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篆刻与书法的联系
2020-09-10高柯瑜
高柯瑜
【摘要】 在传统艺术中,书法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是我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书法在发展中产生了多种字体形式,不同的书法字体样式属于不同的派别,众多著名书法家创作了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在篆刻艺术中,书法的应用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书法艺术的融合,使篆刻的艺术形式增加,提升了艺术价值水平。借助不同的书法创作表现形式,可丰富篆刻的特点,通过对两者的联系进行深入研究,寻找篆刻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 篆刻;书法;联系
【中图分类号】 J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264(2020)23-0061-02
一、引言
书法与篆刻作为我国历史重要文化,其产生及表现特点有着一定的联系,通过对书法及篆刻文化的深入了解,可找到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并且为书法及篆刻文化的发扬带来了帮助。书法的审美观念在篆刻中有所体现,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篆刻的发展过程中,书法文化得到了渗透。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书法及篆刻,应对分析两者的联系,挖掘篆刻文化的内涵,使这种文化表现形式能够长久流传,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二、篆刻与书法的相似性
在汉印中有着隶书中的线条特征,具有较强的节奏美感,在这一时期篆刻艺术还没成熟。在明清后期,篆刻成为人们所重视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表现形式不仅仅要依靠篆刻工匠手艺,还需要融入书法。脱离了书法艺术后,篆刻的艺术水平难以得到提升,因此书法艺术对篆刻有着较大的影响,能够反映出人的观念意识。书法时通过汉字书写来表现情感的艺术,而篆刻意识一种表现出人的思想的艺术,表明了篆刻与书法存在着相似性,篆刻的文字来自篆书,篆刻及书法都是以文字为形式构成的基点,因此两者之间的联系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
三、书法的概述
书法是以毛笔书写汉字,具有特色的造型式样,对用笔的疾徐、顺逆、刚柔、墨色等都有着一定的要求,通过不同的字体表现形式可表达书法家的文化修养。虽然书法是通过文字表现出来的艺术,与书写属于两个方面,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的书法经历了千年的历史,产生了多种字体,例如篆、隶、楷、草等。其中篆书是我国商、周、战国时期使用的字体,在甲骨以及青铜器等物体上多见,到了秦代时期,开始统一使用小篆的字体形式,这种字体结体圆厂,笔画匀称。隶书在汉代时期常见,这种字体宽扁,横画似蚕头燕尾,有着装饰的作用。在南北朝到唐代时期,楷书开始盛行,其字体形状方正、笔画严谨。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例如颜真卿以及柳公权等都留下了不同的楷书作品,从草书发展到了章草,线条连续不断,在唐朝时期受到了欢迎,书法家张旭以及怀素的书法作品最为著名。行书属于一种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的字体形式,字体书写流畅,在两晋时期已经成熟,我国各书法家在书写过程中都以行书为基础延伸创造出更多的形式。
四、篆刻的概念
篆刻是以书法字体为形式,将镌刻印章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由于字体大部分是篆书也被称作篆刻。印章也叫做图章,使用途径分为官用及私用,从殷商时期开始产生。结合我国的遗物及记载内容来看,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产生了印章,秦始皇将中国统一之后,印章的使用范围有所扩大,能够用于证明当权者的权益。另外,印章可用于书法提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印材的种类较多,通常由铜、银以及金等,还要牙、角、水景等,在元代之后开始盛行石章,明中叶之后形成了独立的艺术式样,并且产生了各种风格流派。在明代时期,文彭以及何震创建的吴门派以及徽派都是当时的代表;在清代时期,程遂厚重、凝练风格为代表的皖派随之产生,不同的门派都有着不同的特色。在之后的清代末期,产生了在刀法中使用的情况,这种门派被称为吴派。
五、印章的产生
印章在书法作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书法作品使用的印章中有较多的种类,包括闲章、腰章、名章,其中闲章也被称作随形章或引首章,这种印章一般在书法作品的右上方印制,形状随石料而形成,这类印章不应使用大方形章,闲章的含义不仅仅是表面的意思,内容应与书法作品的内容相融合,在使用中可分为年号章、斋号章、雅趣章等类型,雅趣章在书法作品的使用最为广泛,而腰章适合用于尺寸长的书法作品中,当只在右上方盖章的时候,剩余的空间比较多,而腰章内容一半是书写者的籍贯以及属性的肖形印,相比引首章要小,这种印章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效果,使书法内容具有连贯性。名章中包括朱、白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中不适合加盖两个朱文章,当需要加盖兩方印章的时候,应使用一朱一白的方式,印章之间需要间隔一方印章的空位,印章的大小也应适当控制。这种印章一般在书法作品的下款结束的位置使用,能够显示出作品的创作者的名字,当作品中没有下款并且需要加盖名章的时候,可结合作者的创作特点盖在书法作品的右下方位置。印章中不仅包括这几种类型,还有其他种类,例如书法收藏爱好者在收藏的作品中加印的印章等。
六、篆刻与书法的联系
篆刻是需要先篆后刻,这种艺术形式与书法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篆刻艺术家的作品与刻字师傅打造出来的作品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由于前者在制作中讲究的是篆法,而后者需要依靠描的方式进行制作。学习篆刻的时候需要对篆书进行谨慎选择,篆刻章法中的是单个字或者一组字在印面上进行排列,样式复杂。在成组地进行制作的时候,应考虑到字体的变化,与创作者自身的章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设计印稿的时候,应多次进行构想,结合文字具体的笔画以及形体、字之间的关系来设计出恰当的结构。在创作书法的过程中,章法布局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最终作品的品质与章法结构、灵感都有着密切联系。在著名的作品中能够体现出这一特点,书法创作者在没有开始创作前已经对作品布局进行了构思,在创作中能够将想法融入书写之中,使书法作品更加连贯,得到高品质的作品。书法章法以及篆刻章法在创作中有着较大的相似性,两者都重视整体的布局,对线条的粗细、浓淡等都需要进行考虑。在创作书法作品的过程中,篆刻的位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在篆刻作品制作中,篆法的布局及线条变化也是重要的因素,要想得到完美的作品,不应仅看单字的呈现效果,而是对整体的布局进行分析。书法篆书、隶书、楷书的布局对规整性有着一定的要求,行书、草书的布局对线条连贯性有着一定的要求。篆刻作品是否成功,应判断篆书的线条、布局以及连贯等方面情况,还应与书法作品融合起来,使作品整体能够呈现出协调统一的特点,因此表明了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七、书法美在篆刻中的体现
在明代时期,书法就在篆刻中得到了体现,例如,朱简在《印品》中反映出了篆刻艺术的审美特点,不仅需要参考艺术的原本形式还应进行创新。吾丘衍及赵孟頫提出了“印宗秦汉”的审美观念,将其延续到了清代时期,越来越多的篆刻家将文字入引,形成了“印从书出”的风气。现代背景下,书法与篆刻之间能够互相弥补缺陷,书法的空间线条美有了更多的研究,并且将其应用到了篆刻之中。从线构成的造型空间、线条的质与形、空间单元的序列、线条运动的趋向都是讲究的内容,不同的印章中能够体现出不同的精神观念,抽象性与书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将书法与篆刻艺术的结合,能够体现出书法美的重要性,对篆刻进行指导,虽然篆刻艺术范围比较小,但是其中囊括了书法的艺术文化,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在印学、篆刻中体现书法美也可体现出中国艺术的时空观,将空间及时间融合起来,使书法美能够更好地体现在篆刻艺术之中,并且反映出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使传统思想得到了发扬,使更多的人了解我国传统美学的理念及思想,对传统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八、结语
“古人有笔尤有墨,今人但有刀与石。”表明了篆刻艺术的内涵,篆书种类较多,具有装饰的作用,采用的字体与书法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通过对书法中的篆书的了解,可找到篆刻艺术的产生源头,便于人们深入了解篆刻艺术。结合书法的发展历程以及艺术特点对篆刻艺术进行分析,可更好地解释书法与篆刻之间的相似性的原因。通过将两者进行融合,可创作出更多形式的篆刻作品,还能够体现出书法艺术的美感,对书法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代雯雯.重视传统,强化篆刻艺术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20,(08):156-157.
[2]郭刚举.当代篆刻艺术继承与创新问题的思考[J].黄山学院学报,2020,22(01):80-83.
[3]张玉林.略论邹梦禅书法及篆刻艺术[J].中国书法,2019,(24):131-132.
[4]邵平.来楚生书法篆刻风格探微[J].书法赏评,
2019,(05):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