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故事教学”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探究

2020-09-10杨述廷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故事教学学习效率

杨述廷

摘要: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积淀与传承,学好历史是每一位学生应该努力做到的。学生可“以史为镜”,通过历史事件反映的道理鞭策自身,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增强民族自豪感,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事物。由于历史事件本身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历史故事,丰富学生的历史认知,同时拉近师生距离,让历史课更具趣味性。

关键词:故事教学 初中历史 学习效率 陶行知思想

初中生刚接触历史,理论上说应该会对新鲜的历史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默认的主、副课之分,初中生不得不把更多精力分给语数外,忽略了历史课学习。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致,使原本就不被重视的历史课雪上加霜。对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把有趣、人性化的故事教学法引入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一、历史故事教学法概述

历史故事教学法以历史课本为基础,引入和课本内容相关的其他历史故事,学生可以从故事片段中了解历史的发展轨迹。教师通过抽离出历史故事中包含的知识,巧妙创设问题,引导学生研究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使学生在享受故事教学法带来的快乐感的同时,还能获取丰富的知识,开阔视野,为形成深厚的历史素养打下基础。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的意义

故事性、趣味性、参与性是故事教学法的三大特点,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平铺直叙,故事教学法更倾向于旁敲侧击,巧妙设问,因此也更具教育意义。历史故事教学法的应用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增强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新教育》中提道:“学生有了趣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平日里,教师侧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课时过于注重灌输课本知识,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这样的教学存在很大的弊端,久而久之,学生原本的好奇心和兴趣被渐渐消磨,会产生倦怠感,不再对历史课感兴趣。故事教学法从课本出发,以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小故事作为学生的兴趣点,讲故事,设问题,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引导他们积极探索与学习。

2.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历经过“四大发明”的荣耀,也承受过自然灾害和殖民入侵的苦难,华夏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传承与发展,生生不息。祖国今日的强盛,离不开古代人民在科技和文化方面的日积月累。通过故事教学法讲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英雄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讲述鸦片战争等灰暗史,让学生在心中立下宏伟志气,为中华民族不被欺凌而发奋读书。

3.简化难点

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因此,教师可以把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小故事的形式讲述,简化教学重难点,便于学生掌握,同时这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更为温馨、和谐的学习气氛,帮助学生战胜倦怠心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三、历史故事教学法的选材原则

1.真实性

选材要真实。真实性是教师选用历史小故事的第一要素,不能为强化历史课的教育意义而随意编撰、篡改历史故事。在真实历史故事的熏陶下,学生才能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丰富自身历史知识。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教师可以选“望梅止渴”的故事,该故事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通过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了解三国枭雄曹操的智慧。

2.针对性

选材要有针对性。有的教师刚开始运用故事教学法,还没有掌握选材技巧,选用的历史故事针对性不强,偏离教材主题。在选材时,一定要立足于课本,做到故事和课本内容紧密联系,两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这样才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趣味性

选材要新颖有趣。故事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选用一些趣味性足、新颖生动的故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带进故事情景中,加深其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为了强化故事教学法的趣味性,还可以加入一些现代化的元素,如多媒体、互联网、移动设备等,让学生饱读历史。

四、故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悬念法”导入新课

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好奇心强烈是初中生的年齡特征,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探索欲。基于此,教师可以将枯燥的历史知识变为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愿意去接近和探索。首先应该在课前导入下功夫,在上新的一课前,教师要设置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课前教师设置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上,为什么要在天安门广场放置54门礼炮,而且鸣炮28响呢?”学生纷纷表示不知,随后教师引入本节课,让学生了解原来54门礼炮代表我国54个民族的大团结(当时还未有56个民族),齐鸣28响寓意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人民群众直至革命胜利所经历的28年浴血奋战。教师通过“悬念法”导入新课,很自然地引入这节课,让学生对新课充满憧憬,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收获了良好的课堂体验。

2.课中穿插历史故事,创设问题

初中历史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难以理解是正常现象。教师如果在一节课一直采取平铺直叙的方法,很难确保学生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讲解教材内容时穿插历史小故事,创设问题,能够降低教学的抽象性,帮助学生更生动、直观地认识历史知识,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更加客观、正确看待历史事件。

案例:鸦片战争。本章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学习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人民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和爱国情怀。在讲到“虎门销烟”一节时,教师穿插关于林则徐的一个小故事:1838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他先后乔装成苦工、大烟鬼,和其他苦工、烟鬼混在一起,发现当地官府只是明面讲着禁烟,其实背地里和洋鬼子勾结贩烟。林则徐将这些坑害国家、坑害百姓的贪官污吏的名字一一记在心里,最后该革职的革职,该法办的法办,后来才有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

讲到这,教师创设问题:“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对于中国有哪些危害?”通过后续系统的学习,学生A思考后回答:“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目的是牟取暴利,掠夺廉价原料,最终目的是侵华。”学生B答:“对中国的危害主要是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削弱了清政府的军队战斗力,腐蚀统治阶级,使清政府更加腐敗。”教师又问:“林则徐虎门销烟,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学生C答:“虎门销烟体现了林则徐反抗外来入侵的坚强意志,维护了中华人民的利益。销烟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林则徐的正确领导,他是民族的大英雄,他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事实证明,课中穿插历史小故事,适时提出问题,学生都乐于参与,学习的情绪高涨。整堂课学生的大脑都在快速运转,充分体现了初中生思维敏捷的特点,原本枯燥的45分钟也很快流逝了。

3.巧妙收尾,让学生意犹未尽

在历史课的结尾,可以用教育意义明显、趣味性强的小故事收尾,通过巧妙收尾以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意犹未尽。

案例: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本章内容主要讲述两汉时期医学、科技、宗教、文化的发展,医学方面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和华佗的麻沸散、五禽戏;宗教有道教和佛教;科技有蔡伦的造纸术。最后,教师以司马迁的《史记》作为整节课的收尾,创设问题:“《史记》是伟大的史书,司马迁也因此被称作‘历史之父’。他在创作这部巨著时克服了种种困难。《史记》代表着什么?作者又有哪些过人的优秀品质?”

学生都表示不解。教师向学生讲述司马迁在10岁时一边放牛种地,一边刻苦攻读,后被董仲舒和孔安国两位大学者收为学生。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司马迁逐渐建立了成熟的历史价值观,他的学问也越来越深厚。在司马迁20岁时,他开始了第一次漫游,为创作《史记》打基础。在《史记》的创作中,司马迁因替一位将军辩护,被汉武帝打入狱,在狱中受尽折磨,几次想了结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未完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出狱后更加发愤创作。在60岁时,他终于完成了这部辉煌巨著。《史记》为“二十四史”之首,代表着西汉时期文化的发展,也是司马迁不畏艰难的精神的体现。

讲完司马迁的事迹后,教师还可以讲一些《史记》中的其他故事,通过小故事收尾课堂,给学生上一节生机勃勃的历史课。

4.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移动技术的优势

信息化时代下,多媒体、计算机、手机等设备已成为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历史教学也要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发挥这些设备的优势,让设备代替教师来“讲故事”,减轻教师负担,提升教学有效性。

案例1:秦朝的统一。教师可使用投影设备在大屏幕上播放历史纪录片《大秦帝国》,纪录片中铿锵有力的声音、激昂的文字、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故事,把学生带回了那个中国第一位皇帝诞生的年代。

案例2:灿烂的宋元文化。教师创建QQ、微信群,将所有学生邀请入群。历史课上学生已经初步体会宋元时期文化的灿烂,为了巩固教学效果,教师在群里分享“听历史”“蜻蜓FM”“优酷视频”等 APP中关于宋元文化的有声故事、诗词或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以《资治通鉴》、宋词元曲、《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宋元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课后鼓励学生收集历史故事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和生活是相伴而行的,教育要包含在生活中,两者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教育作用。教师要把教学贯穿于学生的生活中,才能巩固教学成果,这符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此,可鼓励学生在家里收集历史故事,使历史课本中的内容在生活中得到拓展。

案例:三国鼎立。上完本章节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和自己的家长协同合作,通过互联网、手机、书籍收集三国时发生的小故事,上课时以小组形式进行分享。最终,A小组收集了三顾茅庐、官渡之战等故事,B小组收集赤壁之战,C小组让人惊喜,他们收集了“周瑜借箭”的真实故事,让其他学生认识到真实发生的历史和《三国演义》情节的不同……通过自己动手收集故事,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认知不一样的历史世界。

五、结语

故事教学法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用真实简单、新颖趣味的小故事进行持续、深入的教学,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如此教学,学生如饮甘露,孜孜不倦,教师也能获得更好的教学体验。

参考文献

[1]吴英.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6):105.

[2]孙洪艳.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32):80.

[3]金玲.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2(19).

[4]黄燕.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八年级教学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20):63-64.

[5]陈常青 . 听故事,学历史——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70-71.

猜你喜欢

陶行知思想故事教学学习效率
陶行知教学思想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渗透行知思想做好班主任工作
在绘画中将创新教育与陶行知思想相结合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多媒体学习效率分析研究
《线性代数》计算机辅助教学初探
模仿故事角色
借鉴陶行知思想,小议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