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首因效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10武彦霞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首因效应教学研究初中语文

武彦霞

摘要:“首因效应”是人在初次接触事物时所产生的心理印象对其日后行为活动产生的影响。首因效应在中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科兴趣,引导其积极、高效地参与课堂活动。语文是初中阶段的重点教学科目,针对实际教学中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教师要合理利用首因效应,让学生喜欢语文这一学科,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首因效应 教学研究

第一印象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效应,对人的志趣选择往往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在教学当中,课堂氛围、学科内容以及对授课教师产生的良好初印象都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其做出积极的课堂行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心理活动,利用首因效应,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体验,打动学生的内心,提高其语文学习兴趣。

一、增强教师个人魅力,留下良好印象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由此可见,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其成长道路上的启蒙人。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首因效应时,要从自身的教学素养与个人魅力角度進行自我反思,通过良好的个人形象为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体验,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专业、和蔼的第一印象,将其作为创造首因效应的前提条件,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

例如,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自己的教学仪态、语言,做到大方利落、文明礼貌且幽默风趣。在首次与学生见面时,可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来进行自我介绍。在讲课环节,教师应该表现出自身专业的语文素养,以加深学生对教师的美好印象。以经典名著《三国演义》的阅读教学为例。文中涉及诸多历史人物,不少学生在阅读时极易将人物关系弄混乱。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人物关系,并结合自己的阅读知识,为学生补充一些书中没有的史实资料,或就其中一个情节展开戏剧化描述。

教师幽默风趣的自我介绍与丰富的文学知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无形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并以专业的学科素养增强了自身教学的信服力,从而凭借个人的教学魅力来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二、精心准备第一堂课,激发学生兴趣

第一堂语文课是教师与学生首次接触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更无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形式的创新,基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新课程标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围绕学生的生活背景来精心设计语文课堂,利用生活场景带出语文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引发其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对第一堂语文课产生良好的印象。

例如,在教学《春》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用猜谜语的方式来引出教学主题,如“三人周末一同见,请猜一季节”,给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课堂体验,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谜底是“春”。随后,在学习文章时,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春天场景,如暖阳映照下的迎春花,马路、操场旁冒头的一排排绿色小草,蝴蝶、蜜蜂等动物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等等。播放与春天相关的背景音乐,以此来创设教学情境,为语文课堂注入一股春天的气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紧接着,教师可以提问:“说到春天,你的头脑中会出现哪些画面呢?将它画在图纸上,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春之感悟吧!”学生开始动手绘画,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其他学生进行积极的语言互动,并将自己的想法充分地表达出来。整个语文课堂十分活跃。

原本单调的课堂在情境的作用下变得生动有趣。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春天的色彩,能够有效引发其情感共鸣。另外,通过绘画的方式,实现教学手段的创新,改变了传统模式下学生只能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方式,对增强学生课堂体验、产生学习兴趣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重视课堂初次提问,肯定学生表现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普遍形式。在充分利用首因效应教学优势的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首次提问,因为它不仅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言语沟通、交流的机会,还是帮助学生树立学科自信心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设计第一次课堂提问时,要灵活转变提问的方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回答体验,并对学生的回答行为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通过提示来巧妙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帮助其找到正确的答案。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对自己童年乐趣的回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自己童年的乐趣,如吃冰棍、玩玻璃球等。教师提问:“童年时,最让你感到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学生思考片刻后,教师鼓励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学生回答后,教师应肯定学生敢于分享自己的答案的行为。其次,基于学生的回答内容,进行积极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行为与回答内容都给出了积极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课堂表现的关注。通过回答问题,学生既树立了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又获得了良好的回答体验,这有利于其日后积极参与课堂问答。

四、做好初次教学评价,加深美好印象

教学评价是基于课堂教学成果与学生日常表现而发生的师生间特殊的双向沟通形式,有利于双方更好地反思自我,就存在的问题做出针对性改进与提升。在初次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应该从加深师生间美好印象这一角度出发,在日常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挖掘他们身上独特的闪光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潜能。

例如,在教学《荷叶母亲》一课时,教师组织课堂朗读比赛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朗读练习。其中,部分学生的朗读表演能力十分突出,且对情感的把握十分准确。教师在初次做出教学评价时,可以这样写:“还记得那天的课堂朗读比赛,你对文字的深刻理解与优雅的朗读行为深深打动了大家,这让我们看到了你身上的朗读表演天赋。我相信,在生活中,你也一定是一个情感十分细腻的孩子,这是你独一无二的闪光点。希望在日后的语文课堂中,我们能够看到更加发光的你!”

教师在首次教学评价中联系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表现,尽可能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将其巧妙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产生信心,并在教师的激励下不断增强学习动力。

综合上文,首因效应在课堂中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带给其良好的学习体验,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首因效应,要注意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发展需求,认真地准备每一堂语文课,通过每一次提问,充分发挥首因效应的教学优势,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治国.“首因效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J].学周刊,2012(30):39.

[2]李昌彬.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首因效应”[J].内蒙古教育,2008(14):53.

猜你喜欢

首因效应教学研究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初中化学教学中首因效应的应用策略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思考
儿童观察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