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9-10王晓庆
摘要:资金是维持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它是事业单位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坚实后盾。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所接触的资金量也越来越大,社会公众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关注度也是越来越高。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行状况能够直接反映单位的运行管理情况。因此,在单位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资金管理不容小觑。有效的资金管理能够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保障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强化资金管理,能够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管理,进一步防范财务风险,防范资金流失现象的出现。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都会忽略对资金的管理,导致单位在资金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首先论述资金管理对事业单位的重要性,然后具体分析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工作中出现的资金管理意识淡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资金审批程序不够规范、资金支付程序缺乏监管以及资金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最后对完善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工作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一、资金管理对事业单位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它接受政府领导,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资金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就像是人体内流动的血液,它是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保障。目前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趋向于多样化,大部分单位的人员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项目经费则来源于财政拨款、非同级财政拨款(纵向经费课题)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横向经费课题)。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主要是通过对于单位内部的资金流通活动以及相关财务制度开展调整、监管的工作。资金管理手段应该贯穿于资金申请、批复、使用、监督的全过程。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对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资金管理有助于规范财务活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加强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可以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行为更加规范,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可以优化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将有限的资金应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资金管理有助于完善财政职能,防范资金流失
加强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有利于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还有助于完善财政管理职能,有效提升事业单位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需要。加强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还有利于防范财务风险,防范资金流失,完善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保障资金的安全。
二、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意识淡薄,内控制度不够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在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很多事业单位缺乏系统的资金管理意识,未建立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未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都认为资金管理就是财务人员的工作,出现资金问题就是财务人员的责任,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资金管理工作。另外,还有的单位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细节设计不到位。例如,有的单位明确规定了会计与出纳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也明确规定了票据、财务专用章、名章分别由会计与出纳保管的权限,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与出纳位置相邻,很多会计直接把印章放在办公桌上,或者即使放在抽屉里,外出时也不上锁,这就给别有用心之人留下漏洞;还有的单位采用网银结算业务,网银盾的录入岗和审核岗分别由出纳和会计担任,有的人习惯长期使用同一密码,这也会对资金安全埋下隐患。再者有的单位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同一出纳与会计一直负责同一单位也容易出现管理漏洞。
(二)资金审批程序不够规范
目前事业单位的资金审批一般都需要从经办人开始经过层层审批,大致审批程序见图1。
缺乏完善的审批程序,会导致财政资金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权限审批,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财政资金被滥用,从而造成事业单位的损失。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审批责任岗只有1名人员,如果遇到该名人员出差或者请假,那么整个经费支出过程会处于停滞状态,这时就有人会采取先支出后审批的方法或者与审批人电话沟通先行支出经费,待审批人上班后再补签字,这样的操作方法会给不规范的经费支出留下可操作的空间。有的单位经费支出繁杂,金额、数量都较大,如果所有的支出都由一个人最终负责审批,面对一沓沓的审批单,难免会导致“审核疲劳”,对关键事项的把控會减弱,导致风险出现。还有部分事业单位未对审批权限进行明确,尤其是对一些大额资金的支付,未明确需要重要领导负责人的签字,直接由财务人员进行款项支付,这样会使单位丧失对大额资金的监管,不利于单位的资金风险防控。
(三)资金支付程序缺乏监管
事业单位的资金支付是资金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资金的实际流通环节。一般事业单位的资金支付都由会计和出纳两人完成,出纳负责录入或打印票据,会计负责审核或盖印章。随着事业单位申请的资金量越来越大,经出纳和会计支付的单笔金额也越来越大,这时没有第三者的监管特别是对于大额资金缺乏审核,会导致资金支付的风险加大,比如信息错误风险或舞弊风险。另外,现在财政资金都鼓励采用公务卡系统进行资金结算,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有经办人不熟悉对公支付流程或者不熟悉公务卡操作流程,私下采用较便捷的微信或支付宝进行资金结算,导致资金支付存在风险。再者,事业单位缺乏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有的单位未建立内部审计部门,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一方面由于人员力量薄弱对单位资金的监督流于形式,未进行实质性资金审计;另一方面由于单位资金量巨大,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导致大量未经内审的资金支出。事业单位资金的外部监督主要来自财政部门、审计局等,但是这些部门无法做到时时监管,往往都是审核上一年度资金,进行事后审计,此时财务问题已然存在。
(四)资金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资金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的表现主要有如下方面:首先,受传统资金管理理念的影响,大部分财务人员都习惯于采用旧的资金支付方式,他们对这种方式比较熟悉,不容易出现错误,导致网银支付等资金支付方式难以推广应用,降低了资金的流转效率。其次,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财政零余额资金,有的零余额账户银行开通了财政资金的网银支付,有的零余额银行没有开通财政资金的网银支付,使得零余额资金只能通过现金支票、转账支票、电汇等方式进行支付,网银系统的缺失导致资金管理信息化难以推进。再者,采用了网银支付核算的单位,也受网银支付软件的限制,一般需要由出纳手工进行数据信息的录入,这对资金支付金额大或者笔数多的单位来说,存在数据录入错误的风险,如果会计再审核不严格,没有一一核对,就容易造成资金支付错误或者失败。最后,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建設还需要大量资金和强有力的软件维护商做后盾,没有详尽的预算,完善的设计,部分事业单位无法拿到该笔专项资金,缺乏能够密切配合、技术过硬的软件商的支持,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信息化很难进一步发展。
(五)财务人员流动过于频繁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由于受编制的限制或者各种原因,造成财务部门有很多非事业编制的聘用人员在担任财务工作,有的单位非在编财务人员达到财务人员总数的50%。他们的劳动合同关系大多隶属于劳务派遣公司,这就造成事业单位没有用人权,一旦遇到待遇更好的单位或者劳务派遣公司另有安排,这些财务人员就非常容易离职。这对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工作是非常不利的,财务人员的频繁更换使得资金风险很大。
三、完善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对策
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阻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提升认识,健全并完善资金管理内控体系、规范资金审批程序、加强对资金支付的监管、加快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以达到完善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目的。
(一)提升认识,健全完善资金管理内控体系
要加强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首先全体人员都应提升认识,了解基本的资金知识,应意识到资金管理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事情,而是关系到全体人员的活动,这项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其中,并要加强沟通交流。其次,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细化资金管理制度。只有制度完善了,所有的工作才能有据可依、有据可查。健全的制度下,还应有实施细则,例如规定了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应明确列举量岗位相分离的补充细则,人章不分离,章在人在,人走章必落锁。同时还应建立电子会计管理制度,规范电子密码、网银盾等的管理,如应规定在一定期间内必须变更电子密码,防止密码泄露发生风险。事业单位还应明确规定资金支付的途径,例如支票、电汇、公务卡、网银的使用情景,特别是应采用公务卡结算的方式必须明确。另外,对于财务集中核算的单位,还应建立财务人员定期轮岗制度,如规定3年或者5年内根据单位情况进行财务人员大轮换,以减少舞弊风险的发生。
(二)规范资金审批程序
事业单位的预算批复是资金审批的重要参考,所有的资金审批都必须严格按照预算进行。事业单位应建立严格、完善的资金审批程序,并建立严肃的处分措施,对于经费支出应做到先申请,后审批同意,最后支付的流程,坚决杜绝越权签字或者先付款后签字的情况发生。另外事业单位可以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支出的类型、支出金额大小设计不同的审批程序,划分审批权限,例如规定基本经费支出3000元以下由财务科长审批,3000元以上由分管领导审批;项目经费支出均由分管领导审批;基本经费、项目经费支出如超过10万元,属于大额资金支出,还应有更高级别的领导审批。这样可以将审批权限分散,减轻同一人审批的工作量,又可强化对大额资金的管理,规避财务风险。同时,事业单位应建立线上移动审批流程,将上述不同审批权限都内置在系统中,申请人可以在线上提交需要报批的文档材料,审批人线上即时审批,审批结果会传送到财务部门,这样即使有审批人要出差,也不会耽误经费支出。
(三)加强对资金支付的监管
事业单位应加强对资金支付的监管,首先应组织相关人员对会计和出纳的资金支付行为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出纳的保险柜进行实地盘点,核对检查银行存款对账单,检查有无违法舞弊情况存在;其次,应设立大额资金支付界限,例如资金单次支付额度超过5万元需要第三者复核才能支付成功,第三者的权限可以是财务科长/处长或者指定人员。这样通过三人审核,可以有效降低资金支付违规或者失败的风险。再者,事业单位还应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内审人员应保持独立性,不可由财务人员兼任,以对事业单位的全部资金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内审人员可以随时将监管的情况直接向主管领导反映,以期能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事业单位还可以主动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定期对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以提高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质量。
(四)加快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事业单位高效的资金管理也离不开信息化的建设。首先,要转变财务理念,加强网银结算、公务卡支付等方式的宣传推广,这样可以大量减少现金、支票结算方式,提高资金安全性,提升财务人员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其次,事业单位应对软件开发商进行择优,同时对财务系统用户进行调研,充分考虑资金管理各环节参与者的需求,建立与银行网银系统对接的包括资金支付业务前端的资金申请、移动审批环节,资金支付以及会计核算于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例如可以考虑开发事业单位专用的“银企直联”系统,这样可以减少数据重复录入,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有效控制因数据错误造成的财务风险。财务负责人或单位负责人还可以通过平台中的查询功能实时查询单位的资金状况,了解预算执行进度。最后,单位领导层要对资金信息化建设足够重视,积极争取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并保证做到专款专用。
(五)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事业单位要加强资金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是保障。事业单位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优秀的聘用人才,例如提高工资薪酬水平,使聘用人员工资能够做到与在编人员同工同酬;另外,还可以鼓励他们参与职称考试、学历教育,使他们享受与在编人员同样的培训机会;最后,还可以从工会方面对聘用职工多进行关怀,在遵守国家规范的前提下,工会活动可以邀请聘用人员一起参与。
四、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发现,资金是关乎事业单位运行的重要因素,资金管理对于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才能保证单位资金安全、有效的使用,才能保证经济业务的有效开展和高效运行。事业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来进一步加强对资金的控制与监督,进一步规范财务活动,改进工作效率,有效提高资金利用率,以保障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丽荣,吕万英.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财务管理,2019(5):134-135.
[2]林玉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困境及对策[J].纳税,2018(33):259-260.
[3]陈晨.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中国市场,2020(3):106-107.
[4]罗玉珠.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19(35):186-187.
[5]陈春侠.浅谈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风险点及应对措施[J].交通财会,2018(11):36
作者简介:
王晓庆,北京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