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是促进和谐社会的催化剂

2020-09-10热那古·克尤木

体育风尚 2020年6期
关键词:体育文化和谐社会小康社会

热那古·克尤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身体素质和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全民健身也就应运而生,它是国家体育文化的重要一环,具有适应性强,全国人民均可参与的优势,意在强身健体,提升全国人民身体素质。当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身体素质和强健的体魄为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全民健身作为我国体育文化的重要一环,正好适应了社会发展潮流,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添砖加瓦。

关键词:全面健身;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体育文化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当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它作为我国第一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当代的我们更应该对全民健身重视起来,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全民健身工作。文化建设工作种类繁多,而体育在文化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体育在身体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凝聚力、自信心、健康心态 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全民健身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华民族要在世界历史上长盛不衰,必须提高包括身体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当今世界足球、篮球、乒乓球、台球、羽毛球、跑步等体育赛事层出不穷,各个体育项目均已发展为产业,从大众认为的非主流行业变为主流行业,而且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生代”,其发展不仅带动了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旅游、文化娱乐等行业的发展,也解决了部分就业率的问题,成为社会稳定的有力推手。

当前的中国,治安稳定,社会和谐,经济繁荣,人们的生活也是越来越富足,中国人口基数大,且当前作为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这些都对全民健身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全国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终目标。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们不仅要发展经济,还要发展体育事业,这是并行的。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人们的需求就会改变,从以前的吃饱穿暖,变为更为符合当前趋势的身体健康,所以人们对强健体魄的意识越来越强,体育事业也就自然而然的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强身健体、强健体魄,顺应当前形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政府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制定大众健身计划,按照既定计划,逐步发展全民健身。

二、全民健身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体育具有多面属性,事业属性和产业属性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属性。在全民健身管理方向上,社会和政府明确分工,政府主管全民健身管理的事业部分,通过制定符合当前健身形势的政策方针,按照既定计划合理配置全民健身资源,使用行政方法对全民健身进行合理管控,将管理权集中在政府手中,通过管理事业属性达到追求收益,再用收益继续投资全民健身资源,提供服务和公共体育用品,通过不断循环达到资源、物品、服务不断增加、增强的最终目的。社会主管全民健身管理的产业部分,社会通过制造、管理等方法为全民提供个人体育用品,管理球馆的服务,全民通过消费来接受服务。国家未进行体育改革时,政府承担了全民健身事业几乎所有的费用,通过与国外的体育竞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通过全民健身达到了每个中国人强身健体。随着时代发展,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归根结底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民族综合素质的竞争、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随后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对外改革开放后,全民健身事业的费用由政府承担已经不符合当时的国情,所以政府进行改革变为由政府与社会共同投资发展健身事业,这样可以更快的全面的增强国力,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促进社会整体进步。全民健身老少皆宜,增强国民柔韧性、耐力、协调能力、力量、控制身体各部分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增强综合国力,逐步加快社会进步的步伐。为此,国家应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对资源的集中管理、合理分配,增加对“全民健身社会办”的管控,达到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的共同发展。

三、全民健身有利于增强体质增强国民素质

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是外国关注中国最直接的一个方面,它直接影响国家的形象,是国家综合能力高低最容易显现的一点,也是是否到达文明社会的重要展现。而体育健身是影响国民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的重中之重,国家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对国民的政策导向作用,通过在小区、河边、公园等公共场所建设各色各样跑道、场地、球场、等公益、福利工程项目,通过这些基础设施给国民充分健身的外部条件,让有心健身的民众有地可健身,无心健身的民众被带动着健身,从而让群众养成全民健身的习惯,让现代为生活而奔波的人民与自然接触,浸润阳光,感受自然,回归自然。

我国最早以前将群体体育项目当做一项公益性事业来发展,政府的支持作为其发展的前提。虽然政府支持,但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导致其在体育建设方面的投入仍然不足。而且原有的体育资源在全国配置方面也出现了不均衡的问题,城市配置比乡村充足,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充足,大型城市比中小型城市充足,先进的小区比落后的小区充足等等,不均衡的配置必然不利于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政府需要在现有体制与条件下,科学规划布局,避免资源浪费,既要满足全民健身的需要,又要保证避免扰民现象的存在。还要根据不同城市人民的生活需求,保证多元化的体育服务。政府还要与社会相结合,政府负责基础设施公益性建设,保证大多数居民的最基本健身需求,通过规章制度规范管理,保证居民正确使用器械,避免使用不当导致器械损坏。同时引导支持鼓励企业和有体育事业的个人兴办满足全民健身的实体公司、工厂,加大力度培育体育市场。通过这些措施,逐渐提高社会体育氛围,发展变为最终人人健身的好习惯。

四、全民健身是家庭和谐的润滑剂

我国体育人才辈出,“铁榔头”郎平、“大魔王”张怡宁、“移动长城”姚明、“飞人”刘翔等等不胜枚举,涉及的体育项目广泛,在这些人的影响下,更多的居民对体育更加关注从而进入全民健身的行列之中,如今全民健身已經成为全年龄段居民广泛参与的一种习惯,上至古来稀在小区乒乓对战,下至黄口少年在公园比拼羽球,这已经成为随处可见的社会现象。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富足,工作之外的闲暇时光越来越多,家庭成员闲暇之余最好的娱乐方式就是集体去户外进行健身,这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种现象导致家庭体育支出增加,提高了体育方面的消费水平,有需求就会有更多的企业个人为需求服务,加上政府政策导向与资金支持,全面健身的环境和条件将不断改善与提高,整体上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需求。

五、全民健身对社会稳定有积极作用

随着我国政府对全民健身越来越重视,人民对于全民健身已经有了质的认识,具体表现在:人们对健身已经有了普遍认识并逐步提高,从对不知道什么是全民健身到闲暇之余主动科学健身,制定规划,按照规划完成目标,无论是理论还是对于喜欢项目的理解程度,均有了质的改变。全民健身社会化程度大幅度提升,具体表现为:从以前一个小区、一个公园几乎没有什么健身设备设施到各个小区有球场,各个公园有跑道,还增设了许多民营球馆,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抑或是在种类上,都实现了飞跃式发展。体育人越来越多,体育环境越来越好,参与人数继续增多,在这种条件下,全民健身产业发展越裂越快,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观念上有了很大改变,对于身体和健康的投资俨然成为一种新的流行趋势。他的附属产业也就蓬勃发展,体育健身、体育康复、体育娱乐、体育广告、体育表演、体育咨询、体育科技信息、体育彩票等均有了巨大的消费市场,推动了生产总值的提高,这不仅让资金流动了起来,还增加了很多就业机会,提升了就业率,反过来解决了人民的就业问题,稳定了社会。

随着中国的发展,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会随着社会变化的越来越完善,全民健身方面的法律法规也是逐步建立并越来越完善政府对于全民健身的行政监督工作也是逐步加强,现阶段,政府对于全民健身的行政手段转变为依靠法律手段,说明政府对全民健身相较于以往更加重视,以前不太好解决的公共体育设备设施建设、土地问题和更加难解决的资金问题,会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解决,这样会更加快速而有力的解决这些突出问题,进而保证全民健身顺利进行。随着居民、企业、组织对于体育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了解深入,社会就会形成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杨立超,刘婷,王广亮.中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对策[J].浙江体育学科,2018 (2):7-12.

[2]李志方,张建业,李相如.中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8 (03):17-19.

猜你喜欢

体育文化和谐社会小康社会
试析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高校学生体育比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建设研究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