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滇河道水质自动监测及水质变化分析

2020-09-10王江

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滇池

关键词:自动监测;入滇河道;滇池

滇池位于长江水系普渡河干流,做为昆明市沿湖区域唯一的纳污水体,污染物通过入滇河道汇入滇池,其水质受人为影响严重。2000年初,滇池水质污染加剧,富营养化严重。随着逐年加强滇池水域的治理力度,入湖的点源污染得到控制,但整体水质仍处于V类(或劣V类)[1],水体的污染以严重影响流域内地表水的资源化循环利用。

为全面治理滇池水域的污染问题,建立了以自动监控为主,手动监测为辅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体系。昆明市在各地表河道上建成150余座水质自动监控站,可直观监测各河道断面水质指标,相关数据汇总于监控中心平台,为河道的管理和水质改善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地表河流是陆上点源、面源排污的主要途径,河道、河口区域水质污染问题严重。通过地表水自动监测站对滇池及主要入滇河道的定位监测,收集河道入湖前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环滇池入湖河道的水质污染情况及变化趋势,进一步探讨其对滇池湖体水质的影响,为滇池水域污染综合治理和监控管理提供行之有效的技术支持。

1 地表水自动监控与评价分析方法

1.1 入滇河道采样点布置

入滇河道水质自动监测站每隔4h对河道断面水质自动采样分析,当水质状况明显异常时,监测频率和调整至连续[2]。环滇池入湖河道选择:流经昆明主城区的盘龙江、宝象河、船房河,流经呈贡县的捞渔河,流经晋宁县的东大河。采集2020年1月~4月的5条入滇河道水质自动监控站水质监控数据,在此基础上评价入滇河流水质情况,图1为入滇河道采样点布设。

1.2 监测项目及方法

可自动监测的入滇河道的水质指标: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化学需氧量(COD)以及常规五项(温度、pH、DO、EC、

TU)。滇池湖体自动监测点位上增加叶绿素a和藻密度的监测。参考标准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水与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水质分析方法标准汇编》。

1.3 评价分析方法

现状水质评价:入滇河道现状水质的主要指标:TP、TN、COD、CODMn。相关标准规定,水质类别劣于III类的项目视为超标项目,以III水质为单因素标准,对比法计算超标倍数:

式中,Bi-监测水质项目超标倍数;Ci-某指标浓度,mg/L;Si-某指标III标准限值,mg/L。

营养态评价:叶绿素a(chla)、藻密度、TP、TN是水体(湖泊)富营养化主要指标,通过测定湖体营养化指标相关数据,用插值法将指标浓度转化为赋分数值(0~100),对水体营养状态进行分级,分值越高,营养化程度越严重。以《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为参考。采用综合指数法(TLI(∑))评价全湖富营养化程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现状水质特征分析

云南1月~4月、11月~12月为枯水期,5~10月为丰水期[3]。2020年1月~4月对入滇河道监测,图2所示,对现状水质指标的均值进行单因子污染倍数分析。Bi<0,水质未超过III类标准限值;Bi>0,指标超限值,水质出现污染情况。1月滇池环湖河流四项指标污染倍数均小于0,未出现超限值污染,水质优;2月,宝象河监测TN、CODMn、COD超标存在污染问题,东大河TN、COD超标,另3条河道指标未超限,整体水质良好;3月,宝象河、东大河四项指标均超标,捞鱼河TN指标略超限,整体水质良好;4月,宝象河、东大河四项指标严重超标,入滇河道出现轻度污染。5条入滇河道,3月~4月水体污染指标均有升高趋势,宝象河、晋宁县东大河多项指标超出III类水质范围。宝象河流经昆明主城区,生活污水是主要污染源,其水质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途径晋宁县的东大河,水质主要受农业、养殖业、及磷矿区影响。

此期间监测滇池湖体水质,1月~3月为轻度污染,与去年同期相比,湖体水质无明显变化;4月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CODMn、TP,与去年相比整体水质有所下降。入滇河流的水质对滇池水体影响明显,严控排入河道的污染源,完善区域污水无害化处理,确保入滇河道水质达标,对治理改善滇池水质至关重要[4]。

2.2 滇池营养状态评价

滇池湖体共监测10个点位,2020年1月~4月监测点营养状态指数变化,如图3所示。营养状态评价表明,1月~3月(春季)全湖整体为轻度富营养状态(营养状态指数50~60),其中的草海和外海也均为轻度富营养状态,主要污染指标为COD,结果与2019年同期相比无明显变化。由于入滇河道水质污染,全湖整体4月中度富营养态,草海和外海也也呈中度富营养状态,主要污染指标为CODMn、TP,与2019年同期水质相比,全湖整体水质、外海水质有所下降,滇池草海无显著变化。

3 总结

通过地表水质自动监测系统,采集2020年1月~4月入滇河道(船房河、盘龙江,宝象河,捞鱼河,东大河)入湖断面主要水质指标数据,对入湖水质特征现状、富营养化程度,水质变化趋势、污染程度进行分析阐述。房船河、盘龙江在1月~4月水质良好;宝象河、东大河自2月起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指标为TN、TP、CODMn、COD,污染有上升趋势;捞鱼河3月份出现轻度污染,其余时段水质良好。入滇河道水质直接影响滇池水体的,1月~3月滇池湖体为轻度富营养化,4月则呈现中度营养化,与去年同期水质相比,全湖整体水质有所下降。依托先进的自动化科技,地表水质的自动监测体系已逐渐完备,近年对滇池流域的治理以初见成效,但仍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王自林,李永梅,张维理,等.滇池主要入湖河道口旱季/雨季水体氮磷污染物变化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24(05):729-733.

[2]孙继洋.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控系统设计[D].杭州:浙江大学,2006.

[3]贺克雕.滇池水质状况综合评价及变化趋势分析[J].人民长江,2012,43(12):37-41.

[4]余丽燕,杨浩.夏季滇池和入滇河流氮、磷污染特征[J].湖泊科学,2016,28(05):961-971.

作者简介:

王江(1988- ),男,汉族,籍贯: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学历:本科学士,工作单位: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滇池
大美滇池岂能毁于逐利
总书记关心的这座湖,究竟经历了什么?
滇池
卷首:为了寻找的纪念
三百里滇池艰难重生路
“《滇池》之友”公告
「滇池」
余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