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专业协同发展”视角下的高校家政学专业发展

2020-09-10薛书敏刘睿琳

家庭服务 2020年8期
关键词:家政服务业毕业生

薛书敏 刘睿琳

当今社会,提升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追求。家政服务业必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家政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校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撑。目前我国家政学专业的发展步伐缓慢,仍处于摸索和探索阶段。笔者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家政学专业的发展未能与家政服务产业的实际需求同步,由此提出家政“产业-专业协同发展”的观点。

家政服务业对家政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专业家政人才匮乏

当前,家政服务业在我国是极具潜力和发展劲头的行业,必将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虽然发展前景一片大好,但产业的规模发展与人才的规模和质量仍存在高度不对等的问题,企业仅靠现有的服务人员提供有限的家政服务,“客户等服务人员”的局面迟迟没有改变,使得企业想要快速发展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大多数家政服务企业极其渴求更多高学历专业性家政人才的“加盟”,不仅需要他们在校期间所学习的家政学基本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更需要他们用创新思维改变现状,突破发展瓶颈,实现企业转型发展。

企业管理人才供不应求

随着国家对家政服务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近几年家政服务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借此机遇,不少规模化企业开始注重品牌化,稍具规模的企业也逐渐扩大自身在全国的影响力,纷纷在全国各地建立连锁店、加盟店等,家政服务企业的群体性崛起就在眼前。但现状是门店越来越多,现有的管理人员却又不懂什么是真正的家政服务企业管理,不懂得怎样做宣传、激励员工,不擅长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合理地运用在企业管理中,专业的家政人才尤其是家政企业管理人才仍供不应求。

急需引进专业性高学历人才

为了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实现家政服务企业的持续发展,各个家政服务企业纷纷开设多种服务项目,例如母婴服务、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医疗护理服务、婚恋服务、家庭理财服务等。目前在一些大城市,诸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家政服务——请年轻的、具有婴幼儿早期教育专业知识素养的家政服务员到家给孩子授课,进行婴幼儿早期教育。这也表明人们对于家政服务的需求只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细化,对于家政服务的专业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事实证明,现有的家政服务人员已不能适应多样化的客户需求,只有引入高学历的家政学专业人才,才能打破现在沉寂的家政服务市场,使其彰显活力。

当前高校家政学专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我国高校家政学专业发展缓慢,存在招生难、毕业生就业矛盾、专业教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并亟待解决,使得家政学专业的发展无法与家政服务业的发展同步,产业需求旺盛,但高校所培养出的人才却少之又少。

家政学专业招生困难

受人们对家政服务认识偏差所致,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可度一直较低,作为对口专业的家政学专业,自设立以来招生情况也一直不容乐观。分析其原因,是一提到家政,许多人就会认为从事家政服务工作就是去当“佣人”、当“保姆”,因此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去学家政学专业,也很少有学生将家政学专业作为报考的第一志愿。

家政学专业毕业生存在就业矛盾

据调查,仅有不到半数的学生选择留在家政服务行业就业,其余的学生选择继续升学或选择从事非家政服务相关行业的工作。这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家政学专业学生虽专业知识过关,但技能方面却存在一定缺陷,往往是只有理论基础没有实践,不能真正满足企业和雇主的需求,加之社会经验不足,在家政服务市场中很难生存。二是不愿扎根。虽然国家大力助推家政服务业发展,但是目前中小城市家政服务市场的发展仍止步不前。不管是什么专业的毕业生,都希望首次就业就能够得到高薪、高度重视和高待遇,这也是目前高校毕业生的一种心理常态。正是这种不愿扎根、坐等饭吃的心态使得不少家政学专业毕业生放弃从事家政服务工作,转而谋求其他出路。

家政学专业教学体系不完备

目前高校家政学专业教学存在着以下三点问题。一是教材混乱,难以统一。教材是教师和学生用来教和学的主要“工具”,有效的教学必须以专业性的教材为支撑。目前我国家政学专业教材基本空白,家政学专业课程的教材极度匮乏,一般是由本校家政学专业教师自行编写,出版后再供学生使用,缺少国家统一部署和编撰,阻碍了家政学专业和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二是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家政学专业的教学一般是由专业知识讲授和实际操作两部分构成。但是很多学校只是在学期末对某项技能进行一次性考察,然后由授课教师进行成绩评定,造成了重结果轻过程、重讲授轻实践的教学失误,影响教学质量,不利于检验学生的真实水平。三是供师生进行实际操作的空间有限。一些学校家政学专业实训室面积和数量与实际授课学生数量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平均到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操作时间很少,学生无法在有限的课时中学习到教学计划安排的知识与技能,而且有的实训室设备滞后。诸多因素限制了教学的正常开展及学生技能的提升,也给教师授课带来了极大挑战。

如何对接产业,促进家政学专业快速发展

“产业-专业协同发展”就是指协调某种产业和某种专业各方面实力,使二者相互协作完成某一目标,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产业-专业协同发展”不仅会给双方带来良好效益,也是未来中国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石。建议协调家政服务业与高校家政学专业各方面资源,使二者相互协作并进、扬长避短,实现二者的双赢。

简单来说,即高校家政学专业从家政服务市场需求出发,培养出高学历家政学专业人才,以促进高校家政学专业新发展,同时为家政服务业输送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同时需要高校对其家政学专业做好明确定位,紧跟时代步伐,做到与市场需求对称,积极探索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路径。

促进行业发展

毕业生就业情况是评估一个专业是否有价值的重要依据。通过调查可知,仅有不到半数的家政学专业应届毕业生选择在家政服务业就业,家政学专业毕业生对于家政服务业并不敏感。筆者认为原因在于虽然家政服务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地域化特征明显。对此,家政服务业发展应全国一盘棋,让发展速度快的地区带动发展势头不足的地区,让龙头企业带动品牌化程度低的企业,使得全国家政服务业整体实力提升,更具活力。如果能做到这样,家政服务业就能吸引到更多拥有较高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年轻人,实现高校家政学专业毕业生和家政服务业的高效对接。

提高家政学专业教师水平

由于国内家政学专业硕士点、博士点极度缺少,家政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又达不到要求,导致不论是普通高校还是职业院校,家政学专业师资力量都十分薄弱。建议对家政学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进行规范,也要促使现有的家政学专业教师及时更新观念,关注家政服务市场动态,拓宽视野,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要鼓励在职的家政相关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使其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技能指导和就业指导;在校内要加强团队建设,推动教师之间通过相互参与、协同合作的方式开发校本课程、进行科研活动等,促进教师共同发展,提高专业性。改变只是将所授课程与家政服务强硬挂钩,无法从根本上将家政学专业的精髓带给学生的现状。

改变家政学专业教材混杂现状

在教材上,建议统一部署家政学专业教材的研发与编纂工作,打破由本校授课教师编纂的单一途径,可由家政服务行业协会、家政服务企业与高校联合编纂;也可借鉴、翻译美国、英国、菲律宾等外国高校的家政学专业教材,取其精华,再结合我国国情,增强教材的本土化。同时要保障教材内容的时效性,及时将家政服务市场行情、国内外家政服务案例纳入到教材,使学生能够便捷地获得具有时代性的新知识、新技能,受到真、善、美等多方面的洗礼。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现如今,人们对于家政服务的需求日益攀升,亟待引进专业性强的高学历家政人才。因此,高校应树立市场观念,对接市场需求,最好是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高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而不是照搬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办学要有特色。

各大高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应明确既要重理论、也要重实践,所培养的应是能够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的、具有高度职业性和专业认同感的、熟练掌握一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够在一线活跃的人才,而不是眼高手低、有学历没能力的“半瓶醋”。只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家政学专业毕业生才能与家政服务市场实现完美对接,带动家政学专业和家政服务业应对社会需求,走出自己的舒适圈,走进大众的视野。

(作者薛书敏系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家政学专业副教授、聊城市家庭服务业协会副会长,作者刘睿琳系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家政學专业本科学生。本文为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家政学专业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家政服务业毕业生
坚守与创新
2019年国家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2019年省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中介型家政O2O企业价值链优化策略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