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维护恋爱关系成本研究
2020-09-10陈鸣简璐袁宝菁李青青王长虹
陈鸣 简璐 袁宝菁 李青青 王长虹
摘要:随着大学生心理趋于成熟、生理成长,对恋爱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大学恋爱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信息环境多元但心智还未成熟。恋爱成本过高是大学生对发生恋愛关系望而却步最普遍的原因,因社会经验不足、恋爱状态过热或恋爱消费观念不足导致恋爱成本过高,恋爱成功率较低,恋爱成本问题成为大学生男女恋爱交往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笔者对大学生维护恋爱关系成本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更好的树立正确恋爱消费观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恋爱成本;恋爱心理
目前在校大学生均为90、00后大学生群体,在恋爱交往消费方面与以往不同,出现了一些新特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等因素的影响使维持男女交往关系中所用到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因此大学生男女恋爱关系成本也是一个当代值得研究的问题。大学生作为社会重要的青年知识分子,群体数量大,收入有限且消费能力可观,其恋爱消费行为有较强的延展性,是对恋爱观与消费观的综合反映,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当今社会问题。由此可见,研究大学生维护恋爱关系成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大学生维护男女恋爱关系所需成本,从而让大学生合理、理性的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资金,促进自身健康成长,在大学期间获取更大的收获。
本课题以广东培正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对大学生恋爱现象进行抽样调查和研究分析。线上问卷累计收回254份,其中男生105人,女生149人;大一至大四分别占25.2%,35:52%,20.14%和19.14%;有恋爱经历占70.11%,没有恋爱经历占29.89%。
一、大学生维护恋爱关系成本现状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汇总分析及实例访谈,得出以下结论。
(一)恋爱资金来源与消费投入。数据显示,560/a的大学生一个月生活费为1000-1500元,22%的为)500-2000元,生活费在1000元以下与2000元以上的占22%.而在每月的生活费中,在恋爱过程中投入的成本在200-400元占54.4%,24.2%的大学生投入400-800元,投入200元以下、800-1000元及1000元以上的分别占18.2%,7.1%,5.9%。故本研究将每月生活费与恋爱成本进行比较,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恋爱消费与生活费呈正相关,生活费越高的人则恋爱消费越高。
(二)恋爱消费倾向。大学生恋爱较纯粹,不同的消费倾向和观念使得恋爱消费成本也有所不同。数据显示,吃饭占比高达94.22%,其他消费依次为娱乐86.71%,礼物74%,交通58.96%,旅游43.93%,通讯25.2%。在对一年级的李同学和四年级白同学采访过程中,同样的生活费,但发现他们对恋爱投入的金额有所不同。李同学与其恋人在礼物、饮食和通讯方面花费占比大,他表示自己刚上大学,对于学校周围的消费场所尚未了解,与恋人约会场所常在校园的食堂、湖边等。相反白同学与其恋人在饮食、娱乐和交通方面花费占比大,他们已熟知大部分娱乐场所,假期时经常一同去打卡热门景点、食物。对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大学生每月的恋爱成本与年级成正比,即年级越高,恋爱成本会相应增高。
(三)恋爱消费承担情况。多项相关研究显示,在大学生恋爱消费中男生为主要的支付方。但本次研究的数据显示,在恋爱过程中逛街、吃饭等约会时所产生的消费由男生承担的占12.6%,1.97%为女生承担,选择相互承担的占54%,31.89%的选择AA制或轮流买单。在我们印象中,恋爱消费由男生承担是人之常情,据恋爱成本调查数据显示,大家会选择相互承担各种花销。在大学恋爱期间,因大学生的生活费是有限的,没有较完全独立的经济能力,选择AA制或相互承担可以帮助另一方减轻经济负担,是一种较为明智的做法。
(四)恋爱与金钱的关系。据调查,58%的人认为恋爱中经济基础重要,30.31%的认为非常重要,而选择不重要的仅12%。对于是否值得投入成本到恋爱中,超过80%的人表示值得,笔者认为爱情和金钱就像“火”与“柴”,两者不能等价交换,金钱能促进爱情,使爱情更幸福,但只有金钱的爱情是虚伪的。根据调查显示,超过78%的学生每月的恋爱消费都在预料之中,而21.65%的学生认为会超出预料范围,部分人对于恋爱消费缺乏合理规划。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恋爱消费心理不成熟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由于缺少正确的恋爱消费观的引导,使得恋爱消费中出现较多问题。一方面是旺盛的消费需求,较易跟着潮流走,而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无谓的攀比或消费上。例如采访的陈同学表示,她希望在2月14日,5月20日等特殊节日、纪念日或生日,男朋友能够给自己惊喜,好在朋友圈晒一晒来获取关注点赞和祝福;另外,张同学表示,自己在爱情中比较注重形式,在节假日会送对方礼物,假期一同出行游玩,每次都会精心准备,这种重形式求浪漫易使得经济开支增大。
另一方面是经济未获得独立,消费受到制约,很多时候超前的消费观念总与消费实力不匹配。最重要的是大多数的大学生缺乏理财意识,对于自己的恋爱消费缺少规划,大学生对于自己恋爱消费的商品来说,更关注的是其意义而不是实用性,这些思想在销费行为上充分体现,从而导致消费额的增多。恋爱消费的增加会使得有些负担不起的同学选择分手,甚至出现感情问题,导致不正确的人生观,影响学业和不能正常融入社会等问题。
(二)资金来源较少
大学生的生活开销资金来源较大部分是父母资助,那么在恋爱中产生的额外花销会如何解决?据调查数据显示,当恋爱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时,75.59%的大学生会选择节约生活开销,其次选择兼职来维持恋爱成本的占59.06%,31.89%的寻求家庭补贴,22.44%选择努力学习获取奖学金,而选择借钱的占7.48%。在大学里兼职到处都是,但是找到一份较高薪的兼职来补贴高恋爱成本维持恋爱关系是“一票难求”的。当代大学生中追求高质量的消费者比比皆是,但是兼职在大学生高恋爱成本中只能尽到“绵薄之力”。恋爱消费的增加会导致更重的经挤和精神负担,使得有些负担不起的同学选择分手,若严重的说,可能会走上危害社会、损人利已的犯罪道路。
(三)社会消费文化的影响
大学生的恋爱消费心理不够成熟,这种心态和非理性行为的形成与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到的同龄群体中的群体规范、家乡传统婚恋习俗和社会舆论有关。大学恋爱缺乏社会恋爱的现实和理性,较多学生关注的还是在恋爱过程中的浪漫经历,这容易形成高消费与低收入的矛盾。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消费文化不仅影响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而且还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恋爱消费观。在近几年里,网络的快速发展引起一些产业的崛起。例如粉丝经济、网红经济等,网络上被称为的“口红一哥”的李佳琦利用网络的发展,直播推荐口红引起了众多女性以及部分男性的关注,消费观还未成熟的大学生面对此种消费诱惑,难免会捂不住自己的钱包。
(四)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缺失
父母、老师反对早恋,他们为了激励我们学习而总说努力学习后,会有甜甜的恋爱和自由的生活。殊不知,从未谈过恋爱的我们能在第一次就遇到过一辈子的人吗?家庭的反对,以及社会的一味禁锢,反而导致现在很多大学生直到毕业,对恋爱的观念和认识程度、恋爱消费观的成熟度以及对异性的了解程度均低的可怕,可一毕业工作后,家里人又会开始催婚。
各高校均会定期举办恋爱心理的讲座,大学生对于恋爱讲座的需求也是很大的。但现实是很多恋爱讲座并没有更深入的讨论,大学生非常需要更多更加深入的、能够给大学生带来更多帮助的相关讲座。
三、加强大学生正确面对恋爱过程成本的引导对策
(一)高校加强教育
与过往相比,大学恋情早不再是遮遮掩掩。本调查结果显示,在校生谈恋爱的比例高达70%,高校有必要给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消费观,要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学校应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不应选择忽视或逃避。虽然近年来高校都在思想教育方面有所提高,但还应做到全面客观了解大学生的恋爱消费心理和行为,设置好相关课程,培养专业咨询师,有效展开恋爱消费观的专题教育,提供有效规范的心理辅导。纠正大学生恋爱认知偏差、爱情至上的心理,引导大学生理解爱的归属和真谛。
(二)家庭强化引导
其实大部分家长没有具体学习过任何心理两性知识,恋爱经历也不多,同时又想让孩子自学成才。恋爱没人教没人指导,相当于先天不足(拒绝早恋,不能恋爱太多),后天畸形(没有恋爱经验的长辈在旁出谋划策)。若家长能反思对孩子在恋爱中的错误管制和意见,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恋爱观消费观,引导大学生讲究恋爱道德,恋爱双方应相互尊重,平等对待。
(三)社会倡导和谐消费文化
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逐步领悟并建构自已的爱情观,恋爱中的大学生为了爱情付出了很多的时间、金钱与精力。但由于大学生的高消费和低收入的性质,社会应对网络平台加强监管,防止学生跟风攀比或网贷。在娱乐消费场所还可对大学生采取优惠政策,这样不仅能降低恋爱的各种成本,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具有重要意义。
(四)大學生自身应提高修养,在恋爱消费中应坚持和谐消费原则、适度消费原则和自主消费原则
树立正确的恋爱消费观,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此外,恋人间可以制定规则,有了规则就有了角色,有了义务和权力,也有了禁区。学会交流和互相体谅,自我成长,建立成熟的爱情观;理解伴侣,成为更体贴的恋人;更懂爱情,收获甜美稳定的恋爱关系。
从经济学角度讲,恋人像是在共同经营一家工厂,一同制造爱情也一起消费。在美好的恋爱过程中需要立足现实,树立良好的恋爱消费观不仅需要高校教育、家庭引导和社会努力,更需要大学生自己自我成长,用理性思维采取最佳策略,在爱情的工厂中获得收获。
参考文献:
[1]陈琳.大学生恋爱消费的调查与分析[J].成功(教育),2007(8).
[2]周光福.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探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10).
[3]瘦马·九十年代的恋爱成本调查[J].公民导刊,1999(03).
[4]胡冬梅.090后”大学生的恋爱过程成本及引导对策[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1(6).
[5]邓然·“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调研[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0(3).
[6]李晓红.大学生恋爱心理困境及其调整[J].陇东学院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