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斯卡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分析

2020-09-10张静

今古文创 2020年47期
关键词:翻译

【摘要】 本文以奥斯卡电影片名翻译为研究对象,以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为指导,分析电影片名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通过研究奥斯卡电影片名的创造性叛逆的翻译,对于今后电影事业的发展均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 奥斯卡电影片名;翻译;创造性叛逆性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7-0056-02

一、引言

一直以来,中西方翻译界对翻译的研究是对原著自身以及以作者为中心的研究,而对翻译者以及翻译者创造的别具一格的文化却鲜有讨论。传统翻译观持有这样的观点:创作的价值远高于翻译的价值,翻译是一种对原作模仿,缺乏创造性。即使人们认同翻译是一种创作,翻译也只是一种“寄生艺术”,从艺术创作和文学价值上来看,都不能与原作相提并论。译者的翻译实践无时无刻不受这些翻译理念影响,因此,在翻译创作时,译者总会陷于“忠实”和“叛逆”的两难境地。

电影标题翻译与文学翻译相同,难以实现绝对的“忠实度”。如果只追求忠实,那将不可避免地陷入“硬译”或“死译”,并且不能在宣传中发挥作用。电影标题的翻译应该从文化习惯和接受度的角度来处理,或者通过适当的改编,以重现原文本想要达到的目的,从而使翻译自然顺畅。 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应恰如其分地“创造性叛逆”,从而达到更好的宣传目的,实现经济效益。

二、“创造性叛逆”的含义

“创造性叛逆”是比较文学的一个概念,法国学者埃斯卡皮较早地在《文学社会学》一书提出这样的观点:“翻译始终是一种创造性的叛逆行为”。埃斯卡皮认为,由于一个作品要置于另一种语言之中,语言文化的不同需要译者在从事翻译活动时进行创造性叛逆。翻译的创造性给予该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原作品能与更多的读者进行一次崭新的、理解性的交流。这样,翻译达到了延长了作品的生命,给予它第二次生命的目的。

谢天振在《译介学》一书中论述道,“创造性叛逆”就是译者的一种主观努力,希冀用以其艺术创造力接近和再现原始作品。“叛逆”就是译者为了在翻译过程中达到一定的主观愿望而与原著造成的客观偏差。许均认为,“创造性叛逆”是必然的,值得肯定和鼓励。虽然对“创造性叛逆”的一词尚无共识,但理解翻译的本质仍具有重要意义。

三、“ 创造性叛逆”在奥斯卡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合理性

译界皆知,“不忠实的美人”是学者对“创造性叛逆”的一种戏称。但是与传统翻译中狭隘的表面忠实相比, 创造性叛逆体现了更高的忠实度。当涉及电影片名的翻译时,这种深度忠实表现在三个方面:忠实于文化差异,忠实于电影内容和忠实于观众。

(一)忠实于文化差异

汉英语言文化的差异也说明了创造性叛逆的合理性。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第4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的翻译。一个英语单词有多种词性,当然词性不同,含义也会有所不同。显然,在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电影中,该标题中cuckoo的词性是一个名词,意思是“布谷鸟”。如果没有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很容易将其翻译为“飞过鸟的巢”,这会使中国观众感到困惑:该影片属于动物体裁还是人物体裁?谁飞过布谷鸟的巢?为什么要飞过布谷鸟的巢?这样就给观众造成不解。如果译者对影片内容以及文化背景知识有所了解,他就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翻译。经查证,cuckoo's nest 是英语中的一个习语,意为“精神病院”。然后根据这部电影的内容,精神病院患者为抵抗精神病院的不合理制度,试图逃离精神病院。因此,电影的片名被翻译为“飞越疯人院”,这种创造性的翻译不仅传达了文化特征,而且准确地传达了电影的内容,使观众更能理解原作品,拉近观众与原作之间的距离。

此外,Argo《逃离德黑兰》和 The French Connection 《法国贩毒网》等奥斯卡电影片名的翻译不仅具备了传达文化特征,这也是一种文化差异的忠实。

(二)忠实于电影内容

不论是在社会发展历程上,还是在审美价值、风俗习惯、教育背景等方面,中西方都存在不少差异, 这就会导致电影片名在很多情况下无法进行直译。如果硬要对片名进行直接翻译, 那么就会失去原片名精华, 还会使观众不知所云。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采取对影片内容忠实。

例如,奥斯卡电影若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随风而逝》或者依照文学作品中翻译成《飘》,则不能反映原文本的丰富内涵,也不能引起了观众对电影的兴趣。但是,当译者将其翻译为《乱世佳人》时,它魅力十足,并且恰如其分地传达了电影的背景——处于战争年代,还可以传达主人公不屈服命运的精神。

(三)忠实于观众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首先吸引公众的眼球就是片名,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对电影的第一印象。在中国文化中,中国人最熟悉的是四字结构——便于记读、满足观众的文化需求。

例如,第32届最佳影片All About Eve。影片讲述了女主角伊芙如何不择手段取得成功的故事。如果将All About Eve直譯为“关于伊芙的一切”,它就无法表达电影的主要内容,这在另一种程度上也不忠实于作者。在中国文化中,彗星也被称为扫帚星,彗星意味着带来不幸。在电影中,美丽的伊芙通过损害了他人的利益,给他人带来了灾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成功,这与扫帚星的含义相吻合,因此将All About Eve译为“彗星美人”不仅可以准确地传达文化特征,还能可以更好地满足观众的心理和文化需求。

此外,还有Brave《勇敢传说》、Catch Me If You Can《猫鼠游戏》、No Country for Old Men《老无所依》、The Last Emperor《末代皇帝》、Unforgiven《不可饶恕》、On The Waterfront《码头风云》等佳片都符合了中国观众的表达习惯。

四、“创造性叛逆”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必要性

电影标题的翻譯类似于广告翻译,二者都吸引潜在的观众或顾客。电影制片人最大的希望是在票房大卖,收回投资以获得商业利益。因此,一部优质电影想要大卖就必须要有抓人眼球的字词来吸引受众。为了实现商业价值,电影片译名要做到新颖、巧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例如All the King's Men 这部奥斯卡影片名有两种翻译:《国王班底》和《当代奸雄》,前者偏向于直译,后者偏向于意译。如果想要进行宣传,实现商业价值的话,《当代奸雄》就更具吸引力,因为这让故事更有情节,让观众对该电影产生兴趣,尤其是对中国的观众而言。英文“奸雄”很容易让人们想到中国的一代奸雄曹操。主人公威力与曹操有着相似的野心:前者为了总统之位,后者则是为了皇帝之位。因此,《当代奸雄》更能吸引观众,达到情感共鸣。类似的影片还包括 On the Waterfront 《码头风云》、The Apartment《桃色公寓》和 The Sting《骗中骗》等等。

五、结论

当代社会是一个文化多样性的时代。尽管电影和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的传播,但两者在成本和表达方式上仍存在巨大差异。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电影片名的翻译要求译者具有更多的“自由”,并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参考系统中进行创作活动,从而让观众对译名得到认同。

因此,在电影片名翻译中,创造性叛逆不仅是合理的,而且也是必要的。为了达到这一标准,译者所要达到更高的标准:提高自己的文学和文化素养,掌握观众的喜好。

参考文献:

[1]查明建,田雨.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03,(01):21-26.

[2](法)埃斯卡皮.文学社会学[M].王美华,于沛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137.

[3]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许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中国翻译,2003,(01):8-13.

[5]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92.

[6]叶晓玲.翻译中的能动性忠实与创造性叛逆[J].海外英语,2016.

[7]李群.片名翻译对“忠实”的颠覆——电影片名翻译的现状及理论根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05):41-45.

[8]王东风.解构“忠实”——翻译神话的终结[J].中国翻译,2004,(06):5-11.

[9]吴艳萍,刘杰辉.片名翻译中“创造性叛逆”探析[J].电影文学,2010,(02):143-144.

[10]何跃敏.当前西片译名中的问题与策略[J].中国翻译,1997,(04).

[11]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外语教学,2001,(01):56-60.

[12]冯庆华.文体翻译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张静,女,汉族,安徽铜陵人,江西理工大学,研究方向:翻译、英语笔译。指导教师:陈二春。

猜你喜欢

翻译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望文生义现象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浅谈汉语颜色词的解析及英译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