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探讨
2020-09-10海天骄
海天骄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世界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竞争更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对内也产生了加快提升内部管理质量的强烈需求。财务分析不仅能够对企业自身的运营状况进行考评,而且能够有效地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监控手段,体现了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本文立足于现实,首先对财务分析的定义、内容和方法进行了阐述,然后梳理了我国现行企业经营决策的概念和内容,详细分析了目前财务分析应用于企业经营决策时存在的不足,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企业更好地应用财务分析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分析;经营决策;财务数据
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是企业制定经营决策的基础,财务分析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不但能够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增强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而且能够有利于企业经营决策的贯彻执行和对考核结果进行评价和不断完善,最终将促进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为此,本文就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展开了研究。
一、财务分析的定义、内容和方法
在我们就此进行有深度的研讨之前,首先要对财务分析的定义、内容和方法做一定的了解。
(一)财务分析的定义和内容
财务分析是根据历史财务等资料,依据一定的方法计算相应的财务指标,并以此来了解企业过去、评价现状并预测未来,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等利益相关方做出财务、投资等决策给出合理化建议的过程。
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偿债能力分析,其中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的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的指标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利息保障倍数等;二是营运能力分析,主要的分析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三是盈利能力分析,主要的分析指标有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净利率等;四是经营绩效分析,主要的分析指标有每股收益、市盈率、市净率、股利保障倍数等;五是风险评估,主要的分析指标有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六是经营增长能力分析,主要的分析指标有总资产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营业增长率等。
(二)财务分析的方法
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五种:一是水平分析法。它是指将企业当期反映的财务信息与其前期或某个历史时期的财务信息进行比较,以探究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和费用等财务要素发展变化情况的一种方法。二是垂直分析法。它是指将任一财务资料或报表中各项目的数据与总体数据相比较,以得出该项目在总体中的位置、重要性與变化情况的一种方法。三是趋势分析法。它是将连续各期的会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进行比较,以确定各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财务项目的变化趋势和变动规律的一种方法。四是比率分析法。它是指通过对财务报表的有关指标的比率计算,分析评估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及当前和历史的状况,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一种方法。五是因素分析法。它是根据财务指标和其影响的因素之间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财务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全面或者单独分析各因素对某一财务指标的影响。
二、财务分析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时存在的不足
企业经营决策是指企业对未来经营发展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战略或手段进行最佳选择的过程。它的内容主要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营运决策和分配决策。
财务分析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数据缺乏准确性、可靠性和时效性
企业首先由于在运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上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从而不能完全准确地计量真实的经营状况;其次,财务数据基本上是按照历史成本法计算出来的,没有充分考虑经济上通货膨胀的影响,使得企业各项资产负债、成本费用和经营成果等财务要素的真实价值被扭曲;最后是在财务数据的报送过程中存在着不及时,甚至严重滞后的问题,这些都很大影响了财务分析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时效性,从而很难客观及时地反馈企业实际的运营状况,容易造成经营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二)经营管理层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经营管理层往往对业务比较重视,而对财务分析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还认识不够。他们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发、生产、市场拓展上面,觉得这些方面才是给企业带来盈利的增长点。财务分析作为各部门联合的一项系统性工作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被忽略,从而使得财务人员在工作只忙于日常的财务核算工作,不会深入的借助财务数据来分析企业日常运营的现状、规律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也就无法充分发挥其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有参考价值意见的作用。这样很容易造成决策失误,使得企业各方面的效益大打折扣。
(三)财务人员的分析能力不够
财务分析是一项复合型要求很强的工作,它要求相关分析人员不仅要有比较高的财务专业水平,熟练掌握各种财务分析方法,而且要拥有管理、计算机专业等方面的学识,熟悉企业内外部发展状况。而现在大部分财务分析人员的专业和判断分析的能力还比较低,对企业目前的发展的现状和内外部环境了解的还不够透彻,他们只是忙于日常的会计核算等程序性的工作,停留在对相关财务指标的简单罗列和汇总上,不能够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分析方法来做深入的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合理化建议。这样也就无法真正的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四)财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缺少非财务指标的运用
在实际财务工作中,财务人员选择的分析方法的往往过于单一,只是定期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指标的本身进行分析汇总,而没有综合运用多种财务分析方法全面深入地分析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过程性的非财务性指标特别是客户、供应商、技术创新能力、内部流程、学习成长等信息还没有充分考虑到,而这些信息恰恰是企业有效实施运营管理,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最终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非常关键的内在驱动要素。这样的财务分析一定是停留在了表面,没有深入业务,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三、解决财务分析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进一步采取措施使得财务分析能够更有效地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具体建议如下:
(一)加强财务核算,提高财务分析成效
企业应采用适合自身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做出正确的财务报表,企业资产等要素价值的核算,要采用重置成本、公允价值等与历史成本相结合的方法,剔除通膨因素的影响,使得财务分析的基础数据更加准确、真实。同时应规范上述数据收集整理工作的流程,保证其来源真实可靠,企业还要加强对各项财务分析数据的审核工作,从根本上保证财务分析的真实有效。另外我们还要缩短财务报告的周期,提高时效性,这样才能及时做出合理的财务分析,为企业运营管理者快速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充分的依据。
(二)提高经营管理层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
企业运营管理者首先需要熟悉财务分析工作的业务流程,重视其对企业经营决策的作用。尊重财务分析的基本事实和结论,并提出相应地整改措施,与各层级管理者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等挂钩,促进他们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加强企业内控,降本增效。这种绩效考核,是对其为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程度的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其次要提升支持财务分析工作的力度,强化财务分析意识,通过协调各部门关系、加大相关资金和教育培训投入、为财务分析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这样就能更加充分地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时能提供有参考价值意见的作用。
(三)加强财务人员专业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通过组织财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业务交流和财会技能考试以及引进高素质人才等方式,一方面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另一方面促进财务人員更多的了解企业和同行业的经营发展状况,更好地掌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改进财务人员的理念及工作方式。这样做出的财务分析更有深度,更能反映出企业目前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也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对企业经营决策的支撑作用。
(四)不断完善财务分析方法,强化非财务指标的作用
企业应不断完善财务指标体系,建立企业经营决策与财务分析一体化的动态分析机制,依据企业实际的运营状况,不同的财务分析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准确客观地测算评估各项财务指标,并与企业其他时期和同行业进行比较,以此来全面评价企业运营管理的实际水平和预测今后发展的趋势。财务分析人员还应该要重点围绕企业的运营目标,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分析、询问、调查等多种科学的方法,充分的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详细精准科学的进行财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平衡记分卡法,加大非财务性指标分析的力度,这样能够有效弥补财务分析指标滞后性的不足,更好地披露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整改措施。为企业运营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财务人员要强化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始终将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的明细指标的变动都反映到财务指标上,相应的业绩改善能够提升财务指标的绩效;要将上述四个方面指标的目标值从企业到部门再到个人逐层分解落实,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四、结语
本文探讨了财务分析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在企业经营决策时提供有参考价值意见的问题,在阐述财务分析的定义、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梳理了企业经营决策的内容,深度剖析了财务分析应用于企业经营决策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强财务核算,提高财务分析成效、提高经营管理层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加强财务人员专业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不断完善财务分析方法,强化非财务指标的作用等解决问题的对策,这将使得企业经营决策的效率更高,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丁敏.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持[J].纳税,2019(22):45-47.
[2]黄俊芬.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探讨[J].中国商论,2019(09):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