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证伪主义的碰撞

2020-09-10乔娜

今古文创 2020年42期

【摘要】休谟问题,即归纳的合理性问题,在逻辑学界和科学哲学领域一直备受争议。为了解决该问题,很多科学家和逻辑学家相继提出各种方案,波普尔和拉卡托斯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针对休谟问题,波普尔以证伪主义为理论基础,想要从科学是可以被证伪的角度来阐释归纳的合理性。拉卡托斯则又在证伪主义的基础上,吸收了库恩的范式理论,最终提出了自己的精致证伪主义,主张从历史主义的角度理性地阐释归纳的合理性。对比两大证伪主义,二者在科学与非科学的划分标准、方法论和科学发展模式这三个方面呈现出各自的特点;而在科学的合理性问题、批判性问题和革命的精神等方面又有相同之处。

【关键词】归纳合理性;证伪主义;精致证伪主义

【中图分类号】B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8264(2020)42-0042-02

科学推理问题是研究科学在自然界中是怎样获得定理的问题,是科学方法论的中心问题,也是科学家们所关注的问题。在归纳逻辑中,也有一些逻辑学家对此进行了探究,他们所共同关注的焦点则是:归纳的合理性是否可以得到有效的论证。

一、两种证伪主义及其产生背景

证伪主义是由波普尔所提出来的思想理论,后由拉卡托斯在其原有的理论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并提出精致证伪主义理论,两种证伪主义都是对休谟问题解决方案的理论延伸,但各自理论的产生背景却有所不同。

(一)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及其背景

休谟认为归纳是否合理在于其是否可以得到有效论证:首先,他认为归纳的有效性不能被演绎的得出。其次,归纳的有效性如果用归纳推理去证明,会导致循环论证。最后,休谟认为归纳推理不具有客观真理性,因为感官能传达给人们的只是现象间的前后关系,而非因果关系。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认为任何科学理论都有可能犯错,可能被经验所否定,因此,证伪主义可以被当作科学与非科学的划分标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与当时的哲学趋势息息相关,总体上都是先提出假设再进行检验,如果被证伪则提出假设,继续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也被认为是一个包含着新的革命因素的科学方法。

(二)拉卡托斯精致证伪主义及其背景

库恩是继波普尔之后又一位批判逻辑经验主义的人,他从科学史的角度来对科学演化进行了改造。库恩认为波普尔的理论结论过于武断,无法将占星术等非科学的东西排除在外,因此,也就无法确定是新假设还是背景理论在被检验。于是,他提出了范式理论,包括应用以及仪器设备在内的范例和一些形而上学的价值观念。库恩认为科学发展是范式与范式转换的过程,起决定因素的则是信念,这样一来,连科学本身都是非理性的了,那也就没必要对科学还是非科学进行划分了。拉卡托斯坚持波普尔态度的同时也吸收了库恩范式理论中常态科学的观点,并进一步发展为精致证伪主义,即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并将此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分标准。拉卡托斯认为每一个研究纲领都应由两部分构成,即该理论系列中最基本的理论和一些辅助性假说。而且除此之外,还有反面启发法和正面启发法共同构成了研究纲领内部的运行机制。

二、两种证伪主义的异同

两种证伪主义在划分标准与方法理论上大相径庭,但在理论思想上二者一脉相承,为科学思想发展提供不同见解。

(一)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

两种证伪主义产生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它们立足的基础也不相同,由此产生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他们对于科学与非科学的划分标准、方法论和理论模式都有自己的特点。首先,二者对于科学与非科学的划分标准不同:波普尔认为,证伪主义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能被经验所证伪的是科学的部分,包括各门经验科学,而不能被经验所证伪的则是不科学的,包括宗教、神学以及形而上学的理论等。拉卡托斯将科学研究纲领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他认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过于注重证据的支持与驳斥,不能展现科学的合理性,但库恩把科学降低为科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于是他概括地将理性主义与历史主义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理论。其次,二者的方法论也是不一样的:波普尔认为科学发现的方法论任务是分析经验科学的专有的方法,即假定演绎方法:首先构造一个假设并从中推论出某些预见与假定,再用实验进行检验。他认为理性是可错的,必须坚持对理性的不断批判,才能形成正确的科学哲学观。拉卡托斯对科学的态度比波普尔要温和一点,他希望用一种好的方法论去批判坏的科学,而非用科学实践来使方法论屈服,拉卡托斯想用这种方法来固化科学发展的历史理论。也就是说,这种方法论在经验层面上是不可反驳的,但是作为一个科学理论,它又是可以被证伪的。最后,二者的关于科学发展提出的模式也是不同的:波普尔认为科学发展有自己固有的模式:若科学问题用P来表示,针对P提出自己的猜想性理论T,然后对T进行经验的检验,进而得出逼真性更高的理论E,新论证接着被证伪,出现的新问题用P’来表示。这个过程的无限循环反复,代表着科学也就不断进步。拉卡托斯认为科学发展的模式应该是: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退化阶段、取代阶段的周而复始。拉卡托斯认为每个研究纲领都有自己的进化过程,而且就科学史本身而言,也是一个竞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对新纲领有包容的态度,也不能轻易放弃旧的纲领。这样一来,他既避免了波普尔理论中结论的武断性,又避免了像科恩那样过分强调非理性主义的观点,为科学的连续性发展提供了比较科学的解释。

(二)两种思想的相同之处

两种证伪主义都是关于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探究理论,是哲学人本化趋势下的产物,主要内容都是用批判的眼光去探讨科学合理性问题。首先,二者都是关于科学的合理性问题的探讨:随着批判理性主义与科学历史主义的兴起,科学哲学随之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关于科学发展的合理性问题的探讨。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认为,科学是在不断的革命的过程中慢慢发展的,拉卡托斯认为科学的合理性是以他的科学研究纲领的方法论格式来进行探讨的。他们都是在为科学的合理性问题进行辩护,都主张科学是合理性的学科,并且他们都在捍卫理性主义的立场,这一点是区别于库恩的范式理论的。其次,二者都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波普尔的试错法是他的证伪主义的核心理论,他主张对科学问题进行经验的检验,然后不断得出新的科学问题。他的方法论是建立在不断地批判的基础上,对问题的不断批判得出正确的科学方法论。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也是如此,他的方法论也是一个不断批判的过程,他认为科学史本身也是一个不断竞争的过程因此应该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才能推进科学哲学的发展,为科学的连续性发展提供一个比较好的解释。最后,二者都具有一定的批判革命的精神:波普尔的试错法主张大胆猜测,严格反驳,要求必须对理性保持一种批判的态度。他提倡人要有批判精神,他认为人总是应该在批判自己和别人的错误的过程中不断前进。拉卡托斯在批判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的武断性结论的同时,也对库恩的降低科学的理性主义主张进行了批判,由此可见,拉卡托斯也是一位极具批判精神的哲学家。他们有共同的批判性精神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而且也正是因为这种批判精神让他们为后来哲学家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三、两种证伪主义的影响

两种证伪主义在探究归纳的合理性问题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波普尔的理论顺应了哲学发展的需要,拉卡托斯的思想为科学哲学的连续性发展提供了案例,都为后世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波普尔证伪主义迎合了当时科学与哲学发展的需要。科学理论一般都表述为一个全称判断,经验的对象却总是个别的,个别的事實无论重复多少次都无法表明一个全称判断。但只要我们能发现一个反例,我们就能证伪这一判断。波普尔从相反的方向来对归纳的合理性问题进行辩护,他从根本上否定了科学定理从经验中来的结论。第二,拉卡托斯的证伪主义为科学哲学的连续性发展提供了较为科学的解释。但拉卡托斯的评价标准似乎有些过于简单化了,他对一个进步理论的唯一的标准就是希望发现一点新的事实,这明显不包括对失败的预测。而且他主张的新的研究纲领取代旧的研究纲领,这是把理论自身当作评判的标准,很明显这是错误的。第三,两种证伪主义都进一步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科学哲学就是为科学的合理性进行辩护的哲学,而科学才是科学合理性的标志。波普尔认为科学发展的过程是动态的,也是有规律的,因此他的分析过程也是动态的。但库恩注重非理性主义的发展,其范式理论的发展陷入一种静止的,无规律可循的状态。直到拉卡托斯的出现,才算进一步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主张科学的变化并不是没有规律的,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一定标准可以衡量。而他作为新历史主义的开创者,将历史与理性相结合,促进了科学的合理发展。

参考文献:

[1](英)伊姆雷·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M].兰征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日)野家启一.库恩范式[M].毕小辉译.石家庄:河北出版社,2002:141-164.

[3]刘建平.归纳合理性:在辩护与消解之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43-166.

[4]陈晓平.波普尔的反归纳主义及其失误[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37-43+118-149.

[5]陈晓平.关于科学理论的可接受性——归纳和反归纳之争[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3-6+11+157.

[6]任培培.拉卡托斯对波普尔及库恩科学哲学理论的批判发展[J].才智,2016(12):230.

[7]王永.库恩派还是波普派[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8]贾长伟.范式与科学研究纲领的比较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0.

[9]张玉华.证伪主义和精致证伪主义比较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1.

[10]姜俊伊.库恩与拉卡托斯科学哲学理论的比较[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11]任芳芳.科学发展的合理性[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乔娜,女,汉族,内蒙古鄂尔多斯人,研究生在读,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方向:逻辑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