
积极宣传滁州全椒“走太平”民俗对体育与自身健康的正面意义。在享受太平桥上风景的同时,体会传承下来的民俗活动,锻炼了身体,充实了美感与生活,滁州“走太平”民俗体育活动也渐渐变得有些仪式化。现代人们为了追求紧追时代发展步伐,走向现代化和城市化,不断对自己的文化进行“抛弃”,对外国文化的大量引进和盲目崇拜。滁州全椒“走太平”民俗文化作为传统民俗文化的一个分支,尤其还是一种民间文化,它有自发性、民间性等特点,较容易被大众所忽视和遗忘,因此民俗活动也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是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体育的影响力在国际上的崛起,各种传统体育项目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因此,在社会变迁进程中不断发掘、保护和传承“走太平”民俗体育活动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利于人们培养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卢从飞.民俗体育融入高校体育的社会价值与责任分析[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7.
[2]戴维红,许洪峰.民俗体育回眸与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18.
[3]张淼.江苏省民俗体育发展现状、问题和态势研究[D].苏州大学,2013.
[4]王育林.沁水县民俗体育文化的构成及传承价值研究[D].山西大学,2016.
[5]王归然,黄寿军.全椒“正月十六走太平”民俗体育活动研究[J].巢湖学院报,2015.
[6]王俊艳.浅谈绥芬河市困难职工的生活现状所引起的思考[D].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0.
[7]程超民.社会变迁视域下我国农村民俗体育的发展研究[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