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中康复体能训练引入机制分析

2020-09-10吴海晶李同彦

体育风尚 2020年6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机制

吴海晶 李同彦

摘要:高校阶段的体育课程教学除了新增一些体育项目,在体育课程教学的力度上也有所增大,这意味着体育课程中针对学生体能开展锻炼和提升的项目在数量上有所增多,为了提高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水平和安全系数,需要针对体能的康复引起充分的重视,康复体能训练机制的引入对于提升高校学生体育运动的安全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在运动前按照科学的方式做好准备工作,才能确保取得良好的运动效果。

关键词:体育运动;康复体能训练;机制

在全面健康的背景下,体育运动的质量和水平需要从学校教育的层面上进行着力的提升和加强,康复体能训练是在大量的体育运动开展前需要进行的一项准备性质的内容,科学的引入康复体能训练对于其作用的有效发挥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康复体能训练的意义分析

从本质上的意义角度分析,康复体能训练主要是为了给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并且通过训练逐步提升个人的身体素质。随着体能康复训练内涵的丰富,现阶段这方面的训练工作还包括了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三方面的内容。对于大学生来说,体能康复训练的主要意义包括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

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需要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基础身体素质。康复体能训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就是在正式的体育运动开始前所进行的准备工作。如果大学生能够长期坚持在进行大量的体育运动前先进行康复体能训练中相关项目的活动,则能够切实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这对于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运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1]。而无论是从全民健康这一与国民个人身体素质相关的层面上来讲,还是从国家建设这一宏观的角度上来讲,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都起着基础动力的作用。

(二)保障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安全

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上来说,参与体育运用的过程中,安全问题是最根本的一个问题,如果不经过规范的前期准备就进行高强度的体育运动,必然会出现受伤的问题。因此,引入康复体能训练机制,对于保障大学生的运行健康和安全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康复训练机制引入的适宜性

在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康复训练机制属于一种新型的运动训练机制,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中并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校已经将康复体能训练课程作为了竞技体育运动训练开展前的一门准备性课程。这也从一个侧面放映出康复性训练机制引入的必然趋势。具体来讲,机制的引入有以下几方面适宜性。

(一)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教育系統全面推行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改革。从改革的形式上来讲,不仅包括了课程教学的形式的变化,新的课程内容的引入和实施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法。康复训练机制的引入,从基础意义和形式上,都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2]。

(二)符合优化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

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讲,由于生活环境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大学生本身对于体育运动的主观兴趣并不高。另外,大学生的体育运动从方式方法上也存在不科学的问题,有了系统性的康复训练机制作为基础,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就能够做到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这对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体育运动的能力提升也具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符合大学生的主观需求

当经济发展促进了生活水平的提升,当代大学生除了对个人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外,对于其个人形体方面的美感也有了更高的追求目标。上文已经提到,康复体能训练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形体美感也有相应的作用。这也是激发大学生从主观上接受和参与到体能康复训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康复训练机制的引入形式

康复训练机制的引入需要从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在引入训练机制时,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和训练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引入。

(一)课内的引入方式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体育运动项目,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入康复体能训练的内容。例如,在田径类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教师可以从运动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性角度入手向学生进行讲解[3]。随后按照运动强度由小到大的顺序逐步开展运动前的体能训练,给学生一个充分适应的时间。另外,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践能力,先选择一些实施便捷性较高的康复体能训练项目在运动开展前进行,便于学生接受和实施,为进一步引入系统性的康复训练方法打下基础。

(二)课外引入方式

从身体锻炼和增强体的角度上来说,体育运动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运动方式。只有将体育运动训练的范围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范围,才能起到切实提升其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作用。在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内,康复体能训练可作为一种室内体育锻炼的项目存在。教师应当选取一些占用时间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项目类型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相关训练。另外,由于课外训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性,教师在鼓励学生开展课外体育运动与锻炼的基础上,要重视针对锻炼效果的考核,可以通过组织竞赛或者针对性考核的方式对课外的训练效果进行检验,为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的效果提升提供保障。

四、基本训练方法的探讨

康复体能训练从本质上来说也属于一种体育锻炼方式。常规的来讲,体育运动训练的方式也是具有多样性的。下文主要介绍几种比较常见且能够取得切实训练效果的运动训练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环节,按照首先引入理论知识,随后组织进行实践训练的方法,按照规范性的步骤开展训练。

(一)肌筋膜组织唤醒训练

这方面的训练需要借助泡沫轴、扳机点等运动器材达到运动训练的目的。在训练中,这种器材主要的作用是挤压肌肉群。并且对人体的全身肌肉系统进行梳理和唤醒[4]。在整个康复体能训练的内容中,这一环节是后续训练的最基础环节,也是重要性最强的环节。

(二)躯干力量训练

这方面的训练内容可细分为以下几个项目。第一,人体平衡训练。第二,核心训练。第三,动态拉伸训练。其中,拉伸训练在整个体能训练中屬于牵拉训练中的一种类型。第四,动作整合训练。

(三)动作整合训练

整合训练主要是指从运动的整体协调性的角度出发,提高运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达到身体锻炼的目的。

(四)神经激活训练

这部分训练的内容主要强调的是人体运动中的协调性训练。训练的效果是,能够强化人体的肌肉和身体运动功能,对于预防运动损伤能够起到促进作用。除此之外,神经激活训练还能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类型,按照其运动强度强化个人的身体素质。

五、康复体能训练的注意事项

在从理论上对整体的训练流程和步骤进行分析后,下文主要从参与体能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的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选择适当的训练强度

基于康复体能训练的运动安全保障作用,在从事相关训练时,学生的运动安全也应当引起充分的重视。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康复体能训练时,需要结合学生自身的体育运动基础和强度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训练项目与体育运动进行融合。

(二)注意循序渐进的开展训练

上文已经将相关训练的规范性流程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训练时,也应当注意严格按照规范的训练流程进行逐步训练,避免出现漏掉相关步骤的问题。一旦训练规则被打破,则不仅会影响训练开展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说也意味着参与运动训练的危险系数有所增高。

六、结束语

总的来说,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素质的提升是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为了取得更好的体育课程教学效果,切实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积极引入并严格执行康复体能训练机制具有长期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睿睿.体能训练模式融入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应用分析[J].山西青年,2019 (19).

[2] 汤志远. 探析大学体育篮球课中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J]. 明日风尚, 2018 (017):257-257.

[3]林玉凯.新时代背景下全方位混合体能训练在高职院校中的渗透[J].体育风尚,2018 (9).

[4]徐翠丽.功能性体能训练干预对大学生中长跑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 (6).

(通讯作者:李同彦)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机制
基于目前班级阅读下幼儿多元表达内在机制的创建
体育运动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浅谈基于Java的异常处理机制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知识探索
呆呆和朵朵(13)
皮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