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发展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探究
2020-09-10姜欣欣
姜欣欣
摘要:美术教学具有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作用,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美术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探索高效教学模式,推进美术教育发展,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水平。文章遵循小学美术教学规律,结合学生实际,对美术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以期促进学生主体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生主体发展教学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师要积极创新改革,结合学生发展特点和学科特点改进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策略,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自身的主体发展需要,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
一、给予学生关心爱护,拉近师生之间距离
“爱满天下”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在他看来,热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可以看出,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的能力是决定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高低以及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主要因素。教师要以关爱、公平、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这样学生才会真心尊重教师,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学习的效率。比如,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主动融入学生集体中,和学生做朋友,倾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学生平等相处,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在学生心中树立和蔼可亲的教师形象,让学生敞开心扉,全身心投入美术学习活动中。
二、组织学生手工制作,满足学生实践需求
学生动手能力强,对手工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这样不仅可以推进美术教学开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根据学生年龄段,可以分类选择手工制作内容,比如低年级学生可以制作动物造型为主,使用的材料为橡皮泥和彩纸等;中年级学生开展创意主题制作活动,使用的材料多为生活中的废旧物品;高年级学生制作雕塑、模型、乐器、服装等美术作品,不限制材料,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保证手工制作课顺利开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实验材料。比如,在学习《做海洋生物》的时候,教师首先展示了一个事先做好的海洋生物,让学生猜一下这个生物叫什么,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随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各自准备的材料制作自己认识的海洋生物。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就制作出来的海洋生物互相点评。
三、结合生活开展教学,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生活即教育”也是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教育思想之一,他认为教育离不开生活,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往教学过程中,学生只需要听教师讲即可,不需要动脑、动手,不仅没有提问的机会,更不可能走进大自然和社会,和生活亲密接触。其实,社会才是最大、最好的学校,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深入生活,才会有深刻的感悟和体会。例如,在做《神奇的小画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自己记忆中的生活情景通过绘画记录下来,对折大小相同的几张白纸,将其制作成上下活页,完成艺术品的创作。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帮助。比如,有的学生不知道自己要画什么,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提示学生:“只要是生活中常见到的事物,都可以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如城市中的各种建筑物、植物、动物等。”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创作的图画都有自己的特点,丰富多彩,内容新颖,将这些图画进行巧妙衔接,随意翻动的话一定会出现有趣的变化。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四、有效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其发现美的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开放性强的特点,它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赋予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美丽事物的眼睛以及一双创造美好事物的双手,鼓励学生自由创作,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未企及的美。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欣赏作品中美的元素。比如,达·芬奇在其经典之作《最后的晚餐》中,通过精准的色彩和构图,对每个人物的神态、行为、眼神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我们可以感知人物的怀疑、愤怒和惊恐等诸多情绪,获得直观的、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受到达·芬奇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又如,达·芬奇的另一幅作品《蒙娜丽莎》更是惊世名作,影响了数代人的审美观念,说这幅肖像画是世界之最也不为过。虽然以学生现在的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他们很难理解这幅画作的寓意,但只要细细品味,依然能够体会到绘画的艺术魅力,这对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五、发挥电子白板优势,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以往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都是在下面听教师讲解,模仿教师画画,这种教学模式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护,教学效率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插图功能,通过涂改学生的作品与其交流互动,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小小建筑师”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只做了一个房屋建筑的结构图,然后借助智能笔改动房屋的结构,使房屋呈现不同的形状。首先,教师通过移动房屋结构,改变木棒位置,将房屋变成一座小山,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给小山涂上颜色。随后,教师鼓励学生联想自己生活中见到的事物,尝试將房屋变成自己常见的物体。在好奇心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一个又一个新鲜有趣的事物。比如,有的学生将房屋变成了一架大飞机,有的学生将房屋变成了粗壮的树干。教师在观察学生创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导纠正。比如,学生创作的飞机图案只有翅膀、没有尾翼,这时教师要告诉学生飞机尾翼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尾翼在飞机飞行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六、用多样化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评价环节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情况,学生也能通过教师评价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身长处和不足。以前的评价形式单一,多是通过考试成绩来判定学生成长情况,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实践证明,学生需要的是鼓励和赞赏,教师的肯定和认可才是学生努力的最大动力。因此,教师要采用以鼓励性评价为主的多样性评价方式,如练习评价、常规评价、课上评价、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师生评价等。教师不仅要看最后的结果,还要观察学生的表现情况以及态度,如评价小组活动时,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团结度、纪律情况和协作表现,多角度、多层面进行量化打分,让学生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总之,为了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水平,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实现美术教学的目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德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教师,2016(01).
[2]刘树山.美术教学训练的新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