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民间淮剧团生存状况的历时与共时考察

2020-09-10陈静姝赵艳玲

今古文创 2020年23期

陈静姝 赵艳玲

【摘要】民间剧团是我国演出市场的组成部分,在广大农村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江苏盐城兴艺淮剧团为调查对象,发现其在三十多年的社会变迁中规模从大到小、演出场域从民俗到国家在场以及经济运作形式的演变历程,为当下更好地发展民间戏曲和民间剧团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民间淮剧团;历时与共时;个案考察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3-0069-02

民间剧团也叫戏班,其产生、根植于民间,是地方戏曲重要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多表演在传统节日、人生禮仪及庆典活动等众多乡俗礼仪活动中。盐城兴艺淮剧团是活跃于江淮地区里河流域的一个民营剧团,通过考察其发展历程、经营状况、演员的培养、演出场域等历时性的变迁,发现该剧团在三十多年发展历程中的历时与共时特征。

一、剧团发展历史及结构

盐城兴艺淮剧团由祁超1986年创办于盐城大丰,原名为“大丰青年淮剧团”。剧团成立之初正逢我国“文革”后传统戏开禁,演出市场欣欣向荣。2006年剧团迁至盐城市,更名为“盐城兴艺淮剧有限公司”。剧团刚开始成立时演职人员达50多人,之后经历了戏曲演出市场的萎缩与萧条,现有成员18人。

祁超,1947年生于江苏苏州,5岁时随父母回到祖籍盐城大丰。十几岁时深受当时淮剧名家“筱派”“何派”的影响,开始自学二胡并摸索着唱淮剧。1980年祁超进入盐城市淮剧团工作,同时学习二胡演奏。经过多年的熏陶和学习,他不仅精于淮剧二胡演奏,也擅长淮剧表演。

目前剧团有18名成员,其中演员9位、乐队5位、其他工作人员4位,与创办剧团时的五十多人相比少了近三分之二。剧团演员及工作人员和剧团之间多是聘任关系,而祁超和妻子则是剧团核心人物,剧团的运营等都是他们夫妻二人负责。祁超的妻子也是一位淮剧演员,长期活跃在舞台上,青衣、花旦、老旦样样在行。演员队伍中,部分演员既能粉墨登场、吹拉弹唱,又能搭台拆幕,身兼数职。在演出中,除了部分演出地有固定舞台外,均为剧团自己搭台唱戏。

二、演员的培养

剧团刚成立时演员主要来自国有剧团和其他民间剧团,从初期临时搭角唱戏,到后来一部分演员和剧团签订劳务合同。随着剧团的发展,演员的数量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为了演员队伍的稳定和剧团的可持续发展,祁超招募了三十多个十四、五岁的学员以补充演员队伍。为了培养这批孩子,剧团聘请了专业淮剧、京剧演员教授唱功和身段表演。比如,聘请江苏省京剧团的蒋俊亭和上海淮剧团的韩小友教唱功和做功;江苏省淮剧团的许德林既是剧团的演员也是唱腔老师,另外还有泰州市淮剧团的张宏业、建湖县淮剧团的王锦宜等。这批学员在集训五、六个月后就陆续登台表演,以戏带功。

在我国戏曲人才的培养途径中,一种是随团学艺,另一种是戏校培养,还有的是家族传承。上世纪八十年代,经历了传统戏禁演后的人民群众对戏曲的热情被激发出来,对传统戏的需求量很大,而演员的数量却远远无法满足演出市场的需求,当时的民间剧团很难像国有剧团那样通过戏校培养等渠道获得演员。该剧团的这种随团学艺结合老师培养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缓解戏曲表演人才的紧缺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剧团节约经营成本,可以说也是该时期解决演出人才的一种途径。

三、剧团的经济运作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着手对戏曲进行改革,确定了“改戏、改人、改制”的戏改政策。“民间剧团”全称叫做“民间职业剧团”,“这个称谓就是为了将那些民间自由组合的、未获政府资助的戏班,与另外一部分经过政府有组织的改造,已经获得政府认可并被纳入政府财政体系的戏班区分开来。” ①除了极少数戏班被改制为公办剧团外,绝大多数的戏班仍然根植于民间,不过称呼从“戏班”改成了“民间剧团”,但是在民间大家仍称其为“戏班”。民间剧团或民间戏班不同于有政府资金支持的公办剧团,其经营资金全靠营业性收入获得报酬,既无政府资金支持,也极少获得社会经济资助,是营业性的、以盈利为目的演出团体。

有着浓厚戏曲底蕴的乡土社会是民间剧团生存的广阔天地,其运营形式和经济收入与不同地区民间习俗与经济发展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如何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得到更多的演出机会、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是每个民间剧团都必须考虑的问题。剧团虽然成立在盐城市,但附近的兴化、姜堰和泰州地区有着较好的淮剧文化氛围,民间对淮剧的需求量较大,所以剧团最近几年的演出多在这三个区域进行。剧团有着较长经营历史而且较高演出质量的剧团,再加上有良好的信誉,所以在该地区有一定的市场,经营情况还算是不错。

(一)演出场域

首先是传统节日、民俗和庙会类的演出。通过调查统计剧团的演出情况来看,传统的庙会、菩萨戏、太平戏等仍然是其主要的演出缘由。在江苏泰州、兴化、姜堰等地区,传统庙会、风俗节日较多,同时又重视传统仪式中淮剧的表演,故而有较为浓厚的淮剧演出氛围。演出费用大致通过两种途径筹集:一是各村或镇向每家每户集资,二是由一个或几个当地较为富裕的企业家出资,两种形式或单独出现或相互结合。这种演出经费的筹资在名义上是为了给菩萨等诸神庆寿,所以集资起来并不难。另外,当地首先富裕起来的企业家有时也会为一次演出买单或承担部分费用。在长时间的演出中,剧团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资源,每年都会到固定的台基去演出。其次是政府购买的惠民演出。随着淮剧被列为我国“非遗”保护对象,江苏省各地加大了对传统戏曲文化的扶持力度,政府每年会采购大量的淮剧惠民演出。一方面可以保护和发展地方戏曲;另一方面也通过这种政府买单的形式培养大众对淮剧的兴趣和爱好。兴艺淮剧团2017年通过投标的形式获得盐城市盐都区政府14场惠民演出的机会。

民间信仰作为民间社会的一个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民众的生产、生活、思想意识等各方面状况都有深刻的影响。在众多民间民俗仪式中,奉献神灵的不但有各种美味佳肴,还有戏曲演出,就是“演戏给神看”。当然这些演出在“娱神”的同时也可以“娱人”。戏曲演出成为乡亲欢聚和交流沟通的场合,在给民众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共聚性”。当然,民间戏曲一方面是受民俗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它又受到官方主流文化强大而深刻的影响,比如这几年兴起“送戲下乡”和“惠民演出”就是官方主流文化的有力呈现。

(二)台口及戏价

三十多年来,剧团演出的台口和戏金也经历了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上世纪九十年代,每年演出大约200-250场,每个台口多为5-7天,甚至十几天,当时的戏价一千块左右一场。现在每个台口的演出天数减少了,多为3-5天,戏价多为三千元上下。民间戏曲演出存在淡、旺季的情况,每年的冬春时节是演出的旺季;而夏秋两季则是演出的淡季,多数剧团除了少量的演出之外多歇业务农或从事其他工作。由于受影视、通俗音乐以及互联网和智能终端普及的影响,大众的娱乐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喜欢听淮剧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也意味着剧团的演出机会在减少。祁超为了维持剧团的正常运营,除了加强与老客户的联络、开拓新客户之外,也努力争取政府的惠民演出机会。但一年14场的惠民演出对于要养18个人的剧团来说这样的份额太少了。为了生存,祁超也转接了其他剧团承担的惠民演出机会,对他来说有机会演出总比赋闲在家要好,只要能维持剧团的开销,即使不挣钱也要接一些演出。当2017年祁超在参加文化部人事司会议“非公有制文艺机构工作者”会议时呼吁,“我们想要平台,政府的惠民演出和送戏下乡应该给民营剧团平等竞争和演出的机会,我们要生存下去才能奉献给社会精彩的淮剧大戏。” ②

四、结语

从民间戏班到民间剧团,戏曲在民间的生存、传承形式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从传统的农业文明社会到工业文明时期,我国社会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迁。兴艺淮剧团这样一个具有三十多年历史的民间剧团,从拥有五十多人的规模精简到十几个人、从每年演出三百多场到演出场次严重不足、从经营状况的红红火火到当下的步履维艰,反映的不仅是一个民间淮剧团的变化历程,同样也映射出了社会文化的变化和当下商品经济社会背景下的剧团营销策略和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也对地方戏曲的繁荣和民间剧团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注释:

①傅瑾:《草根的力量——台州戏班的田野调查与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版,第33页。

②祁超口述,2018年5月4日,“兴艺”淮剧团兴化演出场地。

参考文献:

[1]傅瑾.草根的力量——台州戏班的田野调查与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

[2]徐姗娜.优孟在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 (法)朱金健(Graham,J.A.),(美)巴斯(Buss,K.).

中国戏剧研究[M].李海萌,徐晴岚译.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4]容世诚.戏曲人类学初探——仪式、剧场与社群[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陈静姝,女,汉族,浙江衢州人,盐城师范学院本科生。

赵艳玲,女,汉族,河南安阳人,盐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