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学在泰国的译介研究

2020-09-10赵彩琳

今古文创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国文学译介泰国

赵彩琳

【摘要】 中泰两国文化交往历史悠久,中国从明朝开始就与泰国(阿瑜陀耶王朝)往来密切。据明史记载,在明一代泰国派遣使臣到中国访问达112次。随后的曼谷王朝十分重视翻译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尤其重视翻译中国的古典小说。自曼谷王朝初期译介《三国》和《西汉》起,从此拉开了泰译中国作品的序幕,两百余年来不绝如缕,硕果累累。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学在泰国的译介情况进行梳理,试图还原中国文学在泰国的译介全貌。

【关键词】 中国文学;泰国;译介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6-0050-02

中国文学伴随着泰中贸易及华人移居进入泰国,在这两百三十多年间,中国文学泰译本在泰国广泛传播,在带去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对泰国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直以来,海外华人始终扮演着中国文学在泰国传播的“媒介”,对中国文学在泰国的译介起着推动作用,泰国的社会政治层面也在不同时期支持着这一工作。此外,娱乐媒体这一新兴的“社会推手”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学在泰国传播的进程。在古典文学和武侠小说传播相对稳定的局面下,娱乐文化潮流的繁荣兴盛,现代科技娱乐的快速发展,不仅扩大了文学受众和文学欣赏渠道,也让文学更容易受到大众的关注。

中国文学在泰国的译介发展可划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一、王室支持推动下的中国文学译介时期(约1782-1910年)

自从阿瑜陀耶王朝开始,中国的文学作品就开始影响泰国社会。据推测,中国的文学作品最开始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经由中国商人赴泰贸易传播过去的。不论是讲述当时中国时下流行的故事,还是其他的文艺戏剧,这类通俗的沟通方式在中泰人民之间形成了文化沟通的纽带。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传统民俗故事,吸引了泰国各阶层的民众。约一百年前,泰国丹隆拉差努帕在《三国史话》中收集整理了曼谷王朝拉玛一世至拉玛五世的古典文学作品,数据显示自1809-1925年,最少有34部中国文学译作。曼谷王朝拉玛一世时期,有宫廷财政大臣昭帕亚帕康组织翻译了《西汉》和《三国》,最初这两本译著被刻于“页书百兰”上。拉玛二世时期译了《列国》《封神》《东汉》。这五部都是在王室的主持下进行译作的,并在后续的历史时期对泰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拉玛三世时期几乎没有出现通过翻译中国文学来传播文化的行为,反而是从各类的寺庙建筑中吸收中华文化。从拉玛四世起,中国文学在泰国的译介又重新兴盛起来,拉玛四世至拉玛六世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中国文学的泰语译本,如:《西晋》《东晋》《南宋》《隋唐》《南北宋》《五代》《说岳》《五虎平西》《五虎平南》《薛仁贵征东》《明末清初》《元朝》《岭南逸史》等,共计27余本。拉玛四世至拉玛六世时期之前的翻译都是由国王主持展开的,到了这一时期,翻译的工作逐渐交由王公大臣或贵族进行,并在王室的印刷廠制作出版。还有部分泽在西方人早先设立的布拉雷印刷厂印制。

这一时期的作品以经典的历史典籍为主,多为战争题材,比较注重实用性。最初拉玛一世下令翻译《三国》,是因为那时国家常与缅甸发生冲突,需要了解更多治国用兵之法。他认为中国古代文学《三国》对泰国政治有益,可以从中吸取有用的知识安邦定国,加上可借鉴中国文学经典开阔国民视野,所以命令官员把《三国》译成泰文。《西汉》和《三国》作为译介的开山之作,对其他中国文学作品在泰国的译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早期泰国私人出版社推动下的中国文学译介时期(约1868-1910年)

印刷技术于1662年的阿瑜陀耶时期传入泰国,在曼谷王朝时期开始兴盛。泰国最早的印版出现于1836年6月3日。曼谷王朝的大部分印刷厂都是致力于传教的在泰传教士建立的。随后,拉玛四世时期建立了正式的王室印刷厂,拉玛五世时期出现私人商业印刷厂。印刷厂的大量出现为中国文学作品的出版发行提供了便利,原来翻译的很多文学作品都在这一时期得以版印成册,如:《小红袍》《隋唐》《元朝》《清初》等,成本的译作在市面流通后,中国文学作品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一本是《西游》。《西游》作为中国经典名著按理来说应该在曼谷王朝初期就由王室主持翻译,但是直到拉玛五世后期才被翻译,而且负责印刷传播的是在泰华人。

三、报刊驱动翻译时期(约1920-1950年)

拉玛五世时期,随着印刷业的发展,泰国报刊行业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印刷业繁荣的同时也推动着中国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消费。印刷商为了利益往往会关注当时社会的需求,寻找质量优良的作品,因此大众文学消费的口味极大地影响着报刊上呈现的中国文学作品。20世纪初期以来,泰国的读者一直从报纸上关注中国文学的新旧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都是历史演义小说和历史传记。此外,由于泰国掀起的阅读中国文学作品的潮流,出版社翻译的速度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于是出现了一些民间私人翻译的作品。中文报纸也在这一时期华人子弟的推动下诞生。借助中国报纸传播的中国文学作品的典型例子是《五虎平北》,由沙炎叻报社翻译,1921年整理成册出版。

四、海内外华人推动翻译时期(约1950-2010年)

1930至1950年间,中国的文学译作没有太多亮点,直到20世纪中期,开始出现了大批中文泰译作品,中国文学作品在泰国的翻译进入鼎盛时期。此后,中国文学在泰广泛传播,部分书籍还成为大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及“中国研究”的学术议题。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翻译热潮,受到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

国外因素其一是中国新时期的政治运动和中国作家的文艺思潮,最突出的是1976-1990年对鲁迅作品的译介,其二则是香港武侠小说和台湾琼瑶爱情小说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最为明显)。

至于国内方面,主要是这一时期能够读写中文的第一代第二代华人数量逐渐减少,以及中国国内的政治运动激发了泰国华人强烈的维护中国文化的潜意识和决心,于是较多的译作应运而生。这一阶段推动中国文学在泰国译介的主力军包括华人学者、华裔作家、翻译家、华人慈善组织以及各大出版社,甚至成立了专门发行传播中国语言文学作品的出版社。同时,这一时期还有大量的泰国人或泰国华人赴华学习汉语,这一群体也是推动中国文学作品在泰国广泛传播的重要力量。

1950-2010年间,中国文学在泰国的译介成效显著,数量颇丰,可分为以下五类。

武侠小说:20世纪50年代后泰国掀起了翻译武侠小说的浪潮。早期中国的武侠小说在泰国接受度不算高,直到大量的香港电影电视剧进入泰国市场后,对中国武侠小说的翻译才到鼎盛时期。中国武侠小说在泰国风靡了60多年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中国作品在泰国断断续续地传播,武侠小说从未中断过,现在泰国大概有30位中国武侠小说翻译家,老一辈如诺·诺帕拉至今仍笔耕不辍,不断推出新的译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20世纪70年代后,由泰国知识分子从中国译入。中国新时期的文学作品在泰国被翻译得最突出的一个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新时期的文学作品对泰国读者而言是一种“新事物”带来了寻求解放的进步思想。

诗歌作品:20实际7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泰译中国古诗,有专门出版中国诗歌的机构,这些诗歌还被收录进了泰国出版的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比较文学的教材中。中国诗歌在泰国流传已久,目前搜集到的第一篇泰译中国诗歌是拉玛六世时期建造的邦巴茵行宫天明殿内石刻的汉字古诗,诗歌内容主要是称赞国王的功德和大臣们的尽忠职守。其余的泰译中国诗歌直到拉玛九世时期才出现,大约是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大量出版供普通大众赏读的中国诗歌译作。

电影电视剧:泰国民众以电影电视剧为媒介了解到的中国文学作品。

“触屏”网络文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泰国通过“屏幕”传播中国文学,在泰国社会激发了对中国的语言、历史、文学甚至是政治和生活哲学的浓厚兴趣。21世纪10年代,泰国读者阅读中国文学的媒介形式发生转变,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发展成“电影电视剧屏幕”,又到“电脑桌面”,直到现在的“触屏”手机。关注的文学体裁从历史演义小说到武侠小说,再到言情小说、魔幻小说、穿越小说、悬疑小说等。

总体而言,中国文学作品在泰国译介传播的起点较高,有一个好的开端,《西汉》《三国演义》和《列国》受到泰国王室的推崇,让中国文学在泰国翻译传播的脚步不断向前。特别是《三国演义》,在泰国各个时期都得到广泛认可,而且对其他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既被应用到战术兵法中,也被用于商业运营中,还被泰国人奉为生活哲学,甚至改编融入艺术表演,带来无穷的乐趣。更重要的是,翻译的语言辞藻华丽,对泰国作家界和小说翻译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逐步形成了泰国武侠小说翻译的特色,也慢慢延续到其他文本的翻译中。

在泰国的中国文学作品翻译的范围不断扩大,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长期的“中国文化热”,新起的“中国热”,加上作为桥梁的译者,作为接收方的读者,以及中间出版商的共同推动,两国在社会文化交流方面的合作越来越密切,中国文学在泰国的译介发展正朝着光明的未来大步前进。

参考文献:

[1]范兰珍.中国历史故事题材影视剧在泰国传播研究[D].广西大学,2015.

[2]李雅婧.泰文版《三国》中的曹操形象及流变[D].广西民族大学,2016.

[3]徐佩玲(Pairin Srisinthon).中国现代文学对泰国影响之研究[D].山东大学,2014.

[4]何明星.从“三国演义”到鲁迅,中国文学在泰国的传播[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06):45-52+89-90.

[5]谢玉冰.中国古典诗歌在曼谷王朝时期的泰译及流传[J].国际汉学,2016,(02):146-153+204.

[6]王苗芳(Chalalai Thanaruksirithaworn).中国武侠小说对泰国的影响[D].浙江大學,2009.

[7]饶芃子.中国文学在东南亚[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9,(03):3-6.

[8]金勇.《三国演义》与泰国的文学变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03):41-45.

[9][泰]达璐妮·替拉吉迪彭:中国武侠小说在泰国的传播[D].泰国华侨崇圣大学,2009.

[10][泰]拍玲·希新通:泰国读者对中国新时期文学作品的反应[J].中国学研究,2015,(8):1-23.

猜你喜欢

中国文学译介泰国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新中国70年百种译介图书推荐目录”发布
传播学视域下《文心雕龙》的译介模式与翻译策略
新年游泰国
中国文学“走出去”翻译出版的再思考
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游仙窟》与《双女坟》的对比分析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去泰国啦
我的泰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