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如何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2020-09-10吴爱珍

财富生活·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国有企业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做优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是应有之义,而建立完善和高效得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市场竞争要求内部控制是关键。基于此,本文以国有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内部控制问题展开研究。论文首先阐述了内部控制的概念、要求,然后结合国有企业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从提高内控意识,建立良好的内部环境、加强控制活动建设、增强风险评估意识等方面针对内控中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措施。论文对于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要素

“以改革为动力做强做大做优国企”是新时代中央对国有企业提出的新要求,驱动着国有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如何做大、做强、增值提效是当前国企改革的重点。加强内部控制是国有企业实现做强做大做优的必要条件,如何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内控制度、真正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导向作用也是当前国企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任务。然而目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对此,本文就如何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探讨。

一、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高层携全体员工共同建设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企业控制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守法经营、资产安全、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等资料真实、提高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促进实现发展战略。

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方面要素。内部环境是建立内控的重要基础,风险评估是建立内控的重要环节,控制活动是建立内控的具体方式,信息与沟通是建立内控的重要条件,内部监督是建立内控的重要保证。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从实现的内控目标来说。国有企业内控是为了规范企业的各项营运活动,合理保证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落地,进而促进企业规范健康发展。二是从过程来说。主要是从程序、方法、制度等方面入手,对企业进行规范规定、建章立制,将内部控制规范贯穿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对企业的各项活动产生规范和监督的作用。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结合国有企业实践,通过深入分析,本文发现目前国有企业內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内部环境不佳

国有企业全体员工是内部控制实施的主体,但企业高层是内部控制实施的关键。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一般是由政府选拔和任命,而不是由市场竞争择优。这就导致少数管理者采取了更多是对上负责而不是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因此,他们往往对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状态缺乏深入的了解,在决策中难以发挥自身的才干。不仅如此,这部分管理者常常还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由于本身未经历市场竞争择优,因此他们对日趋激烈的业务竞争缺乏深刻体会,极其容易忽视内部控制建设给市场竞争和业务发展带来的好处。第二,由于对企业的认知不深入,易导致他们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或是认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却缺乏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掌握能力,这些都会损害国有企业内控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行下效,管理层的不重视、不主动和不自觉,必然也会影响普通职工的意识和态度,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无法得到有效执行,没有领导、员工的重视,导致没有好的内部环境,内部控制也就失去了重要基础。

(二)控制活动流于形式

现实中,有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或是实行拿来主义,机械地照搬照抄,结果水土不服,如企业实行的签发支票人与支票保管人分开,企业也确实分开了,但只是形式上的,签发人随要随给,保管人不进行编码登记,根本无法控制多领多开;或者有活动规定无责任,上无责任下无压力,即使开展也是执行不彻底,大家都知道,工作中印签章要分开保管,网银支付要有专人复核,但现在好多企业对印签章保管不力、网银复核马虎的责任没有制定相关处罚规定,造成企业误付的事时有发生。至此控制活动不到位,无法对企业的各种事项和业务实施有效的控制。

(三)风险评估意识不强、领导不重视

与私营企业相比,许多国有企业没有风险意识,更不重视风险评估。究其原因,认为背靠大树好乘凉,无论如何,都有政府。这就导致不少国有企业上到管理者下到职工都认为自己手里捧着的是 “金饭碗”,不会砸了,思想上也就没有预防风险的概念。没有忧患意识、没有居安思危的企业,自然也不会有人重视内部控制建设,从而使国有企业处于高风险状态中。

(四)信息质量不高,沟通不及时

企业获取内部信息的渠道主要有财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办公网络等,现实中部分企业财务软件是15年前的,只能进行简单的科目核算,办公网络还停留在打印个通知,发个文件,严重跟不上企业发展需。

企业各部门科室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基本流于形式,各自为政,自扫门前雪,缺乏沟通。如企业中的工程部管理上千个项目,从每个项目的开工,到付进度款,最后审计决算都要与财务部对接,财务才能很好地进行工程结算,结转资产,而实际中往往是工程管理部只管工程施工,最多只是口头对接,造成财务部没办法准确核算工程款的支付,资产的结转。

(五)内部监督不全面

监督适用于国有企业的各项活动,以及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的外部承包商。国有企业中虽建立了监督部门,如审计部门,但监督部门并不能及时发现内控缺陷,更谈不上及时加以改进。由于监督不力,实施内控也就缺乏了重要保证。

三、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针对部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现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提高内控意识,建立良好的内部环境

内部控制贯穿企业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公司上到董事长,下到员工都要充分认识到内控的重要性。提高内控意识,公司管理层要定期召开会议商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制成手册,发到每位员工手中,让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深入人心,时时指导员工的日常行为。

内部环境规定企业的纪律与架构,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是建立并实施内控的基础。为引造一个好的内部环境,企业要做到设立一个合法的治理结构,如董事会应当独立于经理层;机构设置权责分配要合理,要有利于提升管理效能;内部审计机制要到位;人力资源政策要适合企业发展,任人唯贤,而不是唯亲;最后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更有利于企业内部环境建设。

(二)加强控制活动建设

国有企业开展控制活动建设,首先要建设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要在各要素都有制度规范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相互制约、运转灵活的机制和体系。其次是要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完善的制度、健全的体系、灵活的机制,最终还是要在人的能动作用下才能有效果,在构建制度体系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听取一线职工的意见,让职工的心声反映到内控活动建设中去,从而让控制活动更有效。采用的具体措施一是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如业务经办与授权批准,会计记录与业务经办,财产保管与会计记录等;二是授权审批控制,企业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都必须授权批准,尤其是“三重一大”事项要实行联签制;其外还有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等措施。除上述常见的控制措施外,对于突发事件,还应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三)增强风险评估意识,建立风险预警防范机制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国有企业要时刻把防范风险摆在突出位置。一是心中有数,对症下药。心中有数才能工作有方,才能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二是要系统性地研究各项风险,建立科学健全的风控系统。一个有效的风控系统包含风险源排查、风险实时监控、风险追踪等方面。依赖于近年来飞速发展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尤其是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技术,风险控制模型已经能够基于海量的数据做出精确的风险识别与风险预判,主动监测高风险领域,力争将风险化解在源头,不让小风险和局部风险演化为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三是必须提高全员的风险意识,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在一点一滴的工作细节中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四)提高信息質量,建全沟通制度

高质量的信息在企业中有效地传递是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正常运作的基础,也是管理层能够及时掌握企业运营和风险情况的保障。因此,国有企业需要通过大力度地改革自身的组织结构等手段,精简流程,优化层级,实现流程再造,提升信息汇总、分析、研判和利用效率。同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成果,建立完善且符合国有企业特点的信息管理系统,打造智慧企业和智能企业,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五)强化企业内部监督

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是内部监督的职责,当前国有企业应采取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型结合的监督方式。日常监督要重点关注因资源限制而无法实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业务流程发生重大变化、开展新业务、采用新技术、设立新岗位的情况下内控的设计及运行有没跟上;其他应通过风险评估识别的重大风险有没识别到位。专项监督的频率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日常监督的有效性予以确定,并于日常监督有机结合,是对日常监督的补充。不管是日常监督还是专项监督反映的情况都应形成书面报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要在报告中披露。

参考文献:

[1]耿彤.关于如何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9(27):92-93.

[2]黄超.关于如何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商论,2019(16):148-149.

作者简介:

吴爱珍,南京溧水经济技术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