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民健身运动中若干误区的思考
2020-09-10宋华
宋华
摘 要 随着社会发展与全民健身意识的提高,运动健身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人们实现健康、养生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由于人们对健身知识、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全民健身运动中难免会出现某些认识误区。本文对人们日常健身运动中常见的误区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引导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全民健身运动 误区 观念 方式 医务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G811.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9-001-02
一、前言
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与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自1995年6月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全民健身的法律地位得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健身运动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全国上下兴起了前所未有的全民健身热潮[1]。但是,由于我国的群众体育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全民健身知识、观念还不够普及,导致多数人的健身运动存在盲目性,如此不但很难达到预期的健身效果,还可能给健康带危害。因此,及时总结全民健身运动中存在的误区,加强对科学健身的普及和引导对于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全民健身运动中存在的误区分析
全民体育健身运动对促进人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增强运动者的体能以及健全其人格,这有利于增强人们对自身的认同感,提高生活质量,落实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对体格偏弱或身体机能缺陷的人,通过坚持参加体育健身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身体机能,强健体格。然而我国大众在全民健身运动中仍存在一些具有共性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参与健身运动的盲目性强
一些人盲目夸大健身的作用,在不了解自己健康状的况前提下对健身运动的安排欠缺科学性,他们认为只要参与健身运动就对身体有益,或者健身运动能“治百病”,结果却因健身运动安排得不合理而适得其反。
为了能使健身运动更加科学、有效和安全,人们首先要对健身运动知识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对自己的体能、健康状况、各项素质进行检查与预测,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制定科学的、定量化的周期性健身运动计划,即运动处方,并将其认真地贯彻和运用到健身运动的实践中[2]。只有通过科学的健身运动,运动者才能减少或避免健身运动中的盲目,使健身运动最大限度地起到防病、消除疲劳、缓解压力和提高身体素质的作用。
(二)每日健身运动时间安排不科学
像许多人认为家里摆放一些花儿可以净化空气一样,多数人选择早晨或者晚上作为健身运动的主要时间是极其不合理的。一是早晨是肝脏中含糖原最低的时段,身体能量供应不足,剧烈的运动大量消耗能量会导致低血糖,此时血压、心率也会上升,影响健康、减弱抵抗力,影响上午的学习和工作;二是夜晚的健身运动会调动身体细胞和神经的兴奋性,使人入睡困难,即使运动,也應以强度较小的慢跑或散步为宜。因此,运动专家建议每天运动时间以上午10时至12时和下午3时至7时为宜,尤其强调应避免在早上起床后和睡前进行大量运动。经考证,人体的适应能力、体力的发挥以下午和接近傍晚时分最佳,因此在傍晚时分锻炼最为有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一天的喧嚣过去,傍晚的空气质量会下降到一天的最低点,此时进行健身运动应选择环境较好的公园或距离交通主干道较远的健身场所,以避免吸入更多充满灰尘和污染物的空气。
(三)对运动环境缺乏选择性
健身活动应尽量避免环境污染带来的负面作用。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工业、交通、杀虫剂、垃圾等造成的环境污染正严重威胁着人们工作生活和健身活动的环境。然而,在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市规划中公园的设置和小区规划中健身场所的设置均比较少,健身场所不能满足人们对健身运动的需求。
有些人喜欢在树林中开展气功、太极拳等运动,他们认为树丛中空气新鲜。客观地讲,若是傍晚在这些地方进行运动是可以的,但是早晨的运动锻炼在这些场所是不合理的。研究证明,由于晚上没有阳光照射,树木在晚上的呼吸作用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早晨是树林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时刻,长期在树丛中锻炼容易引发二氧化碳中毒,出现头昏、身体不适的感觉。还有一些健身者就在马路边、高架桥下活动,而这些地方受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影响,空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含量增加,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中运动会吸入更多有害物质,损害人体的呼吸系统,诱发多种疾病。近些年,一些室内健身场所增加较快,给健身者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这类健身场普遍存在通风不畅、人满为患而造成的二氧化碳超标问题,同时易传播传染性疾病,有损健身者的身体健康。
(四)对运动时长和运动强度的认识偏差
运动时长和运动强度是反映运动量的两个关键因素。首先是健身运动时长并非越长越好,运动时长的确定要因人、因事、因情况而异。运动时间太久或者运动过度反而会引起相反作用。一些运动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如增加肌肉力量,改进心血管功能等,正是在休息期间内出现的,长时间的运动使身体到了某一程度后就会发生效用递减现象,有时还会因为运动过度增加受伤的危险。如果没有足够的恢复时间,身体所消耗的物质就不能及时得到补充,身体储备处于负平衡状态,就会使疲劳积累,造成过度疲劳[3]。其次是运动强度,从健身运动的目的来讲,一切强度过大的剧烈运动都是不提倡的。因为剧烈运动往往会破坏人体内外运动的平衡,导致人体一些器官生命进程缩短,加速体现在某些器官的“磨损”和一些生理功能的失调上。研究证实,中等强度的和适当时长的健身运动对促进健康的作用最为明显。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低强度长时间的锻炼模式或高强度短时间的锻炼模式。
最新研究表明,中等量的健身运动对健康最为有利。有研究机构将中等量的健身运动界定为指每天能消耗150千卡能量或每周消耗1000千卡能量的运动。从事这样的活动能够使50%的人明显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30%的人减少高血压、糖尿病和肿瘤的发病率[4]。
(五)健身方式的选择不当
传统的错误观点认为,只要是体育运动项目,对身体健康都会有益,其实不然。很多情况下,运动健身方式或运动项目安排不当反而会产生不良的生理反应,造成免疫调控失灵,人体抵抗力下降。这里应首先明确健身运动与竞技体育的区别。竞技体育是以取得成绩为目的的运动形式,竞技比赛的运动量、运动强度很大,剧烈运动往往会破坏人体内外的运动平衡,加速人体内一些器官的“老化”和生理功能的失衡。而對健身运动来讲,应选择适当、合理、有利于身体全面发展的运动方式,而不是为了追求运动成绩的高低。例如,我们可以选择运动量适宜和运动强度不太大的健身方式,如慢跑、快走、太极拳、羽毛球、乒乓球、跳绳、广播体操、中青年健身操等,或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健身运动项目,以达到提高身体机能的目的。同时,健身者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运动后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营养,并注意劳逸结合。
(六)医务监控体系缺乏
积极参加健身运动既有益处也有风险。由于我国全民健身的发展时间短,尚缺乏完善的医务监控体系,导致一些体质偏弱或者存在机体缺陷的老年人因锻炼负荷不当增加了患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的风险[5]。因此,只有建立健全医务监控体系和全民健身运动相配套的措施,对健身设施、健身者及运动负荷进行医疗评价,才能真正达到全民健身、利国强民的目的。
在具体实施中,应对参加运动健身的人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对体育锻炼者的运动量和强度进行医务监督,通过定期的医学检查和体质检测综合评定运动健身的效果。另外,还要对健身者的饮食、营养提出合理的计划和营养处方,对运动健身者进行科学锻炼的知识宣传教育。健身者也应注意做好自我监督,主观指标包括睡眠、食欲、锻炼意愿和锻炼后的疲劳反应等,客观指标包括脉搏、运动后心率、体重、每日运动量、锻炼内容和运动时间等。
三、结语
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身体素质,增进人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使国民的体育意识与身体素质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树立“更合理、更科学、更健康”的全民健身思想,按照运动的自身规律以及锻炼者身体的生理规律和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只有在正确的健身观的指导下,群众健身运动才会发展得更快、更好,健身运动的效果才能够真正实现,全民身体素质才能得以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苏宇.全民健身背景下篮球运动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健康的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2020(29):67-69.
[2]毛姝.是健身还是娱乐: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功能及特征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02):1.
[3]翟兆峰,翟连林,韩露.健步走——全民健身的最佳运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12):43+51.
[4]华建军.全民健身行动下高校实施运动处方的教学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05):2-4.
[5]张得保.全民健身背景下终身体育运动方式特征、理念及基本结构刍议[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05):139-142.
山东省临淄区竞技体育运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