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020-09-10马旺
马旺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是政府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社会事务、公共公益事业。为更好服务于广大民众,提升自身内控规范质量,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大对自身内部控制工作的规范力度。本文将以控制问题分析为切入点,通过对行政事业内控制度建设以及固定资产等现有问题分析,对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策略展开深层次探究,并会针对问题提出优化机制建设、落实财务管理等具体性建议,期望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控制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控制,具有项目多且数额较大等方面特点,整体预算管理难度较大,在具体展开预算管理以及其他内部控制操作时,很容易会出现管控工作执行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差距的状况。为更好地展开社会事务管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在当地综合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与价值,做好单位内控问题分析,制定出可行性较高的控制规范策略显得极为重要。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制度存在缺陷
①内控制度建设时,没有按照单位具体特点展开设置,制度实施容易受阻,内容实用性相对有限;②制度科学性水平有待提升,岗位间责任划分不清晰以及制度建设存在滞后性等问题,均对制度功能发挥形成了束缚与限制;③内控制度建设完整性不足,单位审批流程清晰度不达标,没有形成有效的事前风险防控;④制度没有随单位改革及时做出调整,整体控制执行效果较差,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二)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固定资产是内控管理重要一环,是单位需要予以高度关注的项目之一。固定资产管理权与使用权过于分离。存量固定资产过大,家底不清,财实不符,长期以来,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存量固定资产,部分资产游离于监管之外。处置随意性,处置程序不规范,使用效率不高。例如,单位搬家,会造成部分固定资产流失和损坏。存在过度注重采购,对采购的必要性评估不足,各级审核不严,浪费现象明显,例如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采购。对固定资产管理有所忽视导致固定资产闲置、破损、流失。也会为部分人员带来徇私舞弊的机会,并不利于廉政风气树立。
(三)财务人员缺乏内控意识
(1)管理层重业务轻内控。重业务轻内控也是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现象,业务活动产生社会效益明显,政绩突出。每一项社会公共公益性工作执行完成都离不开财务,内控产生效益是隐形的、辅助的,很多单位管理层没意识到。(2)财务与业务管理割裂。由于财务职能壁垒,财务人员更拘泥于专业技能而缺少变通智慧。财务分工精细,很难窥探财务工作全貌,接触到具体业务工作几乎是片段式,也很难了解业务工作的实质以及需要规范和监督的关键点。财务工作最终是为业务工作服务,财务人员不懂业务,业务人员不懂财务,看似互相监督,实则互不相于,未能启到监督平衡制约的作用。(3)只盯账本,墨守成规,分析能力差。职能化管理模式下,财务只关心记账、做报表、报税等日常事务,对业务不了解也会造成对财务数据分析不足,看不出问题,得不到建设性意见,失去财务核心的意义,只知做财务而做会计。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
监督机制是监督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指导与依据,如果监督机制建设存在不足,便会对监督工作规范效果产生负面影响,限制监督管理工作开展,致使内控工作开展出现形式化、表面化问题,监督流于形式。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不完善,各部门职责功能不同。例如,固定资产从购置使用维修处置等是一个跨部门协作完成的工作,资产管理部门不了解使用部门的具体情况,使用部门也不能很好的执行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使用制度,管理权与使用权分离,权责划分难以界定。我国体制内现状也不同程度存在“墉懒”现象,人情关系复杂,工作效率不高,推诿扯皮,工作衔接中存在真空环节,只有通过顶层制度设计,加强协调机制建设,从上到下推行良好的工作文化氛围,强化机关工作作风,明确职责,追查到人。鉴于此,对监督机制展开优化与完善显得极为重要。
(五)风险意识淡泊
内部控制职责不清,意识淡泊。单位的组织结构、人员素质、文化导向会导致财务风险、经济风险、道德风险。例如,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搬家时、工作职责调整,会造成大量国有固定资产混乱,国定资产管理部门责任心不强,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维护保养观念意识淡薄,大有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单位搬家損失率较高,有些固定资产,特别是家具类,电器类,大件物品在运输过程中易造成损坏。维护保养不及时,不上心。只对损坏的固定资产请求重新购置,新购热情高涨,重新购轻管理。不过经正式的报废程序而直接处置,易产生资产流失、腐败现象发生。
二、问题优化建议
(一)构建健全内控组织架构
鉴于内部控制对于单位内部管理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大对内控监管机制的优化与完善力度。单位内部成立内控工作小组,加强顶层制度和文化设计,深入研究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以一把手为组长,各副手为副组长,下设内控办公室,由财务科及各科长兼任组员。一方面需要对单位内部实际情况展开调查,确定内部管控目标、方向以及程序,要按照单位具体工作情况以及服务特性,展开机制内容编制,并要按照岗位以及人员各方面条件,设置责任分配机制,保证管理任务以及管理责任能够真正分配到个人,从而实现对人员责任意识以及监督意识的切实强化,保证各项管理工作可以顺利展开;另一方面需要针对机制建设科学性、完整性以及滞后性等问题,对审批流程、事前风险预防以及机制改革等内容展开调整,保证机制内容与单位实际需要相符程度,确保机制可以得到顺利落实与推广,进而将机制所具备的各项功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1]。
(二)规范固定资产管理
为妥善解决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所存在的各项问题,在实施内控管理过程中,需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优化[2]。首先,需要对固定资产管理予以高度重视,要改变以往管理观念以及管理习惯,应对单位内部所有固定资产展开详细检查与等级,并展开数据库建设,以便后续数据调查与使用;其次,强化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以及资产管理意识,保证人员可以严格落实单位所做的各项规定,保证资产管理工作开展顺利;再次,设置清晰固定资产明细账,做好每一次固定资产流向管控,避兔出现徇私舞弊行为,保证固定资产利用率;最后,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相关管理条例,有序展开固定资产管理,做好这一方面内控。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需注意:①按照勤俭节约原则,做好事先采购评估程序,实施统一政府采购、统一发放模式,减少个人或单独科室自行购置行為;②实施统一清点、整理成账管理模式,并要定期与账目展开核对,保证账目清晰以及数据信息有效性;③设置维修审批机制,做好固定资产维修管控;(4)指定专人专管制度,将所有固定资产分配到所有人,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
(三)落实财务内控制度
(1)加强对财务内控的重视,从单位主要负责人做起,设置分管财务内控的领导,在日常会议中强化财务服务引导作用,配备专业人才队伍,加强职业道德修养;(2)全过程化监督管理。按照财政要求进行逐级审批,落实审批权与执行权分离制度,对于“三重一大”事项由集体研究决策;(3)规范合同票据等原始凭证审核,查找并设置关键控制点,严格落实内控流程,财务管理结果是服务于业务本质,促进业务规范,提效增能,财务分析是全面的,是及时的,重点反映账本背后的问题才是关键。(4)需要在每月月底,对当月财务收支情况展开检查与核对,及时对存在问题展开处理,确保可以真正做到月结日清;(5)强化全员内控风险意识。将财务内控运行情况及时报内控小组审核,建立内控日常运行报告制度,财务人员以及业务人员也要配合对项目展开不定期审核,要通过实施内控程序督促制度落实的方式,达到帮助单位不断规范自身管理目标。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借助财务管理机制内容,对内控工作开展形成有效辅助,以便取得理想化管控效果[3]。
(四)强化监督管理机制
财务人员要参与到业务部门流程的全过程,要从财务角度审视流程,发现机会和风险,抓好机会,控制风险,完成跨界协作需要单位管理层大力支持和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文化协调配合。
监督管理机制强化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对单位内部监督体系展开完善,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加强沟通,财务人员要了解业务流程和工作内容,不必太细,保证监督机制独立性、完整性以及客观性,确保各项监督工作开展可以有据可依;②运用外部监督手段,对单位内部控制形成促进,借助内部监督机制完善契机,保证外部监督工作发挥效果;③实施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有机结合模式,丰富单位监督形式,带动单位平稳性发展;④增强人员监督管理意识,在执行管理时及时发现监督体系问题,并对其展开针对性修正与调整,保证监督体系准确性与完整性。
(五)优化风险评估流程
将内部控制逐渐发展到风险管理高度,需要做好风险评估与把控,要通过设置健全风险评估流程的方式,对内控管理监督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展开严格把控,实现对各项风险的最大限度控制,防止对内控工作开展形成干扰,影响单位正常运行。单位领导层需要在原有管理模式基础上,对管理措施展开细化处理,应按照追责机制内容,对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尤其是重大失误展开追究,不仅要对失误责任人展开严肃处理,同时还要对工作失误原因展开分析,确定问题形成根本原因,以便及时做好防控,防止问题二次出现。此外需要在不影响单位正常工作的基础上,公开一些信息内容,可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要求,确定信息公开范围以及具体公开程度,以便通过对外部监督的合理运用,对内部人员工作行为形成有效约束,保证人员可以形成良好的自觉意识以及警惕意识,能够不断约束、规范自身思想与行为,进而在单位内部树立起良好的廉政风气,从源头起降低各种风险发生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向丽华.基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时代经贸,2019(23):63-64.
[2]秦一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9(11):40+43
[3]孙宗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探究[J].财会学习,2019(23):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