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锻炼促进高中学生心理和身体健康成长

2020-09-10穆朝学

体育风尚 2020年7期
关键词:身体健康高中体育心理健康

穆朝学

摘要: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的渗透,给我们教育事业带来无限的生机,高中体育已经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在当前学生压力以及课业负担不断地加剧情况下,这些不断增加的压力给学生们身体以及心理上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有的学生不间断的学习持续数个小时,不断增加的考试模式以及难度给学生的精神重负我们可想而知,我们高中体育的作用是希望能够锻炼学生们的身体同时给学生们带去心理上的放松,那么如何构建高中体育高效课堂,是高中体育老师们面临的实际教学问题。

关键词:高中体育;心理健康;身体健康

好的身体是学生学习以及以后工作的重要基础,现在因为学习造成身体不健康的变化是得不偿失的,身体得不到保障,学生又哪来的全面发展呢?就连学生的成绩也得不到保障,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非常迅速的阶段,那么体育课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高中阶段的学生正是为未来打拼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背负了全家人的希望,不愿意辜负自己十二年寒窗苦读的学生们。他们在这个时期心理会很敏感,倘若没有一个合适的引导和发泄方式没准备会出现十分严重的后果。

一、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我们经常听到运动带来的身体益处(如增强心脏健康),而运动对体育健康的促进作用则较少提及。然而,参加适量的体育活动会改善情绪和情绪状态。运动既能促进心理健康,又能提高生活质量。以下是通过锻炼获得的共同心理益处:改善情绪;减轻压力和提高应付压力的能力;提高自尊;对身体成就的骄傲;增加对自己的满足增加能量的感觉;增强对身体能力的信心;抑郁症状减少。当人们体验到这些心理益处时,他们很可能也会有动力继续锻炼,从而继续得到这些好处。每个人都知道有规律的运动对身体有好处。但锻炼也是改善心理健康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有规律的运动可以对抑郁、焦虑、多动症等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它还能减轻压力,提高记忆力,帮助睡眠,减少情绪波动。研究表明,运动可以像抗抑郁药物一样有效地治疗轻度到中度抑郁症,当然没有副作用。除了缓解抑郁症状,研究还表明,保持锻炼计划可以防止抑郁症复发。锻炼是对抗抑郁的有力武器,原因有以下几点。最重要的是,它促进大脑的各种变化,其中包括神经生长、减少炎症,以及促进平静和健康感觉的新活动模式。它还能释放内啡肽,这是大脑中强大的化学物质,能让你精神振奋,感觉良好。最后,锻炼也可以分散注意力,让你有一些缓冲的时间来消解负面的情绪。

二、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高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发直的重要时期,在此过程中合理进行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体质的强化,对于学生身体的发育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现阶段对于我国绝大多数中学生而言。由于学习压力相对较大导致了其每日体育运动量相对较小,难以有效满足身体成长发育的需求从而造成学僧体质的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有关部门制定了学生体质健康则试标准,以便对学生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

三、当前高中体育锻炼的问题

(一)文化课与体育活动之间的不平衡

我们都知道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就我的经验上来看,传统形成的对体育课的一些不重视现在非常难以改过来,就比如我遇到过学生应该到了上体育课的时间但是在教室里看文化课,这种情况其实是当前体育课的尴尬情况缩影,我们该如何处理文化课与体育课程以及体育活动之间的不平衡性,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大问题,造成这种原因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其中包括教师的一些认知,学生的观点等等,但是我认为高中阶段的学习追溯其本身其实就是对人的塑造,我们要争取在学生上学期间这段时间努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水平以及身体水平,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处理好其中的剪刀差,就会背离我们最初的目标,这时间得不偿失的,无法真正地让学生全面发展。

(二)数据具有孤立性,不利于教师综合分析

也就是说我们很多时候让体育课专业性不够强,我翻阅看了很多有关体育教学的文献,其中很多都提到了我们体育教学不要流于形式,要有数据的支持,根据我的教学实际,我对此的看法是可以通过平时的一些体能测试来记录每次学生的数据,通过若干次测试来观察学生有没有身体素质的提升,这样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生体质健康,但是其中的问题就是测试数据之间具有较强的孤立性,各个时期的数据尚未实现有效综合管理与使用。从而导致体育教师往往难以有效根据学生身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方案的制定与选择,不利于体育训练科学性的提升。同时,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相对较差且其对于开展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从而导致体育教学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无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体育锻炼机会。

四、高中体育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途径

(一)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知

在传统的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对所教内容进行快速讲解之后就让学生自发去练习,学生们因为抓不到体育锻炼的重点又不敢询问老师,最后大多数都是随便动作几下糊弄过去,长期以此,学生学习体育、练习体育的热情逐渐降低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现如今,在具体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们正在积极转变教学方法,比如将专业的体育项目作为课堂的内容,比如乒乓球,我国的乒乓球水平排在世界前列。无论是奥运会还是其他的比赛中,我国乒乓球整体成绩遥遥领先。体育课中如果教师带领学生训练这种体育项目,那么学生的热情会大幅度提升,非常喜欢和老师以及同学探讨,教学效果极好。但也不能太过于专业否则会在练习过程中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消耗学习动力。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体育运动中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精神对体育运动的探讨中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推动中学生体育教育与健康活动得以实现持续发展。在人的心理品质素养里,最核心、最要培养的是自觉力、自律力、专注力、坚持力和耐挫力。这也是我们需要培养这样的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专注于体育锻炼的學生进入社会也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有出色的成绩。

(二)采用分层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

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合作模式带来的好处之外,老师在其他的相关教学活动的时候依然可以应用合作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互相合作一起思考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独立来解决一些实际上的问题。举例来讲,在实际的体育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合作分组,主要构成是三个类型层面。首先是具有一定的运动天赋并且体力和运动力都不错的学生和相对体育较差的学生所形成的帮扶小组。其次是由体育能力相差不多的学生相互组成的竞争性小组。最后就是大范围的集体运动小组。在这些小组模式的帮助下,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合作模式带来的优势,并且不断地提升自己,同时由于对学生进行的分组但没有就对学生进行等级上的划分,从而也让学生的信心得到了保护和增强,让学生在不断努力的过程中激发出自己的潜力。

五、结束语

高中对于学生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如此大的学习压力,我认为对于学生的身体消耗是非常巨大的,正因为如此,对于学生体能的提升,身体健康的关注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体育教师需要让体育课程更加的灵活,丰富性更强,效率更高。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非常多的,我们体育课程要考虑学生适应的程度,学习习惯等等,我们要保持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不断的前提下,对学生的课程尽量改善到最好。

参考文献:

[1]黄宁波,钟卫东,何见利.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练习内容选择的思考[J].体育教学,2020,40 (02):44-45.

[2]刘云峰.高中体育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 (06):217-218.

[3]赵健,许金君.运动处方对高中体育特长生体适能的促进效果研究[J].田径,2020 (02):33-35.

[4]张虎.高中体育田径项目中短跑的力量训练研究[J].田径,2020 (02):46-47.

[5]卢建玺,张军,王学芳.提升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互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20 (02):198+211.

[6]毕磊.如何在高中体育篮球教学中渗透快乐体育理念[J].中国农村教育,2020 (02):70+72.

猜你喜欢

身体健康高中体育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篮球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
小学体育课如何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