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企改革形势的企业财务会计风险和规避探析
2020-09-10刘冰
摘要:为了能提升国企对市场环境的适应性,使其得到长远发展,推进国企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依托于当前的国企改革形势,对国有企业所面临的财务会计冲击以及其风险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并且论述了在国企改革期问,有效规避企业财务会计风险的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国企改革;财务会计管理;风险规避
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日趋深化,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此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财务会计风险。所以,对于处在改革期间的国有企业而言,明晰企业的财务风险类型以及表现形式,并对其进行合理规避,是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作业的重点。
一、改革背景下国企财务会计的风险类型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繁荣,经济发展形势也在不断变化,为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和发展长远性,国有企业必须深化改革。在工作中应实现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优化,以抵御改革期间所出现的各类风险。现阶段国有企业的财务会计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道德风险。国企业财务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将会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产生深刻影响。他们在工作当中接触各类敏感信息和物品,一旦存在道德缺失,就会导致资金浪费或以权谋私的情况,使企业陷入资金风险当中。
第二,技术风险。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内容较为繁杂,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从业经验和业务水平要求极高。许多财会工作人员容易在指定决策、处理数据时出现失误,就会让企业陷入技术风险当中。
第三,环境风险。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环境管理都是其工作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一旦企业出现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意识不足或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就会导致企业身陷环境风险[1]。
第四,客观会计风险。国企发展深受社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外部客观因素将引发多种财务会计风险,它们并不能被消除只能尽量规避。目前,许多国企对这些客观会计风险的危险程度不够重视,规避能力也有待提高。
二、国有企业财务会计风险的规避策略
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在开展财务会计风险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都存在风险意识缺失的问题。这种思想认知不到位的情况,导致了他们在作业环节并不能科学地评估企业所面临的财务会计风险。而且由于风险意识不强,许多企业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风险管理体系和规避制度,以至于当财务会计风险真正来临之时,企业抵抗风险冲击能力极弱,甚至会因此而陷入发展困境。所以,国有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应该基于现阶段的国企改革背景和市场发展情况,对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深度分析,并且找出企业所面临的潜在风险。而后,制定明确且适用的财务会计风险规避方案,并推进其有效落实,以确保企业能科学地规避风险,实现长远稳定地发展。
(一)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重视财务会计风险管理是国有企业有效规避财务会计风险的基础。在实践工作中,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和财务会计人员必须从思想层面上强化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形成风险管理意识,并深刻地认识到该项工作价值以及风险规避的实际意义,进而为配套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为此,国有企业应该强化财务会计风险管理意识培养工作,在作业环节提升全体员工的风险规避意识。
规避国企的财务会计风险能帮助国有企业实现更加长远稳定的发展,这关乎全体国企员工的根本利益,所以提升他们的风险管理意识能促进国企员工有效配合财会部门所开展的风险管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为了实现对国企员工风险管理意识的有效培养,企业应该制定全面的宣传培养方案,并对不同类型的员工开展个性化教育和宣传。比如,组织开展财务会计风险防控会议,为国企高管与财会人员提供交流探讨财务会计风险预防、控制和规避的机会,实现定向宣传。在针对普通员工开展宣传和引导时,国有企业应该强化对新媒体的应用。比如,成立财务会计风险管理宣传教育小组,利用企业公众号微信号或官方微博开展定期宣传,并通过企业展示墙、标语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企业员工的风险规避意识。在作业环节,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合理、科学且灵活的方式,根据国企员工岗位职责和工作范畴的差异,制定针对性宣传方案,进而达成培养全体员工风險管理意识的根本目的。
(二)正确评佑财会风险
国有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有潜在风险和现有风险之分,无论对于哪一种风险而言,要对其进行科学规避都需要基于对风险情况的正确评估。所以,为保证财务会计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提升风险规避成效,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基于企业的发展实况,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准确地衡量和评估企业财务会计风险的危险性和影响力。
目前,国有企业所面临的财务会计风险主要有三种,衡量其影响力和危险性的指标各不相同。首先,国企会面临经营风险,这种风险的诱因往往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问题,风险呈现形式也比较直接。所以,在对其进行评估时,可以经营杠杆系数为基准。其次,国企也会面临市场风险。国有企业的发展深受市场环境的客观变化影响,在衡量因市场因素而导致的风险时,管理人员可通过β系数来衡量风险大小。最后,国企还将面临财务风险。大部分国企陷入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借款,所以在此环节可使用财务杠杆系数来对这种风险进行正确评估[2]。
不仅如此,国有企业在开展财务会计风险评估时,还应该基于不同的情况和要求进行科学判定。比如,方差、标准差、变化系数等指标衡量因单项资产而引发的财务会计风险。若企业发展环节存在两个期望收益率相近但却相互排斥的方案,则财务会计风险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其标准差的大小来判定投资风险性。此时,投资方案的标准差越小,则财务会计风险越小,反之则越大。但若两个相互排斥的方案在收益期望率也不一致,那么就不能使用方差进行判断,需要通过实现二者变化系数的计算和比较来精确判定风险大小。此时,投资方案的变化系数越小,则其财务会计风险越小,反之亦然。此外,在衡量投资组合风险时,风险管理人员可基于资产组合标准差来实现科学的风险评估。
(三)优化管理工作机制
对于国有企业的财务会计风险规管理工作而言,工作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将会为其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所以,实践工作当中,国企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管理工作机制优化的重视。目前,在国企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当中,预算管理具有极为特殊的地位,对于企业规避财务会计风险,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成效至关重要。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优化财务预算管理机制,依托于更为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推进该项工作成效的提升。比如,建立具备系统性和针对性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对国有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进行正确的引领和指导。同时,也要结合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管理要求,制定出完善的预算管理方案,高效完成财会资源配置工作,将财务会计风险的出现几率降到最低。
(四)提升财会人员素养
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业务水平以及道德修养都将会对风险管理成效产生深刻影响。所以,在实践作业环节国有企业应该强化对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一方面,要从人才招聘的角度出发,结合企业的自身运营情况和国企改革现要求,制定明确的从业人员准入门槛。比如,以专业、学历、经验以及职业行为基准招聘新员工,并强化岗前和试用期考核,为其迅速胜任本职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国企也要做好人才的思想和技能培训工作。此时,不仅要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还要对其道德素养进行科学培养和正确评估。比如,开展定期培训、业内交流或思想宣导会议,从多角度开展在职人员培训,提升其综合素养[3]。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国企改革形势之下,国有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道德风险、技术风险、环境风险以及客观会计风险等四种类型。在实践工作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强化风险意识,并且對国企所面临的财会风险进行正确的评估,而后通过优化管理工作机制和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来规避国企财会风险
参考文献:
[1]林颖.国企改革形势下的企业财务会计风险与规避探讨[J].商讯,2019(31):28-29+39.
[2]王珺.基于国企改革形势的企业财务会计风险和规避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1):294.
[3]安国栋.国有企业改革形势下的企业财务会计风险与规避[J].中国集体经济,2018(07):133-134.
作者简介:刘冰(1989-),男,辽宁丹东人,本科,中级会计师,投融资及国企财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