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产现场管理

2020-09-10田文

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产品质量生产管理

田文

摘 要: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核心,而生產效率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又取决于生产现场管理的效能高低。如果要保证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就必须通过合理、有效、科学的方法强化生产现场的管理。可以说,生产现场管理的目的就是为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服务的,其效果直接决定了生产制造活动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关键词:生产;管理;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良好的产品质量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影响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人(操作者)、机(机器、设备)、料(原材料)、法(工艺、检测方法)、环(环境)、测(测量)等生产环节,任何一处出现纰漏,都会对产品和服务造成质量事故。因此,如果能够对的对这些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就可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也就是说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来加强生产现场管理,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各种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现场管理之中。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管理方法有以下几种:适用于现场环境管理的,如5S管理、定置管理等;适用于设备管理的,如TPM和TnPM;适用于生产过程管理的,如目视管理、看板管理、标准化管理等。本文着重讨论目视管理和标准化管理。

1 目视管理

1.1 目视管理概念

目视管理是利用视觉来进行管理的一种方法,将管理的内容和信息借助各类载体,以可见的形式予以展现,利用人们的视觉,实现信息的传递。其目的是用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信息的共享和传达,让人们能够不用经过分析就能够区别对错、得到指示,从而避免违章作业和误操作,同时能够准确掌握生产即时状态、发现问题、甄别先期事故,及时做出正确的处置方案。管理看板是目视化管理实施的重要手段和载体。

1.2 目视化管理的原则

1.2.1 实用性原则

目视化管理应以实际情况为根据,有针对性的实施,且所有信息的载体应当处于醒目位置,避免形式主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目视化管理要求做到紧密联系实际情况,并在分析现实数据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方案,避免脱离实际。

1.2.2 统一性原则

所有信息载体的颜色、图示应代表相同含义,确保信息传递的正确和统一。统一性原则是保证数据和信息传输及交流的基础,在完成图标和颜色统一的基础上,可以大大降低载体信息传输的错误概率,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1.2.3 明确性原则

所有信息载体的内容应清晰明确,无论是否了解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的人,都能够从信息载体中判断对与错和生产是否存在问题。明确性原则能够降低信息处理双方的理解偏差,并保证信息和管理的统一性,避免人为理解错误导致的误差。

1.3 目视管理应用

1.3.1 安全管理方面

设置提醒和指示的安全色,如红色代表禁止、黄色代表警示、蓝色代表指令、绿色代表安全等,使人们能够对危险隐患作出尽快的判断,以减少事故的发生;设置设备状态指示牌,如禁止合闸、设备故障等,避免误操作而造成的事故;设置安全提示牌,明确当前环境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等。借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警示颜色,能够快速明确安全、警示和禁止等动作和指示,帮助工作人员快速定位安全隐患,并作出准确的判断,降低错误操作和危险动作造成生产安全事故。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在安全管理方面应用目视管理,能够大幅度提升管理的有效性,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保证操作人员和相关设备的安全,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1.3.2 生产管理方面

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并悬挂在当前设备的醒目处,以规范人的行为,避免违章作业,造成质量事故;设置设备运行正常与异常状态的对比图,并明确相应的处置流程;设置原材料检定和配制合格指示表,确保原材料的质量;设置工艺流程指示图,并标明关键环节和重要环节,明确错误操作和与工艺要求不相符的行为,确保工艺实施过程得到有效控制;设置原料和工器具定制放置指示牌,确保原料不会混杂,并保持生产现场环境整洁;设置测量数据警示标识,如液位、温度、压力等,表面最低与最高区间,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避免生产事故和质量事故的发生。

1.3.3 品质管理方面

制定检查标准的目视看板及检验过程的规程看板;设置质量合格产品的标准样图;对合格产品和残次品定置管理。目视管理在品质管理方面的应用,不仅包括上述三方面的具体使用方式,还可以在更广泛的层次上实现生产品质的保证和提升。

2 标准化管理

2.1 标准化管理概念

标准是指对人的行为、设备状态、原料检定、工艺方法、环境要求、测量需求等内容制定的规范和指導文件,然后再将标准予以实施就是标准化,预防事故、教育训练、提高效率是标准化的主要目的。

2.2 标准化管理原则

2.2.1 针对性原则

标准的制定必须是针对特定的目标,避免一个标准指向多个目标,从而造成标准混乱,使工艺执行人员无所适从。针对性一方面要求制定的方法和规范有明确的制定目标,另一方面也要求执行人员是明确的,避免工作重叠或者遗漏重要环节。

2.2.2 定量表述原则

制定标准必须要具体化,避免定性的、抽象的描述,如“油位过低需要加油”,应表述为“泵体油位下降至下标线,加油25L”。从定性描述向定量描述的转变,是管理标准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定量表述标志着一种更加精确的控制和高层次的管理,实践证明,定量表述可以大幅度提升控制和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确化水平,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率。

2.2.3 明确结果原则

标准制定应针对行为内容明确结果。如“将电机运行几分钟,检查是否正常工作”,应表述为“将电机运行3min,如果有震颤、漏油现象,停止运行,如无异常正常投用”。

2.3 标准化管理应用

2.3.1 預防事故方面

根据历史事故,利用PDCA(P-制定对策;D-对策实施;C-检验;A-改进)循环方法,制定事故预防、事故先期判断、事故处置的标准化规程,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和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2.3.2 教育训练方面

形成操作规范和工艺执行标准,普及教育,强化训练,培养习惯,使各种标准得以落实,并作为新入员工的培训教材;统一各种颜色和图示的含义,确保所有人获得相同的信息。教育培训一方面是针对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也包括老员工的继续教育和技能提升。具备高效职业培训体系的组织,能够提升现场生产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2.3.3 提高效率方面

明确操作者的行为和动作规范,去除不必要的动作,减少时间浪费,提高工作效率;明确工艺执行流程,避免重复作业;明确工艺执行标准和行为目标,避免作业过度而造成的时间损失及作业不足而造成的反复作业。

3 目视管理与标准化管理

目视管理与标准化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实施目视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明确行为对与错、设备运行正常与否的标准及工艺执行与原料检定的规范,而这些都需要标准化来实现。制定相应的标准,如统一标识颜色的含义、明确事故发生的先期特征、制定正确的行为规范等,并通过培训和教育,使人员了解标准所指示的内容,再利用目视管理将标准予以展现,达到减少管理指令下达、询问、事故判断等时间、提高管理效能的目的。所以,标准化管理是目视管理的基础和具体内容,目视管理是标准化管理实施的重要载体,二者应结合实施,抛开目视管理或标准化管理,任何一项独立开展,都无法发挥其真正的效能。

4 结语

生产现场管理的实施可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高生产效率、预防事故发生和提高产品品质,是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但企业在推行和实施生产现场管理时,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切忌拿来主义和形式主义。同时,要将各种强化生产相册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实施,才能够更大程度的发挥其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肖智军.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标准化·目视管理·管理看板[J].企业管理,2003(11):64-70.

[2]王沛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标准化建设[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4).

猜你喜欢

产品质量生产管理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某电子企业电源转换器质量改善研究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产品质量调查——原载美国“安迪·辛格漫画网” ▲
管理的另一半
食品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