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莱阳市乡村旅游发展提升思路

2020-09-10刘静

环球市场 2020年2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提升策略

刘静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推动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助推着乡村振兴。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等17个部门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全面提升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通过梳理莱阳市的乡村旅游资源、分析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莱阳市乡村旅游发展提升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莱阳市;提升策略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一)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展劳动力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村面临人才难招、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和老人增多的难题,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农村三产业融合,吸引农民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发展旅游服务业,充分提高农民个人价值,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新型农民,为乡村发展奠定经济根基和培养后备力量。

(二)打造宜居乡村,促进可持续发展。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推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促进农村村容改善,统筹农村生态体系治理,实现“乡村宜居,整洁美好”的目标;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农村用地科学规划,提高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农村特色资源,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农村现代文明建设。

(三)优化产业机构,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三产融合,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乡村振兴。传统农业多以种植和养殖为主,形式单一,易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产业收益不稳定。发展乡村旅游,使农村生产的农副产品实现就地消费,既减少了销售交易成本,又带动种植业、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乡村旅游与第二产业融合,延长农业的产业链,通过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满足顾客需求,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二、莱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莱阳市乡村旅游资源

莱阳市位于胶东半岛中部,地理位置优越,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境内有胶东第一大河一五龙河。莱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素有“中国书法之乡”“中国螳螂拳发源地”“中国恐龙之乡”“中国梨乡”之称。近年来,莱阳市委市政府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村庄依托资源禀赋,以生态为基础、文化为灵魂、旅游为平台,积极打造乡村旅游品牌。莱阳凭借两小时交通经济圈的便利,成为烟威青游客周末、节假日出游的绝佳选择,先后成功举办刘海寺杏花节、赭埠桃花节、濯村樱花节、西陶漳梨花节、大野头樱桃采摘节等乡村旅游节会活动。照旺庄镇和吕格庄镇分获烟台“梨花特色小镇”和“恐龙科普特色小镇”称号;姜瞳镇是“国家级特色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最美乡村濯村”的所在地。

(二)莱阳市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

1.概念理解不深,文化挖掘不够。乡村旅游内涵丰富,凡是发生在乡村的逗留、学习及体验生活等活动都可以成为乡村旅游。目前,莱阳市乡村旅游的开发多理解成了乡村观光游,对乡村的资源、文化、风土人情等没有详细挖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乡村旅游的丰富性、多样性,没有将真正的乡村旅游发展起来。

2.管理机制混乱,整体规划不力。乡村旅游的发展涉及面广,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旅游业和农业的范畴,因此在管理体制上,还存各自为政、条块分割、沟通不畅的问题。同时,在开发过程中,整体规划不力,多地存在盲目跟风现象,导致最后的开发建设不理想。有的开发商只注重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的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专业人才匮乏,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研究层次较低,旅游项目的策划者和管理者比较少。莱阳市多数乡村旅游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是当地的基层干部和村民,这种粗放式的管理经营模式难以形成高质量的发展。由于旅游产业的高风险性、脆弱性,导致农民的积极性不高,主要依赖政府资金的支持和外商投资,乡村旅游发展进展缓慢。

4.产品形式单一,产业链条不长。莱阳市乡村旅游开发存在大同小异的特点,旅游产品单一,多为吃农家饭、采摘鲜果、观赏乡村美景等,对乡村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内涵挖掘不够。2018年莱阳市旅游总收入23亿元,整体旅游收入偏低,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多集中在农副产品上,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较少,创新性旅游产品不多,游客体验项目不多,旅游拉动消费能力较弱。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莱阳市乡村旅游开发提升策略

(一)莱阳市乡村旅游发展定位

1.开发城郊休闲乡村旅游。绿色、休闲、娱乐的度假方式已成为现代都市人的旅游新风尚,到郊区体验民俗文化不仅成为人们黄金周长假首选的度假旅游方式,更成为都市人周末短假期,避开人潮、车流,抛开繁忙工作、生活压力,尽情放松身心的一种生活习惯。依托莱阳市的区位优势和便利交通条件,开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农家乐、农事体验等旅游项目,发展假期、周末乡村旅游,满足都市人对绿色农业、亲近乡土、食品安全、亲子教育等多样需求。

2.开发田园康养乡村旅游。田园康养是指以田园为生活空间,以农作、农事、农活为生活内容,回归自然、享受生命、休闲度假、健康身体、治疗疾病、颐养天年的一种生活方式。养生旅游已逐渐成为新型的旅游经营模式,成为大众所趋的热点,因此可以依托莱阳地区的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和山水田园风光优势,以政府为主导,以城市居民为主体,规划打造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田园风光康养村,发展休闲康养产业,使游客真正回归自然,愉悦身心,康体健身。

3.开发文化体验乡村旅游。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得以发展的一重要核心要素,一处旅游地若只有美景,没有地方特色文化,就相当于失去了灵魂。因此乡村旅游要想得以长足发展,就需要大力挖掘当地文化内涵,突出乡村旅游特色。因此可以依托胶东文化、莱阳梨文化、螳螂拳文化、书法文化、恐龙遗迹、古村落民居等文化遺存打造文化体验乡村游,活化历史遗迹和古村庄村貌,传承历史文化,推动“旅游+文化”的创新发展。

4.开发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依托莱阳当地特产资源,打造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地方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让游客不仅能在当地消费,更能带的出去。如围绕莱阳梨、五龙河鲤、莱胡参、芋头、五龙鹅、缢蛏等知名度较高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餐饮服务、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深入发掘农村传统手工业,如字画、豆面灯碗、胶东大悖悖等,将这些“原材料”经过文化创意产业加工,既可以直接卖给游客,也可以现场教授手藝,以提高游客的参与感和好奇感。上接(第8页)上接(第9页)

(二)莱阳市乡村旅游提升策略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标准化,提高舒适度、美感度和满意度。首先,完善乡村道路,解决交通问题,建立完整系统的交通路线,加大公交的通车量,使不同地区的游客既可以快捷自驾游,也可以便利乘车游;其次,建造游客休憩服务设施,如打造生态建筑、新能源建筑,既要保存乡土特色,又要具备现代化设施与功能。传统农家院应该在满足游客最基本的安全、卫生需求的基础上,提升硬件设施,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再次,保证餐饮服务质量,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依法实施食品经营许可。最后,培养一批专业的旅游服务人员,可以从当地村民中选取,提高村民的旅游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建立起一支专业、高素质的旅游服务队伍。

2.搭建网络平台,拓展乡村旅游客源市场。2018年莱阳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亿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莱阳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前景广阔,因此结合现状搭建乡村旅游网络平台,实现线上线下高效管理,构建“乡村旅游十互联网”运营模式,不仅将莱阳乡村旅游宜传出去,还可以引导游客实现在线度假租赁、旅游网购、在线租车等新业态的发展;加强区域融合,利用莱阳现有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烟台、青岛的旅游经济圈,进一步扩大莱阳乡村旅游客源;鼓励乡村旅游经营者与旅行社、户外运动策划公司等合作,帮助游客全面了解宜传莱阳,进一步拓展客源市场。

3.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引进乡村旅游专业人才。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指导与支持,莱阳市政府部门应聘请相关专家团队,对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制定长远的规划,注重规划的落地性和操作性,切不开盲目同质开发;扩大招商引资,引进共商资本。吸收先进经营理念,组织引导大学生、艺术类人才、旅游专业人才等投身乡村旅游发展,为乡利访表游的运营发展提供资金和人才支持;制定标准的旅游管理制度和相应的协调机制,统筹协调规划乡村旅游发展用地,从资金、人才、政策、用地等多方面,落实乡村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倪冬梅,李梦,王海涛.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N].烟台日报,2019-09-14.

[2]任莉莉.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提升路径探索——以恭城红岩村为例[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9(12).

[3]王婧,高乐全.城郊乡村旅游发展探讨[J].中国商贸,2011(01)·

[4]邓润芝.研究乡村特色旅游业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1).

[5]罗厚成.发展乡村旅游 助推乡村振兴[N].黔西南日报,2020-2-27.

[6]唐峰陵,刘众.乡村振兴战略下梧州泗州岛乡村旅游发展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6).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提升策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