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计结果公告制下的政府审计风险控制分析

2020-09-10杨甄

环球市场 2020年2期
关键词:政府审计风险控制

杨甄

摘要:审计公告作为我国实行政务公开、依法行政所制定的关键举措,但在审计结果公告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各部门决策执行更加透明化的同时,也增大了审计机关的审计执法风险。对此,在政府审计实施过程中,应做好审计风险的控制工作,以此推动审计公告的作用发挥。本文基于审计结果公告制,探索了政府审计风险特点,探讨了审计风险控制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审计公告;政府审计;风险控制

在政府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极易因各种因素导致审计风险,导致经济损失的同时,影响我国审计机关的声誉,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影响社会局势稳定性。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审计风暴的爆发,审计公告被社会认可,并逐渐进入各政府部门与单位,发挥了显著效果。但是,社会在不断发展,审计结果公告制下,法律法规仍不够健全,审计程序还不完善,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政府审计风险的发生,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对此,如何控制政府审计的风险,成为审计公告制推行的关键。

一、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概述

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主要是指审计机关将对政府部门审计结果公开、实现审计结果透明化的一种制度[1]。在监督政府审计中,该制度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将政府审计情况完整地向公众公开,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政府部门的审计监督,使信息在政府和公众间透明流转,以此提高社会对政府的信任度,使群众能够信服政府决议,为国家各项治理政策落实奠定基础,促进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并且,审计公告制度的落实,政府在开展各项工作时,能够根据透明的审计信息科学调整工作,使参与者、监督者全面掌握审计流程,多方面推动审计工作开展,提高审计质量,从而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在审计公告这一制度落实后,使得审计结果的透明化,公众对审计人员期望值不断提升,以期审计人员所公布的结果正确、完善,面对群众的高期望值,若审计人员出现失误,将为其带来较大风险[2]。在我国,审计结果的公告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包括电台、报纸和电视台等新闻媒介、互联网手段、新闻发布会、审计机关的提供等。

二、面对政府审计风险的注意事项

审计风险拥有自身特点,对于可能发生的审计风险,若政府部门无法及时规避并控制,将增大审计风险,使风险复杂化,并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在对政府各部门审计时,应及时发现可能产生的审计风险,制定科学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程度,保障审计结果准确性。在审计方式选择上,应满足审计风险控制和防范风险,审计制度不断发展,审计方式也在不断演化,以此适应审计需求。在审计工作中,风险导向作为现代审计的方向,主要由账表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所演化,对审计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全面分析并评价,指导审计人员接受检查风险,制定科学审计战略,实现企业审计目标。当前,我国在审计中仍存在一定不足,审计技术虽然得到提升,实际工作运用效力却稍显低下。同时,虽然存在诸多审计方式,如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等,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审计方式并未有效应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应重视审计能力、审计效率的提升,有效规避审计风险,发挥审计最佳效果。

三、审计结果公告制下的政府审计风险控制措施

(一)重视内部控制是否健全,防范报表风险

在审计公告制下,内部控制直接影响着政府审计风险。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在内部控制上稍显落后,无论是理论建设,还是实际应用,都存在不足之处,导致内部控制的缺失,而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注重账项检查,忽视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因此,在审计人员工作中,应重视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加强检验与测试工作,及时发现审计工作的薄弱环节并制定相应完善措施,避免走形式现象的发生。另外,不仅要关注内部控制,对于导致报表风险的报错风险,应加强防范,提高被审计单位信息化水平,重视国家资金的拨付情况,降低资金压力,提高审计单位信息化水平,健全内部控制建设,预防报表风险,有效控制政府审计风险。

(二)改进审计制度,增强政府审计质量

在审计公告制度下,为有效预防政府审计检查风险,将审计风险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应从根源对政府审计的技能进行改变,提高审计质量。首先,提高政府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建立健全外部专家系统,为审计人员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因为,对政府审计常常涉及国防建设、大型公共建筑、城市发展、环境保护等内容,审计人员对这些业务性质、业务流程缺乏了解,导致审计技术风险。对此,构建专家系统,为审计人员能力提升提供坚实支撑,保障各项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其次,在审计结果的公告制度下,为控制政府审计风险,应改进审计制度,实现对审计风险的动态识别和评估。同时,创新政府审计方式,由传统审计向跟踪审计、联网审计与联系审计过渡,有效提升政府审计的质量,从而切实控制审计风险。

(三)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规范审计公告内容

在审计公告时,政府审计风险除了审计过程导致的风险,审计公告制度的完善与否也会致使审计风险,因此,建立健全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有助于控制审计公告的风险。首先,对审计结果公告格式、内容进行规范,积极借鉴普通审计方式,对审计意见科学划分,对于审计公告的不同意见与类型,以标准审计公告、非标准审计公告等方式公布审计结构,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其次,因审计结果公布属于行政范畴,严肃性较强,因此,审计公告应以主流媒体作为媒介,如:电台、各级党报、电视台等,且审计工作应由政府机关开展,保障审计公告的及时性与代表性。最后,审计公告公布的不仅是审计结果,还有审计机关质量,审计机关必须保障公布内容的合理性和保密性,量体裁衣,保障审计公告有据可依,并保障审计机关的独立权,避免其他部门影响审计公告结果,导致审计风险。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审计结果公告制下,政府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为政府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影响。对此,应重视内部控制是否健全,防范报表风险;改进审计制度,增强政府审计质量;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规范审计公告内容。如此,全面控制审计风险,提高政府审计质量,推动审计工作更加规范、审计结果更加公正,全面发挥审计效果,推动政府健康长效运转。

参考文献:

[1]韦晓晴,庞倩.关于完善我国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9(14):67-67.

[2]王曉燕.高校内部控制下审计风险的分析[J].智富时代,2017(8):34-34.

猜你喜欢

政府审计风险控制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政府审计职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试析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审计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的风险与防范
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及改进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