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重预防机制”在基层安全管理上的应用研究

2020-09-10王宁华

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安全管理基层应用

王宁华

摘 要: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双重预防机制”是当前企业基层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包括风险分级防控机制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两个方面内容,主要为了促进企业基层风险分级防控和风险管理能力提升,以及对安全隐患加以排查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最终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和健康运作。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双重预防机制”在基层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安全管理;基层;应用

0 前言

“双重预防机制”这一理念最先是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主要包括风险分级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方面内容。就以往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来看,主要防控措施是对安全隐患加以排查,但“双重预防机制”则有所不同,除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外,还包含风险分级防控方面内容,且着重将风险防控提朝前,重在加强对生产过程中各类风险事件的提前预防,形成一套集预防、控制、排查、落实、治理为一体的安全事故预防策略。其次,传统的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是基于结果的考核、控制模式,而双重预防机制当中的风险防控则是基于过程的管理模式,重点在于强调对风险的预控,将风险控制放置于隐患事故爆发之前,并配合相应的安全隐患排查处理机制,起到查缺补漏的效果,争取在事故发生之前能够消灭隐患问题,形成一套双轨制的风险防控治理安全防护体系 [1]。

1 基层安全管理中的风险分级防控

1.1 企业风险定义

企业风险主要指的是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的组合,广泛讲即某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可能出现的隐患等。具体到某一职业上,如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该风险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性,由此带来人生安全隐患及健康伤害程度等,其风险值包括可能性和严重性两方面。其次,企业风险不能直接得出,而是经过人为评价得出,所以,企业在开展风险防控工作之前,就应当组建一支高质量、高效率的风险管控小组,全权负责企业风险管控工作,该风险管理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辨识危险因素、做好风险评估以及加强对风险的防控等[2]。

1.2 辨识危险因素

开展班组学习会,组织全员参与其中,主要围绕安全管理要求及规范,以及如何辨识危险因素方面进行,针对各个生产环节、作业区域、岗位、负责环节等方面来进行区别划分,并由各环节、各岗人员来对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在对危险因素识别过程中,还可以参照企业伤亡事故来加以分类,各岗位针对各自所负责的环节全面仔细的便是危险来源,最后上报至企业安全管理部门。

1.3 评估风险程度

成立风险评价小组,小组成员主要包括安全管理部门、班组长、设备管理部门、工艺部门以及专业技能部门等。小组各成员需对风险评价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深入的学习,针对所辨识出来的危险源,可以采取矩阵法或是其他有效、科学的方法加以评价,并在确定风险等级以后,依据等级对其加以归类。风险矩阵法是用于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一类简单可行的方法,其具备两个变量,一个是可能性L,而S则代表事故后果。危害风险分级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R=L×S,其中,R可用于表示风险值,S可用于表示事故后果所造成的严重程度,而L则可用于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数值。

通过以上矩阵风险评估,便可以确认最终的风险级别:重大风险(红色)、为较大风险(橙)、一般风险(黄)、低分险(蓝)。

1.4 风险管理自评模型的建立

做好评估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风险评估计划的制定、对风险评估程序的确定,以及风险评估工具和方法的选择。其次,对需要进行安全防控管理的环节、项目,以及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加以识别。第三,对已有安全防控措施加以确认,然后对风险源、风险行为、潜在威胁性、经济损失程度进行分析。第四,依据以上分析结果进行相应的等级划分及综合评价,最终得出风险等级。

1.5 加强风险防控

风险预防管控措施是基于风险台账并依据风险级别有针对性的来进行制定的,在风险预防措施中,又包括了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个体防护装备、警告标志及管控措施、工程控制措施等,要求所制定的管控措施必须具备针对性和较强的实用性。在此过程中,风险管控级别的划分需依据风险大小来判定。其次,将通过审批的风险防控台账发放到企业各部门及各岗位,让全员参与到风险防控措施的学习中来,切实落实安全管理工作。从整个风险分级防控工作来看,当中所包含的风险识别、评估以及防控均处于动态过程中,一旦有新风险被识别,便需要对其进行评审,评审活动定期进行,然后再制定相应的防控办法,最后在对风险管理防控措施加以不断的改进及完善[4]。

2 基层安全管理中的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

2.1 安全事故隐患定义概述

所谓安全事故隐患,主要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法律规章制度,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管理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危险状态等,作为隐患的三大分类。

2.2 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

当风险防控措施台账形成以后,便需要对风险进行分级管控,由企业(总公司或总厂)领导层面对重大风险进行管控和隐患方面的排查;由(分公司或分厂)来负责较大风险的管控和隐患排查;由车间对一般风险加以管控和隐患排查;由班组对低分险加以管控和隐患排查,各环节各负责人需严格按照检查频次方面的要求来加以落实,且在整个管控过程中,由上级进行管控的风险,要求下级必须一同加以落实,各级各部在排查过程中一旦发现隐患,需第一时间加以整改,无法立即进行整改时,需上报至安全管理部门,同时做好对隐患问题的记录和处理进度的监控。其次,针对红色重大分险问题,必须加以汇总并登记造册,同时详细说明该分险所处的作业活动场所、相关负责部门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所涉及的技术工艺、相关管控及应急处理方案等。并制定出一套詳尽的风险管控处理方案,分发至各部各级开展培训、学习和考核。当隐患排查完毕后,还需要对排查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同时记录问题整改过程。第三,在整个隐患排查过程中,若发生未能在第一时间整改的情况,且该隐患又属于重大隐患,这种情况下,应当将其纳入风险台账当中,并加以重点防控。第四,针对隐患和危险源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危险源包含事故隐患,同时,若风险防控不得当,也容易引起隐患问题,若隐患处理不到位,也会引起安全事故问题。因此,隐患排查和治理的一个大前提便是安全风险的分级管控,为形成高质高效的双重预防机制,势必要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处理联合起来。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重预防机制”在基层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当中的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和隐患排查处理机制二者缺一不可,风险分级管控中的风险识别,其作用在于对风险隐患进行普查,风险评估方面则是为了对风险等级进行确认,风险防控则是将风险扼制在事故发生之前。而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方面,主要是针对现存风险防控措施加以检查,并针对尚未发现的风险查缺补漏,对风险识别完善和补充。在企业基层安全管理当中,纳入双重预防机制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将隐患排查治理同风险分级防控有机联合起来,真正做到在风险形成前就能加以预防和控制,并配合隐患排查机制,即查即处理,达到双管齐下的效果,并借助该防控理念,组织基层开展培训和学习,加强管理层及员工安全作业意识,促进各级各部各岗位人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风险预防能力、风险管控能力以及对风险应急处理能力方面的提升,借助分层隐患排查方式,能够提高隐患排查及处理的有效性,保证企业安全生产运作的同时,不断促使企业基层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湘,吴超,王秉. 促进企业安全管理良性循环的问题驱动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01):211-216.

[2]鲁晔.企业基层管理创新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8 (24):82.

[3]何阳宇.探析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J].中外企业家,2020(02):253.

[4]刘志鹏.关于企业安全管理实效性的思考与改进措施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21):12+16.

猜你喜欢

安全管理基层应用
基层巡览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