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探究
2020-09-10吴龙麒
吴龙麒
摘要:为贯彻新时代素质教育与现代化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小学语文教育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培育具备创新精神与探究意识的优秀人才为现代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任务与最终目标。教师应积极调整课堂教学目标与能力培育方向,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推动教育理念现代化发展。文章指出了小学生的思维特性与认知模式,依托陶行知教育思想,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缺陷,并详细列举了培育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措施与可靠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育 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
为促进小学生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现代小学语文教育应秉承陶行知教育思想,挖掘小学生的学习潜能,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论探究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进而激发小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与问题探究意识,促进小学生的智力发育与心智成长。教师必须准确把握不同学生的思考方式与影响其认知事物本质的客观环境因素,了解小学生的思考方式,并抓住其思维的兴奋点,迎合作为未成年人的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意识,主动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采取非强制性个性化训练指导模式,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一、我国小学生思维模式的基本特征研究
小学生并未形成稳固的思维模式或认知事物的固定思路,对无法控制的风险缺乏忍耐力与承受力,经常在情绪层面表现出不稳定性,对结构复杂、内容新奇的事物有着较强的探究和学习欲望,喜爱阅读与记忆课外拓展性知识,而对于枯燥乏味的抽象理论知识与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内容没有学习兴趣。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未能掌握将诸多抽象概念建构为知识网络的技巧与对事物进行定性分类的思考方法,习惯对外界的不同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在学习迎合其个人兴趣与学习需要的内容时能够长期集中注意力,而在探究各类缺乏差异性与层次性的问题时,则很容易失去学习的热情。
小学生的思维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为其设置过于困难的课程内容与难以达成的课上学习目标,将会让多数小学生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与压抑感。小学生思维方式的特点决定了没有教师的引导与规训,学生必然无法自主清除认知结构中的无证据固化教条。小学生只会不自觉地运用自身的思维能力探究自身感兴趣的新奇事物,但不会对这一关键性能力的实践应用价值与本质属性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容易坚持过时的错误观念与思考方式;在学习遭遇困难时,往往依赖于外部权威(家长、教师)的指导。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有意识地锻炼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思维训练计划的指导性纲领,使小学生明确意识到创造性思维与自身心智成长和学业成绩进步之间的关系,避免学生思想固化在一定的模式里。
二、现行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主要问题与优化改进方向研究
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不重视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理性信念的培养,多数教师习惯于采用以教师为绝对主导的单向、强制性教学模式。教师将大量符合理论教条而未经生活实践检验的单薄观念与主观性判断灌输到小学生的头脑中,小学生没有时间和机会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与协同探究,只能跟随教师的教学步伐进行重复度较高的题目练习,没有决定自身学习方向的权利和观察、钻研问题的良好学习条件。这一教学模式无法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的创造性思维习惯与探究能力,小学生不会主动反思自己所坚持的错误观念与脱离现实的思想。教师应当放弃过度重视学生各阶段考试成绩的错误教学思想与落后于时代潮流的授课思路,发展小学生开辟新途径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个人能力与思考习惯,指导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和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学科知识,保证小学生的智力与思考能力獲得全面发展。
三、培育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措施
1.组织课上协同探究活动
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引入小组讨论与集体探究等课上活动环节,促进小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督促小学生在语文课上结成分层次的互助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对语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与语文学习材料。教师应尊重小学生的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在集体探究后,使用与标准答题模式不同的方法与思考路径解答问题。例如,在讲解《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时,教师应向学生提出如“贴春联与闹元宵的习俗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等具备一定难度与文化深度的问题,使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形成灵活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学生可查阅相关民俗文化研究著作,了解各种节日习俗的历史渊源与社会文化背景,加深对祖国节日文化与民风民俗的理解与认识。教师还可在讨论过程中指出小学生思考方式和认知结构中的漏洞与误差,提高小学生自主思考的严谨性与系统性,保证学生了解强化自身创造性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点与出发点。
2.重点培育小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拓展性写作练习
为高效率地培育我国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未来发展潮流的创造精神与独立思考习惯,教师必须遵照陶行知教学思想,适当在语文课上布置具备较强针对性与教育意义的拓展性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基于课文主体思想,进行二次再创作,在重构课文基本结构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表现形式与所使用的文学修辞方法,引导学生完成以锻炼展开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为最终目标的写作训练,赋予小学生自行选择创作题目与方向的行动自由,使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思维习惯扩写或仿写有一定学习价值的课文篇目,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在文学表达方面的创造力。例如,在讲解《腊八粥》这一文学名篇时,教师可在阐明本文的写作风格与行文结构后,鼓励学生利用课上时间对课文进行扩写。学生可用第一人称视角描绘本文主人公八儿的心理变化与思考过程,仿写文中描写八儿心理活动与语言的语句,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学材料提炼能力。教师必须指导小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探究,并在文学创作中还原主人公的个性特征与语言风格,基于具备文学品鉴价值的素材开展创造性思维训练。教师应督促小学生与其他同学分享有借鉴价值的文学写作手法与开创性写作思路,并布置开放的课后写作作业。小学生可自行以日常生活中的趣味事物作为描写对象,进行创造性写作练习。
四、结语
教师应在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适当放宽课堂纪律和对小学生行为活动的约束,鼓励小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观点进行质疑,与同学一同研究发现通过其他途径和思路解决课堂问题的正确答案。语文教育应当立足于对小学生创造力与探究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尽快放弃失去实际教学效果的课堂授课方式,为学生提供能够激发其创造性思维与革新意识的外部奖励刺激,使小学生体验到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满足感与自豪感。
参考文献
[1]董青.让课堂闪烁理性的光芒——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策略[ 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55-57.
[2]刘小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J ].甘肃教育,2019(23):124.
[3]薛伟,韩如军.略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J ].中国校外教育,2019(26):129-130.
[4]马爱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