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罗兰·巴特符号学分析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的意味作用

2020-09-10边青山

今古文创 2020年6期
关键词:巴特罗兰符号学

边青山

【摘要】 符号学作为一切传播学科研究的方法论,无论是自身理论的剖析还是跨学科的研究,都已经走上了一条逐步成熟的道路。本文着重分析罗兰·巴特在批判地传承了传统符号理论后形成的符号学“意味作用”理论,研究金基德导演《春夏秋冬又一春》中的符号学意味作用。证明通过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意味作用”研究方法可以有效解释电影的符号意味作用产生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罗兰·巴特;符号学;意味作用;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6-0076-03

韩国导演金基德是一位擅长运用画面叙事的导演,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是他作品中形式感最强、象征意义最多的一部作品,影片中的镜头、场景、人物、道具都成为电影符号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罗兰·巴特符号学的研究方法论,可以清晰地发现影片中符号的转义过程和多层意味的传达。

一、 符号学一般概念

符号是人类以传达信息、交流沟通为目的,经过长期人类社会活动与生产实践积累的产物。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人类应用的符号由简单演化到复杂,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

(一)符号学术语的解释

“符号学”由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最早提出。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可以比之于文学、聋哑人的字母、象征仪式、礼节、形式、军用信号等。它只是这些系统中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可以设想有一种研究社会生活中符号生命的科学,它将构成普通心理学的一部分,我们称它为符号学。”

符号学这门学科发展成形大约在二十世纪初,经过历代符号学家的发展,符号学已经是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的方法论。

(二)符号学中索绪尔的“能指”与“所指”

索绪尔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探讨符号的产生,提出符号是由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二元构建而成。所谓“能指”即指语言形象,“所指”即指语言形象所表达出的“意义概念”。 符号里的“能指”与“所指”是不能分离的,“能指”依据“所指”存在。并认为符号的表意功能是符号系统内部的运作过程的结果。

依据索绪尔“能指”和“所指”的二元关系理论,可以清楚地辨别生活中的符号,可以方便地解释一切符号现象。

二、罗兰·巴特符号学“意味作用”理论

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r),从结构主义语言学角度来研究符号学,在索绪尔符号学理论“能指”与“所指”的基础上又将符号学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意味作用”理论。“意味作用的产生”是罗兰·巴特符号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罗兰·巴特认为符号产生“意味作用”的过程分为外延层次、内涵层次、神话层次。其一,外延层次是“能指”与“所指”产生的表层意义。 其二,内涵层次是因“所指”移位的无限性所致。其三,神话层次成了赋予物以新意义的一种手段,强调了符号使用者的文化身份在符号意义生成过程的作用。可以通过罗兰·巴特著名的玫瑰实例来了解符号“玫瑰”转义“爱情”神话过程的三个层次,如圖表1。

“意味作用”是一种把“能指”和“所指”结成一体的行为,而这个行为的结果就是“符号”的产生。正如内涵层次的“玫瑰”与“爱情”结合成一体的这个过程,产生了文化群体共同认同的“玫瑰”符号。意味作用产生图表是文章依据罗兰·巴特符号学“意味作用”理论分析实例的重要研究方法,如图表2。

三、影视实例分析《春夏秋冬又一春》

下面通过罗兰·巴特符号学“意味作用”理论,围绕金基德导演的影片《春夏秋冬又一春》为实例进行分析。

(一)没有围墙的庙门

影片以“没有围墙的庙门”的场景而展开,如图1。从影片整体内部结构来讲,此场景作为电影符号所要传达的信息是导演向观众提出的核心主题之一。

“没有围墙的庙门”是一种虚设,挡在湖泊与山地之间的那扇“庙门”所指人的心门。“围墙”所指人生中的各种戒律与约束。“没有围墙”与“庙门”再次结合,初次形成了“没有任何(文化、道德)约束的内心世界的出入口”这个新的意味,如图表3。随着后来影片情节信息的补充,“没有围墙的庙门”的意味作用再次改变为“即使人生中有各种戒律与约束,但人还是因为生生不灭的欲望而从内心出走。”

(二)湖心中漂浮的庙宇

影片的主场景小寺庙坐落于湖中央,而湖又被大山所围绕,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环境。在影片的全景俯瞰镜头中,可以看到湖水的形状与心脏相似,如图2。场景中的湖水和庙宇,是内心物化的结果。片中金基德导演就把湖水和小寺庙变成了电影符号,所指人的内心世界。湖中水的波动,所指人内心的波动,如图表4。

(三)女角色服装的变化

在影片中当女角色的服装变化“由黑色连衣裙——洁白的连衣裙——土黄色的裙子——到牛仔裤”的变化。

其一,前来寺庙养病的女角色穿着一件黑色连衣裙, “黑色连衣裙”所指病态多弱的身体和内心悲观孤独。

其二,到寺庙静心养病之后女角色穿了一件洁白的连衣裙,“洁白的连衣裙”所指女角色的纯洁和内心中对爱的纯贞。

其三,当女角色与小和尚发生了性关系之后,女角色的服装换成了土黄色的裙子,“土黄色裙子”所指女角色不再纯洁。

其四,当女角色被老和尚赶走时,女角色的土黄色的裙子换成了牛仔裤,“牛仔裤”所指女角色内心的成熟与独立。

通过罗兰·巴特符号学“意味作用”的方法分析,根据剧情的发展女角色的服装也发生了变化,可以明确地看到导演是怎样在镜头中巧妙地塑造角色内心世界的。

(四)四季与人生

观看完整的影片后,才能真正理解片名《春夏秋冬又一春》是将“四季的循环”作为符号,将其与“人生阶段”巧妙地结合,所指东方文化中轮回的观念。

“春”湖水是平静的,故事的开头年幼的小和尚在无知的状态下犯下的“原罪”。

“夏”湖水是泛滥的,青年时期的小和尚是在外面遇到的母女二人,并将女角色带回到寺庙内。这个过程也象征着人世间的情欲由外界慢慢进入小和尚的内心世界中。

“秋”湖水随风不停地波动,中年时期的小和尚因杀害了妻子到寺庙躲避。

“冬”湖水结冰,小和尚回到了寺庙,但老和尚已经圆寂。没有冻结的泉眼象征着中年时期的小和尚悔过的心,孕育了下一个春的到来。

“又一春” 湖水融化,在轮回中小和尚完成了自我救赎。

导演通过四季的循环将影片分为截然不同的五个部分,将不同的季节对应不同的人生阶段。讲述人类对事物本源的无知,因无止境的欲望而迷失,在连贯过去和未来的轮回中自我救赎的故事。

通过《春夏秋冬又一春》影片中符号意味作用的分析,说明罗兰·巴特符号学的“意味作用”对于电影主题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符号的“意味作用”不仅能使复杂的、抽象的内容简单化,而且还有助于阐述深刻的主题思想。

四、结论

随着电影艺术的逐渐发展,电影如何借助符号学研究方法论把感性的创作用理性化的分析,把创作主旨准确地传达给观众变得尤为重要。

符号学作为一切传播学科研究的方法论,无论是自身理论的剖析还是跨学科的研究,都已经走上了一条逐步成熟的道路。通过运用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意味作用”理论对金基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影片中的符号进行分析,能够清楚地阐述符号是如何在“能指”和“所指”转换中向观众传递着不同的意味信息的。证明通过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意味作用”的研究方法,可以有效解释电影的符号意味作用产生的内在原因。

参考文献

[1]张宪荣.设计符号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赵毅衡.新批评文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3]安娜·埃诺,怀宇译.符号学简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4](法)罗兰·巴特,李幼蒸译.符号学原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5](法)皮埃尔·吉罗,怀宇译.符號学概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88.

[6](瑞士)索绪尔,岑麒祥等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猜你喜欢

巴特罗兰符号学
基于图像符号学的品牌联名设计研究
浅析徽州马头墙中的设计符号学
还有一只鸡
丰富的能源
写在“生命符号学研究”前面的话
我的警犬巴特
罗兰·希尔与邮票
我们存在于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
晨练的男人
大臀姑娘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